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038|回復: 1

《萇氏武技書》精解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5 19:45: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0-12-25 19:51 編輯

來源:《精武》2010年第10

  大約是十五六年前的一個週末,我照例很早就來到了小河沿,一個人先練起拳,過了一會兒,一鳴和鐵森先生就陸續來了。鐵森先生顯得很興奮地問我:“看過萇乃周的書嗎?那可是內家拳的真東西!”我說:“十年前就看過了。”他有點不高興了:“你怎麼不早告訴我?”這個時候善德先生也來了,善德先生學識淵博、很有武學修養,於是我們四個人就談論起了《萇氏武技書》。

  2010年,《萇氏武技書》終於又再版了,這是武學修煉者的幸事,可惜善德先生卻沒能讀到這部圖文並茂的武學原著,真是憾事!萇乃周是史據確鑿的歷史人物,不僅是武學大師,而且在乾隆年間還撰寫了《周易講義》一書。萇先生曾得洛陽閻聖道的真傳,功夫達到了“舉手揮之,石應手糜散”、“又能行於水面,身貼與壁”。這樣的人物留下了這樣的著作,誰能不認真拜讀呢?
  原文:中氣者,即仙經所謂元陽,醫者所謂元氣,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備名曰中氣。此氣即先天真乙之氣,文煉之則為內丹,武煉之則為外丹。然內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

  “中氣”學說對於內家武學影響甚深,尤其是對於太極拳。很多太極拳家喜歡借助此氣將丹田處內轉成球,“以其居人身之正中”即臍後、命門前“之正中”處。說“此氣即先天真乙之氣”,顯然不對,因為先天炁非居於有形之體。至於萇乃周先生提到的“文煉之”和“武煉之”應該指的是內丹修煉過程中所使用的“文火”和“武火”,但丹道學的“內丹”和“外丹”又與“文煉”和“武煉”沒有關係,這可能是萇先生的筆誤。很多大家也都有筆誤,如我一向敬重的善德先生在其遺著《瀋陽武派太極拳直講》一書中就誤把霍夢魁先生列入李福蔭的門下,家師吳本萍先生是霍先生的嫡傳弟子,陳明潔先生和譚長科師叔都是橫跨閆、霍兩家太極門的入室弟子,這幾位前輩都說:閆先生比霍先生大七歲,他們以師兄弟相稱,霍夢魁生於1889年,學拳于姐夫葛順成,並受教于李啟軒。因葛、霍是郎舅關係,所以無法行拜師禮。這就給霍先生的師承留下了猜測的空間,但也決不能將霍先生列入李福蔭的門下,那就太有悖於李家的師承輩分和人倫禮數了。十年前我在寫文章時,曾採用了善德先生的觀點,結果遭到了本門前輩和朋友們的指責。

  讀“然內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一句,使我想起閆志高師爺在年輕時,拜訪鄰縣的武學大家李瑞東先生,李先生就說:“太極拳既要以真氣內轉煉內丹,又要借用拳架修煉外丹,內外結合方為至道。”

  原文:初凝于虛危穴內,虛危穴前對臍,後對腎,非上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後。不偏不倚,正居人一身之當中,稱天根,號命門,即《易》所謂太極是也。真陰真陽,俱藏此中,神實賴之。

  在內丹學中多將“虛危穴”示做陰蹻、即會陰,而萇乃周此處說的“虛危穴”實指的是臍後命門前中心一點的玉環穴,自古丹家多將此處作為凝神人竅的門徑。道家龍門派將此穴列為“四秘竅”之首,張三豐也說:“命門一竅,即臍後一寸二分,天心是也,一名神爐,叉名坤爐。息之起止,在此一穴。”

  在太極拳的九層功夫中,既有以玉環穴的旋轉帶動肢體行功走架的修煉法門。“真陰真陽,俱藏此中,神實賴之”,說的是凝神入炁竅的內丹功夫。
  原文:煉形以合外,煉氣以實內,堅硬發如鐵,自成金丹不壞之體,則超凡入聖。

  “堅硬發如鐵”並非是內家功夫的成就,真正的內家功夫先要積柔成剛,而後化作繞指柔,再返還成嬰兒態,直至氣化到先天,才算得上“超凡入聖”。

  原文:煉形不外陰陽,陰陽不明,從何煉起?仙經之督脈。行於背之當中,統領諸陽經;任脈行於腹之當中。統領諸陰經。故背為陽,腹為陰,=經下交會陰,上會齦交。

  這說的是周天功夫,以《黃帝內經》詮釋腹背的陰陽關係,近代有人將腹背功夫演化成“龍虎二氣”。形意門又將龍虎二形稱之為“龍虎二氣”,往往把龍虎二形合在一起修煉:龍形練督脈、虎形練任脈,再以鷹熊合演收內藥;這是形意拳的內煉竅要,可惜今天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不過各位也別聽我這麼一說就自己回去瞎練,如果沒有明師指點,盲目修煉只能是有害無益。

  原文:三尖照,則無東斜西歪之惠;三尖不照,則此牽彼扯,必有搖晃之失。三尖到者,動靜一齊俱到,一尖不到,即有牽扯,身氣不入矣。

  我自幼學練過神佑通背功,後與寶軒師兄交流切磋中,他告訴我:這種大弓步的練法是最原始的,但不是最好的;近代修劍癡已將大弓步改為虛步了,這樣才能三尖相照。寶軒兄是通背大家,我按他說的方法一試,果然氣血沿任督二脈運行順暢,同時又提高了下肢的功力。

  正宗的武式太極拳和楊家太極拳都非常注重三尖相照,原始的心意拳、形意拳更是如此。戴家原傳心意拳非常注重起落的三尖相照,為的是不使氣血散亂,也就是萇乃周先生說的“三尖到者。動靜一齊俱到,一尖不到,即有牽扯,身氣不入矣”。其實早在宋代的溫家教和通背拳譜中,就非常注重“三尖相照”了。

  原文:純用剛法,則氣捕滿身。牽扯不利,落點必不勇猛。純用柔法,則氣散不聚,無有歸著,落點亦不堅硬。故善用剛柔者,如蜻蜒點水一沾即起,過氣如風輪,旋轉滾走不停。

  晚清以前的武學大家皆以剛柔相濟作為制敵的上乘之道,早期的太極拳也講究剛柔相濟,只是到了楊澄甫和吳鑒泉之後,才宣導純柔。其實太極拳是非常講究“接點柔、落點剛”的,說的就是“善用剛柔者”。“過氣如風輪,旋轉滾走不停”,是上乘武學的寫照,無論內家、外家,真能將功夫練至化境,只要身一動,即“旋轉滾走不停”。

  原文:練氣練到至盡處,無以復加。則功成圓滿,真氣充足。氣一收結。氣止血聚。有遍體其冷如冰者。此真陽盡收中宮,而不迭外也。

  “氣一收結,氣止血聚”,還只是玉液還丹的初步,算不上“練氣練到至盡處,無以復加,則功成圓滿”,能得玉液煉形,自然會“遍體其冷如冰”。“中宮”者,平臥後臍下三寸,內家武學及丹道均以此處為修煉之主穴。能將“真陽盡收中宮”,屬於完成了內丹功夫的煉精化氣階段,尚束進入到性功的修煉。
  原文:得吾道者,大可以返本還原,超脫飛井;小可以強筋健骨,祛病延年。非僅劈堅破銳,成此技藝而已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5 19:49: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0-12-25 19:50 編輯

      萇乃周先生的功夫還是世俗武學,仍屬於命功修煉,“強筋健骨。祛病延年”、乃至於“劈堅破銳”都沒有問題,但離“返本還原,超脫飛升”尚遠。欲“超脫飛升”,必須修煉性功,退識神、顯元神,再以玉神化肉身,才可“超脫飛升”。

  萇乃周先生創立的拳學中氣理論對於傳統武術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完善中國內家武學的拳道合一體系,起到了關鍵作用。萇乃周先生應該算是目前我們所知的中國武學發展史上的第一人,他是一位真正把武術當學問來做的身體力行者,他的遺著《中氣論說》和大量的拳械遺譜都是國學瑰寶。

  但曲高者必然和寡,萇乃周先生的功夫今天已經無人能複製再現,他武學思想的高度也很難被逾越,恐怕真的要成廣陵散了。

  其實連我都有一種悲哀:開門授徒十餘年,從學者早已過百,但大多數都只得一鱗一爪,四門功夫無人學全。我絕非保守之輩,而是真正的內家功夫確實難學!所以我總想早日了卻武學事,遠離當代社會這種自娛自樂的喧囂,擇地隱居,研究哲學,從事我一直鍾愛的文學藝術創作,能夠擁有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22:13 , Processed in 0.00736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