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Nick 和 H 的太極拳經論之辯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12-21 19:49:37 | 顯示全部樓層
答:【H3PART2已覆,茲不贅述。
  • 為保所言不至完全無物,不得不上網找出拳經、拳論等舊經論原文進行瞭解,不過截至目前都刻意排除時人所論,一律未讀,以避時論影響,如有所參,將作揭示,特此說明。
H1H3】-敬作修正
【新覆N3,兼修正中定】
插入一題,想對於Nick在【N3】中所提「畫圓畫圈之不宜」這點,對自己前此「何為太極拳」見解提出新的修正看法。
初為「十三勢歌真意為探」一文(以下簡稱原文”),是因讀向文似對有所悟而起,當時讀該文,腦海中全都是太極圖像,同時也存有大量過去在此版它文內跟版主討論腰隙為何時,彼此論述中都曾提到的「圓」的概念,是以二者在大腦中自行結合之下,乃有「乙太極拳即為圓形動作,而中定則為畫圓動作的中心點」之立論,是以引得NickN3文末提出反對意見。當時見解未變,數語調侃而過,及至得見拳經,方知所謂太極陰陽,旨在強調虛實一體、緊密互動,應靈活運用,而非指動作極為太極圖般類皆圓形,加以拳經通篇論述甚詳,在在均提醒只要同時掌握自己「內在」意(意中包含身體)的正確運用,勿把重點放在「外面」,因此幡然改觀,不再以為太極拳有圓形的意象局限,它應該是毫無任何局限的。
不過,何以後來竟用太極陰陽取代虛實這種遠遠更易於理解的觀念呢?
我對於陰陽也僅略識一二,以陰陽意涵之深厚,怕是連皮毛都談不上的,不過從虛實過渡到陰陽,至少有一點不同可以查覺,那就是虛實畢竟是二物,談虛談實,不免怕人忽略拳經開頭提醒要「氣宜鼓盪」的要點,將虛實一分為二不慎斷開了,這裡要插入說明:何為盪呢?說文解字:「盪者滌器也」、易經繫辭上「事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換言之,它是一種有去就有回的概念-若單用虛實,並不能在虛實之間點出這種虛實交換時的「緊密連結」,反之若代乙太極陰陽,那麼以中國人千年來對於太極雖不熟卻也不太生的概念,卻很容易就能注意到陰陽(虛實)之間,二者是「互轉不停」,一如長拳「滔滔不絕」的了,因此不得不說:它確實構成了一個理解的門檻,不但我從一開始就被太極「圓」的具象所限,連Nick都被陰陽相生小絆了一下,但這種過渡轉換,我仍然認為是非常具有智慧的,只要能夠跨過這道陰陽門檻,進而掌握這陰陽相濟的絕妙,相信在太極拳的運化上,必然能有極大成效。寫到這裡,我不禁對太極拳拳理及祖師的智慧,更加欽敬了!
只不過,這為我自己留下一個疑問:何為中定?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12-21 19:50:08 | 顯示全部樓層
n4Nick第四招
論【靜中觸動動猶靜】
*H 的破譯是,靜待敵來,既觸方動,是配合敵招式而應變,而,雖動無想
**N 的語譯是,在敵擊未到身之前,肢體、意念,必須安靜等待,在觸動的瞬間,內息已然啟動應勢,但外形仍未動,看起來好像,仍處在靜中一般
申述:在未讀歌勢之前,我已被Zee師姐的(連動)、大師兄的(彼微動而己意已動),觸動頗深,讀了歌勢,我好似理解這個道理。
這歌訣有兩種狀況,
其一,靜中待敵,太極拳理要求的是彼動而後己動,目的猜想是為了,不浪費體力,尋找最佳的攻擊方案,靜待最佳的timing反擊(防守),集中最大的力量反擊等等,但是,如此,可能失掉先機,於是就要
其二,動猶靜,這裏的動靜指的是外形,但是,太極拳另僻內息一徑,內息已然,彼微動而己意已動,內息已然形成應對,這有兩個優點,第一,對手看不到我的內息,不知變換何招、不知何時變招,第二,內息動在一瞬間,反應速度遠強過外形招式的轉換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3-1-4 18:56:55 | 顯示全部樓層
H4
論【靜中觸動動猶靜】~~ 一「題」兩面輕鬆答
我想,要是每題都答得太用力太嚴肅,臺上台下大概很快就都累了吧~有時候,或許只需輕柔幽雅的挽起酒紅色曳地斗篷一角,旋身掃過;留下一陣No.5,然後就可以逃之夭夭了,尤其是顯無勝算的時候……..(像這一題,Nick的體會深得我心,小妹就有點想給它………..)
前幾日與母親看畫,母親問我抽像畫當如何欣賞….(畢卡索也就算了,像米羅,那簡直是….),我說,隨便怎麼看都行-畫者當然有他的寓意;你可以事先做點功課瞭解他的寓意,然後跟著他的筆觸,置身其中去體會他的心境,但是有時也不妨就只追隨自己的心情和角度,享受自己心裡的旋律與色彩………..
【靜中觸動】
對於「靜中觸動」的看法,大家應該是大同小異的。連動二字若單看字面,只能朝「隨敵動而動」猜想,自己並無把握,但彼微動而己意已動,則必謂「對方稍有動作,自己心裡就已有攻防腹案」。
對這四個字的理解,我原文論述已多,而Nick的看法一樣也沒錯,不過受Nick啟發,我想不妨換個說法來看:
太極拳異於其他武術之處,最大就在「後發」! 但為什麼呢?目的是因為要「保留體力,尋找最佳方案、最佳timing」嗎?那誰想得久誰勝囉?我想應該不是!
太極拳的原理,自己的出招,是需要對方來配合演出的~你是以他的招來對付他,他的招應該要成為你武器(或說攻擊)裡的「一部分」;他沒出招,你就沒有武器可用!所以,當他出了招,你的攻擊環境才算成熟;條件才算到齊!這是為什麼太極拳一定要俟觸方動的道理!
舉例來說,像前面與Nick拆招,若用大力金剛腿,當然趁對方沒準備就先把對方踢飛就好,但我若希望使出「我的力+他的力」這種四兩撥千得太極打法,那他的力要是沒先出,戲就唱不成了!
不過後發歸後發,「先至」還是要的,豈不見拳經裡寫著「攘之速而無疑」嗎~只要得機得勢、條件成就,便應迅速取勝,這是一定要的。
【動猶靜】
Nick就這三個字,重點放在靜,認為外形的靜是用來掩飾內心的攻防規畫或內息(小妹迄不知內息何指)~至於「動」字,則並無解釋,只當作是前面「觸動」的動來看。
我的原文,將動猶靜解為「雖動無想」,所謂無想,是反射動作不假思考的意思,也就是指《太極拳論》中「懂勁而階及神明」的意思~懂勁懂到跟神一樣的話,那差不多就是想都不用想就胸有成竹隨時可以臨機應變了~所以不是沒有想法,而是口袋一拿出來就有,不用再花時間想!(我想高手應該是這樣的吧…..)~~~~這個講法,跟Nick其實是完全一樣的,但是,現在我有不同想法了。
準備上班,下午待續……………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3-1-4 18:57:29 | 顯示全部樓層
為了讓大家中場休息有餘興可欣賞,下面貼上之前所寫,只有Bobee看到的「靜中觸動動猶靜-修正報告」(再自己強調一次:我的看法已經跟下面貼文有點不一樣了呦,貼出來是因為可以順便「弘揚佛法」啦,所以沒興趣就跳過吧……..)
===========
【靜中觸動動猶靜-修正報告】
對於十三勢歌這句話,在看完鄭宗師的演示紀錄片之後,體會到動猶靜所指,可能與佛家之「定」(又稱禪定、三昧、三摩地名稱甚多)相通,而後在此基礎上,對於靜中觸動也有了不同之前所寫的看法,故特為此文修正前文相關部分。首先,為了最後的說明,必須先簡單介紹佛家的定。
【一般禪定】
佛家主張佛智人人本具,只因心不靜,因此智慧無法現前,用白話說,就是心不夠冷靜,因此見解不夠完美(完美是指全知全能的智慧)。為了讓心能冷靜,靜到絕對境界以現佛智,因此發展出種種求靜(即「定」)的方法。
定,依其練習方式不同,以及對這個宇宙萬物真相瞭解的深淺有異,而有多種層次。最常見的一種定,是在一段固定的時間之內,讓自己在一個固定之處身心不動,以漸入定境。這種定,只要身心不動就能漸漸入定(身心不動就是身體靜坐,意念靜止不起任何念頭,然神智清楚,並未睡著),但只要身心一動,定境便不再能維持,稱為出定。這種定有出有入,定的時間長短隨每個人修持程度不同而修短不一,近代較著者如禪宗虛雲大師,曾有近三個月方始出定之記錄,至於定中的境界,人各不同,而且有真有幻,由於個人未曾實修,不再深入介紹。
【楞嚴大定】
最高的定,是首楞嚴大定。
這個定,基礎是完全明白「真心本性、真如實相」,最低要求,是已經開悟,也就是已經達到禪宗明心見性的程度,並且時時刻刻都不曾或忘真心正念;無論與人交談、娛樂、食衣住行…..沒有任何一個時點忘失「正念」。所謂正念,就是正確認識:一切身周所見的色聲香味觸法都是因緣聚合之假相,並無不變實體,因此內心不起任何喜惡善惡分別,心念也絕不貪戀停留於任何人事物境界;在一切時間點,他都冷靜無比,神智沉定,只有理智,沒有情緒,更無所求。只有在外界人事物對這個人有所求時,此人才會給予回應,而且是正確冷靜的回應 ~ 一個人若是處在這樣的定中,雖然言行舉止如常,看起來與一般人無異,但實際上他內心是不動的,他的心像一面鏡子,你有問他就有答,你不問他不會先作思考;你有要求他就負責完成,你不要求他絕不先作規劃;內心「正念」昭然不失;給外界的一切回應,都像反射動作,彷彿只經中樞神經,不經大腦,只是這形容已有極大誤差,因為他的反應其實是像明鏡照物一樣,是不經思索直接反映(反應)的。因此這種定,並無入定、出定的界線,時時都在定中~他的心就是明鏡;外界無物,他就不照,有物至鏡前,他就如實照物回應,內心「正念」絕不稍失,此為首楞嚴大定。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3-1-12 19:4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念佛三昧】
在上面兩種定之外,還有一種定,姑且以淨土宗的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稱之。這種念佛三昧修行,就很像十三勢歌的「動猶靜」。
念佛三昧的行法,不需要像楞嚴大定瞭解什麼是真心,不需要像禪宗禪坐身心不動,它只要求在一切時一切處,動也好靜也罷 ~ 應該說一切行住坐臥言談舉止之間,心中都持續念一句佛號,絕不中斷(不是口唸,是心裡念念憶持不忘,所以用字為「念」,而非「唸」),而且念時,始終記得自己在念佛,意念專注在心裡這句佛號上,時時都聽見自己心裡在念佛,絕不會在跟人講完一句話或做完一件事之後,突然發現自己口裡還在念著佛號而心裡佛念早已中斷。
這種修行法同時還藉助一心不能二用的原理:念佛之時,如果需要說話、作事,自然會採用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完成,做的時候不但不會「想太多、作無益思考」,而且會邊專心念佛邊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事情做完便只剩佛念,會立即停止佛念以外的一切思考、言行動作,因此佛念就像江水的主流,綿長不斷,而日常言行便如枝末細流,不礙主流,注意力會完全集中在一句接一句的佛念上,即使說話做事也不中斷這種注意力。這種行住坐臥念佛不斷的專注情形,就稱為念佛三昧,這也是一種定。如果達到這種定,內心在定境中一樣不會有情緒起伏,更沒有喜怒哀樂,對於平常看不慣的人事物,這時不會再有喜惡情緒發生,一概會平靜以對。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3-1-12 19:40:52 | 顯示全部樓層
【十三勢歌「動猶靜」】
對於十三勢歌裡「動猶靜」的體會,發於見到鄭宗師影片當時作意緩動右掌,適聞旁白介紹鄭宗師主張練太極應如陸地游泳,忽悟演練太極時雖然動作招式連續不斷,但在動作之中,意念專注力是不應隨動作分散於四肢的,反而應當如同楞嚴大定中,不動明鏡般的真心、以及念佛三昧裡縱有發語動作也不中斷的佛念一般;將整個人的專注力集住一處;乃至集於一身;至四肢如一肢,意念專注直如一具長明燈,姑不論外來攻擊,即便對自身招式動作也視如燈外風雨:動作不斷而燈長靜明;身雖動而意長定;如得念佛三昧般動中不失定意,故言雖動猶靜。
【十三勢歌「靜中觸動」】
太極拳動作,講究因敵變化,敵不動則我絕不動,推到極致,則敵縱已動,但我之動必遲至敵動已觸及於我之時,方與敵觸同時而動。要做到這個境界,心念必靜至極點如若得定、專注力必貫至全身,直如不再有四肢身軀之分,方可達遲至敵觸之時方始同動而猶可因敵變化之境,一如首楞嚴大定中的明鏡照物:物來即照,不來不照,絕無稍遲,亦不先發! 換言之,所謂「靜中觸動」之靜,等待敵觸之前,其心靜之程度應已達定境或接近定境(至少應有念佛三昧之定),遇觸同動,未觸不動,且即便在動中,心猶在定(),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達此方能不假思索因敵變化,盡現神奇。()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3-1-19 10:03:35 | 顯示全部樓層
H4】-PART2 抽象畫導覽
二論【靜中觸動動猶靜】-請王宗岳親解
每個人都有常講的口頭禪,常用的語助詞。一個人的語文的習慣,尤其在論述同一領域主題時,通常就特定文字的使用,會習慣採取相同文意,或者說,同一個作者,在論述同樣的概念時,通常會使用他慣用的某些字。因此為了瞭解十三勢歌的涵義,我始終認為最好就是能找到同一作者的其他文章進行比對,希望因此能經由文字使用的習慣,探得作者個人寫作的真意。
前兩天第一次見到王宗嶽此篇《太極拳論》,我就計畫深入瞭解作者在這篇論裡面,究竟是如何使用「動」與「靜」這兩個字;賦予這兩個字何種意涵,結果,偶然發現論中首段,似堪用於此句歌訣的理解。
以下就拆解《太極拳論》中首段文句,試著將論中每個句子,置入歌訣相關字之後來理解,請大家一起看看,我想,這一題就在這裡輕鬆結束吧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3-1-19 10:04:20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拳論》首段-王宗嶽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十三勢歌》-王宗嶽
靜:無極
觸:生
動:太極
動:陰陽、動之則分、變化萬端
猶:無過不及
靜:太極、靜之則合、理唯一貫
因:隨、就、柔、順、急應、緩隨
敵:曲、伸、剛、背、動急、動緩
變:走
化:黏
神: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奇:用力之久,豁然貫通
Zoce 發表於 2013-1-19 14:46:31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3-2-3 16:14:36 | 顯示全部樓層
H4】-遺忘的結論
把這一題定為抽象畫;一題兩面,是因為發現自己似乎從太極拳論當中,窺見作者寫下「靜中觸動動猶靜」時,心裡想的是太極陰陽二而一、一而二的分合不二寓意~這歌訣彷彿就像一幅抽象畫,讓每個人解讀都不一樣,而這一次,我猜作者的創作寓意是:
(1)
靜中觸動
即拳論開宗「太極者,無極而生」~無極本無動;一舉動,便周身俱耍輕靈,太極因之而生。
(2)
動猶靜動,是要我們體會太極拳經裡的「氣宜鼓盪、虛實宜分」,而虛實就是「陰陽」。
靜,則代表態極拳經裡的「處處總此一虛實」,而「處處總此」,便是內含陰陽的「太極」。
~陰陽即太極,是故「動猶靜」。
而這個見解,便是既無佛家禪定,亦非聽勁功深的另一種解讀了,其實我真的認為,'這句話怎解都行~只要得其心法功訣,就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5-18 13:21 , Processed in 0.04515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