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5158|回復: 1

形意拳求勁六喻及張源俠評論.....內功四經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12-29 09:0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2-12-29 09:03 編輯

來源:http://silentsubmarine.pixnet.net/blog/post/27298191

宋氏形意的內功、勁力可以說是形意拳諸般功夫里的奇葩,諸多形意先賢在宋世榮先生處得到指點,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拳學水平,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李存義、孫祿堂二位先生。但宋門勁的威力究竟如何?它的產生机理又是怎樣的?近百年來知之者祕不授人,不知者妄加揣測,致使真傳不彰,謬言不絕。
世人皆知宋氏絕學以《內功四經》貫穿始終,而內功內勁,無形無相,往往被傳的玄而又玄,似乎離開玄學就不能練內功。
今有宋氏明師吳炳文先生,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就用“大白話”和日常能夠看見的現象來給晚輩解釋種種神奇的內勁效果,而且在他的指導下,几個年輕小輩也具備了一定的內勁。筆者忝列其中,不敢私密其珍,今將吳老平時對我們的啟示整理如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迪:
1、出手如同鏈子錘。
很多朋友都認為內家練法松柔無力,養生尚可,技擊效果不佳,甚至自作聰明的添上了很多“功法”,追求力量或硬度,殊不知南轅北轍,離內勁越來越遠。宋氏形意在五行拳之前要打下劈掌,要求上肢絲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來,再順著重力自然撂下去,動作順暢之后,再利用身體的運動給它加速。這麼說也許有的人還想象不出這種勁力的效果。筆者試舉一例,有一種簡易暗器,就是用根繩子系個二兩沉的小鐵鎖,當甩手流星使——不少“江湖打斗朮”的研究者都很推崇它。宋氏形意習練者經過內功鍛煉,日久功深,把胳膊練得像兩條老藤,手頭則沉甸甸的,象個鉛砣,這種力量甩出來,落在血肉之軀上,威力可想而知。此勁出自易筋易骨之功,一旦練出,終身不退。張貴良先生臨終前几小時,給弟子們最后一次講拳試勁,一掌撂下,大弟子(已有三十多年的功夫)的胳膊當時就抬不起來了。下劈掌修煉本极容易,只須牢記胳膊不使勁,一點點把沉勁摔出來既可。可惜習武之人往往好打,愛掄胳膊,總想發力。殊不知上肢三節有一點發僵之處,則如同用使木棍的力量去使流星錘,所練皆非,故此關反而最難過,慎之慎之!
2、后背起伏如蹭痒
后背是整體力傳遞之中很重要的一環,形意門里有句口訣:“前手打人,后背使勁”,尚云祥先生講得很生動,“就是狗熊在樹上蹭痒的勁”,《內功四經》和太极拳訣里也提到“貼背”。從生理結构上講,乃是脊椎立柱之后,斜方肌、背闊肌均勻的向兩側展開,並向前束裹,厚實如熊膀,形成“圓背”,這種狀態可以稱之為間架圓整,保証了根節(腰胯)產生的力量可以順達梢節(發力點)。但這只是初步功夫,使用時還要保持抱圓之形,所發之力尚為沖撞力,方向性明顯,平直而缺乏變化,發力前還需要預留空間加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要進一步鍛煉背部筋肉(俗稱兩膀扇兒)、肋部筋肉的開合之功,使其具有极大的彈性,達到“骨動肉不拘”,開如弓崩弦斷,合如獸夾咬閉,為發惊彈冷炸之力打下基礎。發力時以腰胯為輪盤,脊椎為傳動軸,左右兩背上下相錯,帶動雙臂自由揮舞勢如浪翻,即太极所云“牽動往來氣貼背”,到這時始可真正不受外形拘泥,任意發揮。
3、丹田抖擻如同金雞抖翎
丹田是人體總重心之所在,丹田抖絕之勁是各種力量之源,以丹田的抖擻催動后背翻浪,如滔滔浪涌,連綿不絕,又干脆利索得象金雞抖翎,猛虎宗身。這樣即使被對方纏抱得很死,也一樣能發出冷脆的爆發勁,少林拳講“千金難買机靈顫”就是此義。正因為丹田抖擻是內家拳看家的寶貝之一,所以曆來只見用法,不見練法,而且“丹田”一詞,源于道家,很多人把它與玄學相附會,編出各種奇妙的理論,于拳朮實修毫無意義。其實构成拳朮運動中所謂“丹田”的就是腰、腹、襠、胯。李旭洲先生詳細記述了它們的關系及應用中的開合、蓄發、虛實等變化之法。
只有具備了開合功、抖絕勁,在實戰中,才能發揮粘連綿隨,大膽進身,做到“打人如親嘴”,誠如李旭洲先生在筆記中記載“武當拳之長處,愈進身則愈得勢,若退至圈邊,為他種拳朮之長處得以發揮也
4、腰脊擰彈滾翻如同彈簧
李旭洲先生所傳形意,每一式俱含八卦、太极之理法,其表現在于舉手投足都由腰軸的轉動和划圓而產生,故對腰脊的要求极高,不但要強壯似虎,更要變轉如龍。李先生記載道“太极拳動作每一種開合即由卷放而成,卷放至于极點即是蓄發。蓄發之樞机在脊,非以脊做蓄發之領導,則不能全身均蓄發。”李傳三體式在傳統斜中寓正式的整勁基礎上,將腰轉四十五度,成正三體式,身正胯斜,空胸緊背,腰椎如彈簧發條般擰上勁。在所傳拳架中也有獨特的龍形劈拳,勢如龍行浪中,蜿蜒游動而整勁不失,“輾轉合身不停步,束展二字一命亡”,把形意的龍形三折身練功、技擊之妙用體現得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形意與八卦合一,內家拳“鷹熊龍虎” 四相的奧義也盡在其中了。
5、發勁時骨架接如斗榫,6、勁走螺旋如同沖擊鉆
以上局部功夫具備之后,還需明全身各大關節的接骨斗榫之法,在發勁時形成剛體效果,保証腰胯抖擻之力沒有多余損耗的傳至發力點,即常說的“龜尾轉抖”之勁,這才是宋氏形意的抖絕勁。大致過程是,腰胯的抖轉形成脊椎的擰轉蓄勁,脊椎一蓄即發,那種螺旋、彈抖的力量,沿著骨架傳遞到梢節,形成類似于沖擊鉆的穿透性殺傷力。最后兩個,一個是結果,一個是效果,不是練法。
這篇東西,是對宋氏形意勁力一種粗淺的解釋,不是練法。大家看文章也好,寫文章也好,目的要分清。練功也是,練法和拳理要分清,再貫通,不然容易亂。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12-29 09:02: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2-12-29 09:02 編輯

標題:評宋氏形意拳的求勁六喻
作者 張源俠, 發表時間,8/31/05 from:http://www.wretch.cc/blog/TOB2/2671810

武友問:在網上看到宋氏形意拳的求勁六喻,感覺很有道理,請大俠和心意拳作一比較。
大俠答:
大俠上篇談心意拳和形意拳的技術比較,原因是反駁李文彬先生認為心意拳比形意拳技術落後的觀點。這篇文章一寫,便挑起了心意和形意的爭論。有人認為心意形意本一家,任何關於誰更優的爭論都是沒有意義的。如果是為了爭虛名,此話有理,但如果為了探究武學真理,此話就是和稀泥。大俠進一步闡述心意拳理,直來直去,在純拳理上以邏輯論證,希望讓大家真正看到中國古傳拳法之王 – 心意六合拳的真面目。這個心意六合拳並非大俠私人擁有,那是存在數百年的公認的內家武學絕技,大俠要做的不是要證明心意六合拳到底是不是最好,而是要闡明它最好的好在哪里?而大家知道了這個好,對自己的武學有沒有幫助?
宋氏功法自有其獨到之處(附文其後),但和心意拳的練法有很大的不同,心意拳沒有不用力的練法,每把都用足力氣,不同師傅教的是各種不同的用力方法,但最好的師傅是教人如何在一瞬間把全部的力氣都用出來。心意拳走的是極剛後極柔的道路。要求做到一漲勁,全身如鐵;一縮勁,全身似棉。
所謂出手如同鏈子錘,王薌齋先生的意拳也是這麼教的。這個勁有甩的味道,但和心意拳的出手是不一樣的,心意拳的關注點不在那個錘上,而在整個手臂上。用個比方,心意拳是一根剛棍上裝一鐵爪,因此心意拳攻擊對方不是靠鏈子錘,而是靠剛棍鐵爪。我這麼說並不是貶低宋氏功法。只是指明兩拳的不同之處。就好比在古代有人喜歡用鏈子錘,有人喜歡用剛棍鐵爪。大俠轉念一想,古代成名人物中使剛棍鐵爪最有名的居然是豬八戒,聊以一笑。心意用把,形意用拳,所以心意並不注重那個拳上的最後一擊,因為那個把上的任何一點其實都是錘。如何做到,就是那個漲字訣,而裏面微妙的一點就是“肉脹”。這個肉脹很神奇,但大俠卻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所謂的肉脹就是全身筋脈在瞬間抽緊以後的產生的效果。這個道理很明顯,大家用尼龍繩兩頭用力一拉,那整根尼龍繩就會產生強烈的振顫,那個振顫的效果在人體上就是“周身無點不彈簧”,因此心意拳的練法就是強烈地、全身範圍地、在一瞬間伸筋拔骨。
下文中提到張貴良先生臨終前幾小時一掌將練了三十多年的大弟子的胳膊打傷了。這個說法一方面證明張貴良先生武功卓絕,同時也在貶低張貴良先生教學不得法。如果一個練了三十多年的大弟子經不起臨終老人一掌,不知道這個大弟子對自己的師傅有何感想,而在門外的普通練家要練這個功法,是不是要練上更多年呢?
這裏涉及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內家拳的弟子有沒有可能超過自己的師傅。臺灣的廖白先生明言自己的徒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超過他,除非他大病一場,他解釋道,這個內家拳到最後就是修道,而早上道的人,後面的人是追不上的。這麼一說,內家拳就變成了玄學。但陳守孚老師明確反對這個觀點,他認為如果師傅把所有的心法都傳給自己的弟子,那個弟子既勤奮又有很好的身體條件,那個徒弟絕對有可能超過師傅,因為所有的內家功法都是符合人體生理學的練習法。因此他認為上面張貴良先生的故事其實反而給人造成認識上的混亂。
講到背勁,這其實是內家拳入門的基本勁法,懂了背勁,也就懂了寸勁,因為手上的寸勁其實就是背勁催動的結果,但光有背勁還是不夠的,所謂渾圓勁是以丹田為核心發動的聚合全身力量的勁法,當用上了渾圓勁,背勁只是支持渾圓勁的一個重要的部分勁法。如果只重背勁,練家的身形就有可能變成龜背的形態,守孚老師走路的時候看起來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他說背勁只是部分勁,要練成渾圓勁才對啊。
丹田裏的感覺是內家拳的秘中秘,大俠上文就講過,守孚老師堅決反對任何形態的抖勁,他認為一抖就散,因此他坦言,丹田抖擻這種講法不是最高丹田勁的表徵。丹田如果不抖,那會是怎樣的光景呢?那就是氣體鼓漲。又回到那個丹田麵粉團的說法,那只是丹田勁的初步形態,麵粉團的勁道不是抖擻,而是縮漲,當然麵粉團只是一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那個丹田就變成一個充滿高壓氣的橡皮球,丹田發勁就是那個丹田高壓氣在體內的衝擊鼓蕩。全然用丹田勁發勁,人體的整個形態就變成了一個人形的高壓氣球的鼓蕩彈震。這個形態不容易描寫,即使是大俠的生花妙筆一時也講不清楚,但這個大約的形態是要清楚說明的,讓大家知道,心意拳的這個丹田勁不是抖擻那種形態。守孚老師演示這種功態給大俠看,他打人的時候看不出身體的明顯抖動,他的任何一個攻擊點碰到大俠身上,大俠感受到的都是圓整的撞擊,沒有抖動的那種毛刺感。
大俠此文一出,又是自找麻煩,給人的形象一定是自吹自擂。但大家千萬要注意下面這篇文章的結束語“這篇東西,是對宋氏形意勁力一種粗淺的解釋”,粗淺的解釋和門內秘傳是兩碼事,大俠相信宋門形意的門內秘傳當有更妙的講究,因為宋門形意高手如雲。很多練心意拳也應該知道公開的拳理和門內的秘傳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大俠希望以後能看到各家各派把自己門內心法公開,那才是共同振興中華的壯舉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9:14 , Processed in 0.02423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