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239|回復: 0

文字與實作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9-23 20:39: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2-9-23 20:40 編輯

來源:網路

來三亞,游泳,吃魚,看碟,閑來無事。生活簡單了,念頭更多,都是與拳有關的,所以想寫些想法看法。原因之一是近期總有這樣的郵件:解釋“太極拳論”:說“太極拳論”講的是理想,而拳有現實的,現實與理想應存在差距的,然後心安理得的將拳練得與“太極拳論”兩樣,我覺得這是望文生義的通病;其二是對太極推手教學次序的探討:由隨曲就伸,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得機得勢而起;其三,很多老師開口講起拳來,還都是書上的術語,特別是先賢拳論,其中有些老師是很有體悟的,就是沒有自己的表達語言,另外大部分是認為拳論懂了,其實是文字看得懂,體悟沒有的,屬於人云亦云的。這些都是有聯繫的。

學太極拳的人識字有文化的特多,所以學拳和看書是同步的,基於現在寫書的“大師”太多,絕大部分是沒系統,沒有歸一的東西,所以這裡講的文字是指先賢留下來的拳論。

首先,拳論文字不難認,但是要看懂拳論沒有傳承沒有體悟不行,拳論是寫給道中人看的,沒有體悟的人只能看懂文字,然後按自己的想法來練,那就不是“差之毫釐”的事了,可現在大多數人是這樣搞的。03年,幾個師兄弟在上海聚,小倫師兄拿起師爺的“武式太極拳”這本書,翻一下說:這本書我只看懂敘言,我愕然。他又說:書上是總結性的文字,沒有過程和練法。的確如此!

拳論絕對不能懷疑。更不能因與自己的實作體驗對不上號而懷疑拳論,對不上號是我們有問題而不是先賢有問題,對不上號是我們水準沒到位?還是我們是否在練太極拳?要是沒有這些檢討,我們都在練自己發明的太極拳。

按我自己的感覺,行功走架時,會突然覺得:哦,拳論這句話原來是這個意思,而且是肯定。對那裡不理解,覺得與我感覺不同,常常是功夫還沒到位,或有偏差。不同層次功夫對拳論的定解還不一樣的,不要停留在最初的解釋上而自以為是。

古人讀書,自幼誦讀經典,不求甚解,而隨生活做事閱歷增加而逐漸體悟理解經典。我們學拳也應該如此。以前那種“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學習方法有問題的,落在文字是對的,實施起來就是憑自己脾氣,看懂好用就是精華,不懂的就是“故弄虛玄”,是“糟粕”!初學者水準低,所以,拳論“糟粕”很多的,或說拳論講的是理想,或者乾脆不講回避。哎也,這種世界觀很有問題的,是以自我中心的,不改造過來諸事不順。拳論誕生的時代,武藝可以建功立業,求取榮華富貴的,往往一點經驗總結要用生命做代價的,那時是有做學問的,社會是尊重文化的。拳論,很多宗師級的人物窮畢生精力、歷盡艱辛之經驗再千錘百煉銘刻出來的文字,百多年來無數高手奉為經典的文章,用之於指導武藝的準則。不是這種自以為是、隨意發揮,通過氾濫的網路任意投別人郵箱,強迫閱讀的“高作大作”。

犯這些錯誤的不見得都是層次低的,不是有這樣的大師寫書都斥責“用意不用力”是詞不達意,“彼方挨我皮毛,吾意已入彼骨”是故弄虛玄。現在看來,他老人家是沒有這些東西的。可惜跟他沒緣分,等我重新喜歡太極拳時他走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些錯誤無損于老人的偉大,他盡一生之心血,完善了一個太極拳初中級技術訓練平臺,讓學者清清楚楚地學。這個平臺,只要上去的人足夠多,就會有人繼續尋求太極拳高級功夫,太極拳高級功夫就會有得到繼承,我想老人是不是有這種考慮?從教學角度看,老人無愧於“宗師”之稱!我除了尊敬還是尊敬!可是他的徒子徒孫現有這麼好的條件卻沒一個練出他的功夫,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我感覺這一門要是願意正視現實,把這個問題原因找出就能有所突破。這是件絕對的大事!

再說文字,很典型的有我本地師叔,至今為止潮汕唯一的名副其實的太極拳名家。現在雜誌連載他與當年國家武術管理者的通信(至今尚未載到60年代“纏絲勁”的討論),從前期這些學拳時的所謂體會,就是基於自己粗淺體驗和按文字理解來找體會的(就是這種政治覺悟、傳奇、精神、投入、方法、結論,至今仍無人能及)。那時領導從文字裡看到一個“大師”!後邀至上海一接觸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按他們的話說是一點功夫都沒有。領導開了口,大師們給足面子,師叔有了很好的學習機會,遂在上海隨多位大師學拳,開始步入正軌,遂知太極功夫與自己的理解想像完全不同,後又有緣遞帖入郝門得少如師爺指點及大師兄劉積順先生幫帶(現在外面有些經營者自稱是師叔再傳人,隨心所欲地捧高師叔卻又貶低劉老師,實際上對師叔也是不甚瞭解的,還說他們在練郝少如的功夫,什麼東西呢),據說上海之行不滿一月,回汕頭時已是立於不敗之地。後來又有4、5次去上海習藝,學來技術甚雜,組裝成所謂“雜種拳”,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對氣的理解還不到位。據與之傳人接觸及本人感覺,當年師叔對拳“實”的部分可以說達到“心知”,但自身修為尚未脫離力感,虛的東西還沒出來,他傳的拳能講些“意”,但講不了“氣”,而且大力反對講“氣”!他的傳人預應力是練出來了,氣勢則沒有。不信氣,不練氣,哪來的氣勢?我在上海習藝期間多次向老頭子打聽師叔,老頭子很感慨:特聰明!他的早逝是郝門的損失!如果有機會再一起學習探討5、6年,對拳的理解會更到位、進展還會再快點。高人很謙虛的,看到的都是別人的長處。

師叔第三子後成太極名人,出版了一本書,裡面大量刊登他父親的筆記,基本是從經營角度寫的,什麼誰誰誰指出、誰誰誰發現(那是在重複郝老的話,當時這些是不外傳的、在書中就成了他父親的發明)。光是看這本書會讓人覺得他很有料,網上很多人在傳來傳去的(什麼太極拳自製與制人功夫什麼什麼的),但是有人給我看了他推手的視頻,才幾秒,就看到他下蹲推人的動作,我轉身做別事去了(他曾經請我師劉積順先生給上了一月的私人課,還在書中載了武式拳拳照)。現在他每年回鄉時會開講座,總是拿著骨頭的X光片說事,不愧為廣州體院科班出身!可是在練拳中,知道道理和練出感覺是兩回事,他就沒練出書中他爸寫的功夫。誰能清楚感覺背上脊骨腰椎在那,胸椎又在什麼位置?松肩是什麼感覺?鬆腰又是什麼感覺?都在說以腰帶動,又有誰做到了呢?沒得傳統練法是練不出感覺的(基於解剖學的學院練法只在外形動作力感上求索)。實作與文字表達差距太大!

太極推手是太極拳功夫系統中的訓練手段,不是比武方式。所以它有相對有規則的步驟:“隨曲就伸,沾粘連隨,不丟不頂,得機得勢。”

“隨曲就伸”是講外形手勢。沾粘連隨:“沾”是輕輕接觸,“沾粘”就是輕輕地接觸、不抓不擒就要牽住對方,使之不得力,這種要求就是輕靈,其實這是太極拳標誌性技術,太極拳面世時稱“沾綿拳”的,可惜現在練拳人不信。“連”,老師教我“身手相連”,我感覺還應有身上虛的部分與對方全身骨架連在一起的要求;“隨”,老師教我“上下相隨”,“上下相隨人難進”,我感覺還有隨對方動,舍己從人的意思。

不丟不頂。我經常聽本地老師講起,能講但能不能做是問題,本地的老師連“不頂”都沒法做到。拳要是沒練出虛的東西,這要求沒法做到。至少要練到肩手能分虛實,形外有形,動作細微而餘量巨大,才可能微挨皮毛就意入彼骨,骨頭不見面可“不頂”,形回意猶在就是“不丟”。

得機得勢。先求周身一家:整!這是練推手的人最有“體會”的,要達到這個要求,先求得力,就是這一來,人人轉向力的追求,什麼輔助器械,捅大杆,勁推,“老牛勁”(其實老牛勁是門外人的說法),沒完沒了的,外家拳那些不用改造就可以直用的。本來這是個門檻,有傳承的很快就過去了,沒傳承的外家的都堵在這裡,求得腿上蹬力能到對方身上已經到頂了,往摔跤擒拿方面練就歪了,最近有拳友去首都見識“推手角”,很失望,看到的就是頂牛摔跤。

得機得勢,先練“得勢”,得力後很容易找到“得勢”的感覺,這很初級,而太極拳功夫很多要求是在“得機”這個基礎上來練的。這個技術環節在本地拳師中沒人知道有這種講究,他們忙於搞經營謀生的,捨不得也不可能投入,否則經營成本就太高了,不划算;再則,每個人精力都有限,太極拳高級的東西要入神去練,忙於其他事務則神散了。老師的說法:“得勢”講手上,“得機”講下麵。知道如何練得機就入門了,能長功夫了。有這功夫,才能練到舍己從人,引進落空;才能以靜制動,後發先到;我做過實驗:海濱兄極具運動天賦,是來玩的,沒有練武概念的,我讓他先練“得機”,他又不喜歡練推手,幾年下來雖然不是很好,跟他搭手的幾十年的老練家卻都吃了虧,現在再來讓他練虛實分清。方法可以改進的嘛,次序也可以試試調整一下。逐項指標分開練出來再組裝,形成預應力模型,最後把功能調出來就成功了,不複雜的。我現在心態如玩擊鼓傳花,這點東西到我手中,接後要傳出去,該誰表演是鼓點決定的而不是我。我努力做傳的事,這可是比自己練難得多的事,不是我個人能決定得了的,且盡人事吧!

再說文章,現在很多文章講拳,是從天上到地下、從科學講到哲學、從宇宙到原子、從陰陽講到正反物質,從道德講到性欲,從氣功講到仙佛,看後有點全通了的感覺,但是拳是什麼?如何表現?練什麼?該如何練這些實實在在的還是不通!還是從書上到書上,抄來抄去,沒有體悟的。練拳做學問是要動筆的,寫問題,寫體驗,寫總結,寫論文。就是不要抄書,不要廣告,不要功效故事。當然,經營則相反。

講到背書,我想到開口閉口都是拳論的老師,其中有我很尊敬的良師益友,他們屬於那種不善於交流表達、性子安靜肯下苦功並練出東西來的,也從沒有經營的想法,拳論裡面的文字已經深深地可在他們腦子裡,表達也只會用這些,這就是他的語言,但這是當教師的缺陷、好老師的語言應該是具可操作性,而拳論是總結性文字。另外是些能說會道對拳的應用有追求的,他們會檢討、計畫自己的語言和行動,懂行銷,由博覽拳書而特會背書,講功效故事:90年代隨大師氾濫而來的功效故事----用於糊弄不能分辨是非的初學者。按現在的行業標準來說他們是時尚的,與時俱進的,代表太極拳發展模式方向的。

很多初學者喜歡響應太祖號召上山下鄉去接受再教育,學些通俗易懂、地裡田間打滾的泥水拳術,並通過行銷稱之為能打人的太極真功夫,弄些古老儀式來證明,很有成就感。有人還要回來再搞搞真傳的拜師收徒,真是老謀深算!拿個箍把人家栓死在自己門口,歷史總在重複,舊社會走江湖那套又大行其道了。那天有人說:很懷疑外人能學到太極拳真功夫,我愣了一下遂解了:這就是“烙印”!現在很多所謂“原產地”來的江湖師傅都拿這事蒙人說事。原產地?知道太極拳的近代史嗎?很多問題只用常識就可以解決的。想來慚愧,類似的招式我也用過,只是用在別人身上。有這種認識的人還沒從拳裡練出感覺來,也是上當受騙的。其實水渾但不深,人家就是要讓您不深究拳術,讓您學不會還心安理得的。如同某股民聽了股評家意見買了支不好但是有感情的股票,套得深成為股東,還在高位堅持站崗,毫無保留地成為股評家的鐵杆粉絲,接著希望秉承老股評家風格成為新的股評家。

而一旦形成這種觀念、狀態,要改變非常非常難!

老師兄有句話說得特好:是不是太極拳要拿“太極拳論”來對照。這句很精闢,我認同!

世上有這種說法,師傅教徒弟,總會留一手。是的,這種現象在經營領域很多的。我說,能從做學問的角度把太極拳功夫系統結構原理完整地弄清楚並有體悟,他留不住。他保持特點不教留一手,那是沒人能趕上他下的功夫。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5-2 23:37 , Processed in 0.04555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