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455|回復: 3

太極拳中力、內氣與內勁的關係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9-16 20:2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中國武術文化中,對力、內氣與內勁等內容的探究“是歷代拳師們不休的話題。探討這些問題的實質,自然成為身在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展時代的練武人或武術愛好者的研究課題。盡管人們進行了多方面研究和通過各種捷徑嘗試探討,然目前對此問題尚未有科學結論。現刊出李忠京先生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心得文章,我們歡迎各位參與此話題的探究。

    一、力與內勁的區別

    力的表現是克服外界的阻力,可以以一定的數量來顯示。人體由于肌肉的收縮,使關節屈伸而產生了力,而這種力是人體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人的力量是由肌肉收縮克服外界的阻力做功表現出來的。力量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中的每一種要素對一種力量來說都只有一個數值。而內勁雖一樣具有力的特徵,但它強調的是力的變化,在作用于外界的物體上時,其人小,方向、作用點都是變化的。而且這種變化是根據物體對自己的作用力情況進行不斷調整的。同時勁在人體內還強調肌肉力量的相互制約即一種控制力,表現為人體中肌肉力量的同時多向性,不只一種單向力的出現,而是相互制約的多向力的出現。因此內勁在人體中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力,而是多種力,還表現為一種神經反應。我們可以從這個例子中來看力與內勁的區別,例如一重物從人的頭頂處下落,當人用手頂住此物體不讓其下落砸向自己的頭部時,必須用至少等于重物重量的力向上頂住才能不讓其下落。這時就可以看出力F1的大小是等于重物的重量G,力的方向是向上,力的作用點是物體的底部。這種力就是人的一般的力量。圖(1)。而用內勁時,就要首先判斷重物下落的力向,然後朝與重物下落方向的橫向或斜橫向用力撥開物體,改變其下落的路線,而且還要保持自己的穩定。這時可以看出內勁首先表現的是力的方向上的準確性,這就需要神經反應的靈敏,其次可以看出這時所用的撥力F2並不要與重物的重量相當,只要有克服其在橫向上的慣性力就可以了,最後可以看出內勁不僅是移開了物體,還要有控制自身穩定性的力F2'的存在,表現多向力在人體的出現。

    因此可以看出、內勁是人克服外力時,肌肉在神經反應靈敏的狀態下所做的合乎省力原理下所發出的力,即產生力學的合力或力偶的效果,同時還產生一種維持自身平衡的力,這種肌肉根據不同情況而協調發出的多向的省力的力就是所謂的內勁了。

    力與勁在特徵上對比表現出,力的單向性與勁的多向性,力的不易變性與勁的多變性,力的單個性與勁的多個性。如果力講的是克服外力,勁講的就是改變外力的路線。

    也可以說力為有形,可量化,勁則無形,是變化的;力是方的即力的方向性明確而勁足圓的即勁的方向是弧形變化的;人體內務肢體的肌肉力量分工明確,是分散的,而勁力講究各種力互相的聯係作用,是身體內力量的聚集,所以力散勁聚;力的應用往往使人體的重心不穩而浮起,而勁力的實施是多向的力量運用其中必然包括維持平衡的力,因此重心是穩定的,表現為沉穩,即力浮而勁沉。

    二、內氣與內勁的聯係

    練出太極拳的內勁就必須從內氣的練習開始,這是太極拳的先輩們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從練太極拳開始就與內氣發生不可分離的關係。《十三勢歌》中有“轉變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滯”、“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松靜氣騰然”、“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這些句子都說明了練太極拳時對內氣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所獨有的—種勁法,它就是“在意識的指導下的內氣流行與外形內纏外繞合一的螺旋運動”。楊式太極拳的內勁就講究人體 氣圈的運用,“通過盤架子培養元氣使之漸充.浩然之氣便可由會陰周圍升騰至百會周圍,將胯、腰、肩三道氣圈由中線向左右分隔,形成六個半徑圈。浩然正氣粗大,促使右肩之半徑圈向前下轉便能發出拉內勁。浩然正氣平向前移便可發出擠內勁。”

    太極拳的發勁練習程序一般先從基本動作練習達到基本協調後,這時一般認為內氣能夠貫通了,此時的運動則產生了質量的變化,即從以外形引內氣階段過渡到以內氣催外形的階段。即達到古舉譜中說:"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腰為驅使,所謂‘意氣君宋骨肉臣’也”的意識指揮狀態,內氣貫通使肢體成為係統的運動體係,一處動,百骸皆隨,一處靜,全體皆靜。這種依賴內氣的聯係作用把肌肉的運動協調起來,而用于肌肉勁力的施展的過程就是內氣與內勁互相依賴和作用的過程。

    那麼這種內氣與肌肉關係的生理機制是什麼呢?

    (—)內氣的實質

    首先弄懂內氣是什麼,才能揭開這自古以來太極拳一直把內氣奉為至寶的原因。談到內氣就要說到經絡了,按照中醫的理論,內氣主要是在經絡中運行的。那麼經絡又是什麼呢?經絡本身既非神經,亦非血管,它具有“低阻抗”、“高振動音”和“隱性感傳”三種生物物理特性,其相應的物質基礎是“表皮角質層相對較薄”,“菱形結締組織束較多”,“神經束與神經末梢數量較多”,“肥大細胞也較多”。于是認為:經絡是人體的具有立體結構的相對獨立的調控係統。

    有關經絡係統的形成機制,人們從細胞的特性中發現經絡係統的形成與細胞有關。在1939年就有人測出細胞膜兩側的電位差為:lOmv—lOOmv,可興奮的細胞(神經與肌肉)膜兩側的電位差為60mv—lOOmv,相當于107v/m的強電場,如此大的場足以使很多無機材料擊穿。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物質的運輸(如離子等跨膜運輸)、能量轉換(呼吸鏈中的電子轉移傳遞)和信息傳遞(動作電位,鈣位)等等都是電子轉移和離子電流,還有心電、腦電和肌電等生物電在人體中的變化,又會產生磁場,所以在人體中存在著各種電場,磁場和生物電,它們的綜合作用就形成了人體的一種場。“場”原本是物理學的范疇。現代物理學把物質的形成歸結為兩種,即實物與場。可以說每一種實物都同時存在著它的場,兩者是共存的。人體的場因與人體狀態,包括人的意識狀態有密切關係,因此不能將它歸簡單的物理場,而稱之為人體生物場。而它們的各種活動的駐波疊加的峰就形成了經絡係統。因此經絡係統是在生物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經絡係統也可以被看作是有特定方向的人體生物場。它的最小生物場即是細胞的電場。

    從以上的經絡係統的形成和經絡的生物物理特性和其物質基礎中可以看出,內氣的實質是人體的生物場,這種生物場可以調整人體的能量和信息變化。因此內氣是存在于每個細胞中的,它的主要運行方向是經絡的運行力向,是一種場的能量。從經絡的物質基礎中可以看出它的神經數量較多,所以內氣的運行是可以從神經上反映出來的。反過來人也可以通過對神經的調整而對內氣產生作用。而能夠對神經進行調整的就是人的意識。也就是說人體可以通過意識調整經絡中的神經狀態來控制內氣的運行而對肌肉進行控制。人體的整體肌肉的統一作用要達到完美的協調和變化是不容易的,而人們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發現了,通過對內氣的控制,就可以解決控制人體肌肉力量的協調問題。通過內氣就可以協調人體肌肉的各種力從而產生各種的勁力。可以看出內氣與肌肉力量發生作用的紐帶是神經。如下所示。

    調控神經——> 神經作用產生意識——>內氣運行——全身肌肉之間山量協調變化——各種動力

    (二)內氣的變化特性是內勁形成的模式

    我們同時還可以看出內氣的運行方式直接對肌肉的力量協調變化方式發生作用,也就是說,內氣的變化特性是勁力特性的模型,有什麼樣的內氣變化方式就有什麼樣的勁力形式。內氣的分散性,集中性,傳遞性,流動性,聯係性,可控性等則引導出肌肉的相對應的勁力特點。

    內氣的分散性是指內氣在體內可以同時向各方向運行,那麼人體的肌肉也可做出向各力向發出的力,太極拳要求“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用的就有這種內勁來支撐八面。

    內氣的集中性是指內氣在體內可向同一方向運行,那麼肌肉也可向一個方向發出勁力,“發勁如放箭”就是太極拳的一種發力形式。

    內氣的傳遞性是指內氣在體內可從一端傳到另一端,那麼人體的全身肌肉力量的運用也會有這種特點。“其根在腳,發于腿,主宰與腰,形于手指”說的就是太極拳的發力時的傳遞形式。

    內氣的流動性說的是內氣在體內可以隨意流動,變向而運行。那麼人的各部分的肌肉力量相互協調也一樣可以做出這種流動性的變化來,其實從以上所談的各種勁力中都已表現出了它的流動性,而且在其他方面也有不少表現了這種勁力的流動性。例:太極拳的套路就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這是動作之間的勁力流動性;“立如平準,活如車輪”,說的就是內勁要像車輪一樣轉動,也可看為一種流動的圓;太極拳的化勁就是強調勁力在體內的流動性,而無定向,遇實則虛,遇虛則進的流動特徵;而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其纏絲的特點就是勁力的—種螺旋的流動形式。

    內氣的聯係性是指內氣無論怎樣分散在人體內都是互相聯係的,連通的。而且這種聯係還有具特點,就是可以走捷徑,從體外發生聯係。比如兩手的內氣聯係不僅有通過人體的兩臂和肩胸發生聯係,也可在兩手之間直接發生聯係。這在太極拳中叫做相吸相係。就是說練習太極拳時人體的肢體不管做什麼動作都是相互聯係的,“周身節節貫穿,勿令絲毫間斷耳”。人體的肌肉力量在這種聯係下就可以表現出整體勁來。

    內氣的可控性則說內氣是受人的意識支配的,人的意識可以決定內氣的運行方式,因此太極拳練習就強調“用意不用力”的原則,也就是說肌肉的各種力量的變化是可以通過人的大腦意識來支配,意識才是勁力變化的根源。

    因此從內氣的角度來看內勁,內勁就是以內氣為引導達到一種肌肉高度協調變化而產生出的各種勁力。

    (三)太極拳內勁訓練要素

    我們清楚了內勁與力的區別和關係,以及內氣與內勁的聯係,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對勁力進行訓練。首先明確與勁力有關的幾個因素:人體各部的力量,人的意識,神經反應,內氣(經絡係統)。那麼太極拳內勁訓練重點就是放在這幾個因素的訓練上了。

    人體各部的力量是勁力的基礎,各部的力量越大內勁就有可能越大,因此我們要發展人體各部分的肢體力量。力量素質具有綜合性,包括抗阻力能力的最大力量也有包含速度的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等,因此發展力量素質要有克服阻力的練習,也要注意速度力量即爆發力的練習以及力量耐力的練習。當然單是力量大而沒有其他幾個因素的配合,內勁是練不出來的。

    因此在練習力量素質時要注意運用能綜合發揮身體力量的練習形式,如抖大桿,推沙包等,以使力量更接近于內勁的需要。

    人的意識在內勁的訓練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在這幾個因索中意識就與神經和內氣有著直接密切的關係。“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這些句子說的都是意識在練習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這裏所指意識不僅是指要指揮動作,更重要的是指要大膽合理的想象。而心靜則是意識發揮作用的基礎。因此意識實際是包括人的情緒、心境、注意力、想象力,意志力等的心理素質。而其中與內勁最有關係的就是想象力。因為內氣的調動需要這種想象力,如汪永泉的楊式太極拳中就要想象自已是個大氣球,或手心裏含著小氣球。招術的運用也需要想象力,例如,“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將物之掀起而加以銼之之意”,其中的意都是一種想象力。用力的方式也需要想象力,如想像手裏握著雞蛋猛地甩向對方,並意想雞蛋在對方的中心炸開等等。因此培養和發揮想象力在內勁的訓練上是十分重要的。

    神經反應在內勁中表現為聽勁和身體肌肉協調的靈敏性,聽勁即是感覺對方力量變化的能力。一是通過皮膚接觸來感覺對方的力量變化,二是用眼睛通過對方肢體形態的移動趨勢來判斷其力量的變化。因此以觸覺和視覺為刺激源的反射反應就是訓練提高神經反應的重點。但肌肉在獲得信息後能迅速地調整達化解來力的效果才能說明其反應的正確性。因此正確的神經反應應該是反射時和肌肉有效協調兩個因素組成的。即是在反射時之內使肌肉進行有效的協調。這是我們在訓練時要注意的。

    內氣的重要性表現在以上所論述的是內勁的變化模式。在太極拳中內氣的運用還有其特點,就是“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務使氣斂人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概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撐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從這些古人的拳譜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們在太極拳中要理想地運用內氣就必須遵循“內斂”和“下沉”這兩個重要的原則。氣內斂的目的是使神經反應最先抓住肌肉的最原始發出點——肌腱,因其與骨骼直接相連,因此氣達骨骼就能做到神經支配肌腱的作用。離身體越深層的肌肉稍微—動就能帶動較多淺層肌肉的較大幅度的收縮運動。因此氣內斂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控制人體的深層肌肉達到較快且有效地調整全身肌肉。下沉是為了松弛肌肉和穩定重心,太極拳的運動原則就是以肌肉的下沉為主要特徵,而這種下沉的肌肉又是具有靈性和活力的,那麼只有在肌肉放松的情況下加強經絡係統的功能;使下沉的肌肉依然能充滿了內氣,這樣就能使肌肉神經反應敏銳而有活性。因此利用內氣的下沉來帶動肌肉的下沉可以避免肌肉的僵持。由此看來內氣在太極拳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是我們訓練不可忽視的。
  
作 者:李忠京
來 源:太極網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9-18 11:3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9-18 11:38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9-16 20:22
在中國武術文化中,對力、內氣與內勁等內容的探究“是歷代拳師們不休的話題。探討這些問題的實質,自然 ...
...........................
二、內氣與內勁的聯係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所獨有的—種勁法...
.........................................

李忠京大哥一定是只學得陳溝拳法而未學過真正的太極拳了。有學過的話,就不會無知地說出這傻話來。

纏絲是太極拳的特色。陳家只知太極有纏絲。但不知跟八門(他們沒有八門這稱謂)有關。其實八門之法,需要纏絲勁的運作。纏絲不是獨立的技巧。

吳家的公藻先生在其著作中就有一章講解纏絲勁的要旨。他們也有「纏絲推手」的教學課程(現在可能沒人教了)。

纏絲是太極拳眾法之一。當年陳鑫先生編寫「拳譜」時,看到了太極拳這特色,在其著作中大談特談。其後教拳的也大談纏呀纏的。這便成了“陳家太極拳的特點”了。卻不知纏絲原本就是太極拳的一項重要的技巧。

沒有纏絲,豈是太極?何來沒有纏絲的太極拳?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9-19 09: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9-19 09:12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9-16 20:22
在中國武術文化中,對力、內氣與內勁等內容的探究“是歷代拳師們不休的話題。探討這些問題的實質,自然 ...

(二)內氣的變化特性是內勁形成的模式
..........................................................
...而陳氏太極拳的纏絲勁,纏絲的特點就是勁力的—種螺旋的流動形式。...
.......................

陳溝拳拋棄原有的拳譜《紀效新書》不用,卻去採用來歷不明的《鹽舖祕笈》。這祕笈沒說明十三勢的真義,他們又礙於面子而不去請教楊吳兩家的人,唯有自行猜臆。結果是把十三勢隨意解說作實。

這「其纏絲的特點就是勁力的—種螺旋的流動形式」是個笑話。「纏絲」與「螺旋」是兩種不同的勁法。「纏絲」有多種形式的運作。其中一種是「沾黏連隨」的環形動態。「螺旋」是「八門」中的「挒勁」。「纏絲」的運行是圈,而「螺旋」是自轉。

學太極拳者,不可拿陳溝拳的著作做參考,以免混淆真義。

..........................
Zoce 發表於 2012-9-19 09:52:30 | 顯示全部樓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1-1 09:20 , Processed in 0.01979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