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金龍
摘 要: 採用力學原理,並與太極拳演練技術緊密結合,對太極拳“根”的技術進行分析,探討了“根”與其他要素的相互關係。
太極拳通常採用破壞對方穩定性的同時發動進攻的方法,以實現“ 四兩 拔千斤”的技擊目的。所以,在太極拳中,除極少數的騰空動作外,絕大多數的動作都是在下支撐情況下完成的。即使在移動中,重心也要平穩地過渡,腳下不得晃動。這種下支撐的保持狀態,太極拳形象地喻之為“根”,意即腳如“樹根”般深入地下,使身體這棵“大樹”獲得了穩定。從技術上講,鞏固自己下支撐穩定性的方法稱為“紮根”,破壞對方下支撐穩定性的方法就是“拔根”。圍繞著根所展開的紮根與拔根,以及根與其他要素的相互關係的討論,構成了根的技術世界。
1 根的困惑與出路
普通人可以從腳與地面的接觸情況來觀察根的有無,並可以判斷根的破壞程度。一般而言,把支撐腿晃動看成是輕度失根,腳跟提起是顯著失根,全腳提起則是嚴重失根。有經驗的選手可以從技術的角度觀察對方是否有根,並可以推斷出對方在何種方式的作用下將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失去根。
然而,是否所有的鞏固下支撐的方法都可以稱之為根,還是只有一種最優秀的方法才配得上稱做根? 這在太極拳中素有爭議。因為每一種方法下的根都有一定的效果,同時也有相應的破解方法。這就給人一種假像,好像這些根都經不住推敲。另一方面,少數人通過太極理念的直覺式把握,在諸多對立因素的思辨中,在對天然本性流露的捕捉中,達到了較高的根的境界。於是根又被塗上了神秘色彩,致使人們對這天邊的“月亮”感到困惑,而又厭倦手中不起眼的“寶珠”。 王壯宏 先生對於根的解釋基本上反映了太極拳界的共識。他認為:“推手欲不跌倒,先應去己之根。無根者,無固定之根也,如物漂于水,如球流滾於地。猶如不倒翁,上欲輕,下欲沉,即拳譜所雲:‘飄飄蕩蕩浪裏鑽,上輕下沉不倒顛’”。[1 ]可以看出,水中木、地上球、不倒翁等比喻,都是意向性的描述,用來誇耀一個人的穩定能力的技術水準是可以的,假如用它的物理世界中的原理來解釋人體的穩定性,恐有使人誤入岐途的導向。如人體的結構不同於物理上的不倒翁,就算人體有一點形變的能力,也絕對地變化不出像不倒翁那樣的結構來。其次,不倒翁比喻中還有一個幻想,就是“上輕下沉”的狀態,以為身體放鬆,體重就會集中到下面來了。估且不說這是對“松沉”技術的誤解,恐怕物理世界中的人體重心的變化不會有這麼大。顯然這些比喻的真意,是要人們學會不易傾倒的隨機紮根的方法,而究意怎樣實現它,仍無確切答案。具體根不能達到太極拳的目的,隨機根又深不可測,人們深感困惑。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它們構造根的思維方式的差異上。具體根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就下支撐的穩定性問題所展開的力學討論;隨機根則是用太極哲理的普遍性,思辨性地說明和解釋與根有關的最具體的事實和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