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太極閒人

齊敏軒 & 鄭天熊

[複製鏈接]
 樓主|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10 08:39:1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3-10 08:55 編輯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8 08:03
先看看他們的拳史是怎樣寫的: ...........,,,,,,,,

武禹襄(1812-1880)為武氏太極拳創始人,姓武,名河清,字禹襄,號廉泉,河北省永年縣人。祖輩世代傳文習武.........約1850鄉楊露禪1799—1872)自河南溫縣陳家溝學藝返鄉,武禹襄兄弟愛其術而從學陳氏老架太極拳得其大概
1852武禹襄親赴河南從溫縣趙堡鎮陳青萍學習陳氏新架太極拳月餘,得其精妙,並從長兄武澄清處得王宗岳《太極拳譜》。武禹襄本來就有深厚的武術功底,又是一位通學大儒,武術奇才,現在又得到了這樣一本王宗岳的《太極拳論》,視野一開,如虎添翼......

從上文的年份記事看:
1850楊露禪從陳溝回鄉,武禹襄跟楊學太極。
1852武禹襄感到楊不願教他功夫而逕往河南。月餘後回鄉。楊班侯跟他學文。


楊班侯生於1837年,1852年約十五六歲跟武禹襄學文。楊祿禪教子甚嚴,這年歲去學文時,其太極拳基礎應該相當不錯了不要忘寄,鄭天熊十六歲時受齊敏軒密集訓練一年的成果)。請問這年歲的楊班侯何需武禹襄教導??? 這年,武禹襄只對太極拳得知大概,與及一些理論或另一拳架而已。

楊祿禪不願武禹襄太極,又怎會要武禹襄教自己的兒子太極拳?是笑話嗎?...武禹襄既然不能從楊祿禪處學到,自然想從班侯身上學點太極功夫。身為學生的班侯被老師問到,也不能不透露一點吧?武先生的後人給祖師爺臉上貼金,硬說班侯也受其師教導。忒也面皮夠厚矣!

.............................

 樓主|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11 09:16: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3-11 09:20 編輯

武禹襄其人

武禹襄的曾祖父武靜遠是武痒生,官授衛千總之職。他功夫好,但識字不多。他做了武官後定下家規,從此以後子孫必須文武兼修。因而世代為官。到了第四代,有曾孫三人。最長的名叫河清,次為汝清,最幼的便是禹襄。

這一代的兄弟三人河清、汝清、禹襄)當然也尊從祖上定下的家規自小兼修文武。年長後,河清與汝清都考得進士而做官。禹襄沒有做官,因為文武兩方面都未及資格。在文方面,他只考得了秀才而考不上進士。

武禹襄不能學好自家祖傳的功夫,卻偏偏對太極拳情有獨鍾。楊祿禪於1850年自陳家溝回鄉後,武禹襄便要跟他學拳。約兩年後1852武禹襄覺得楊祿禪不願教他。於是,他決定去找楊祿禪的師父。

大家有沒有想想,楊祿禪為什麼不願教武禹襄呢?他們是同鄉。楊祿禪也願意把兒子送去跟他讀書。可見並非彼此感情不好。既然彼此間感情沒有嫌隙,是什麼因素所導致呢?

有了以上的資料,我這閒人的閒腦便開始運作,把武先生的文不成武不就的因素聯想起來。那,一定是武先生十分難教。楊祿禪教到氣咳,以至教來教去,教了兩年,都是最基本的拳架。...各位網友看倌,你們有更合理的推論嗎?

..........................

花留香 發表於 2014-3-11 14:14: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花留香 於 2014-3-11 14:20 編輯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11 09:16
武禹襄其人

武禹襄的曾祖父武靜遠是武痒生,官授衛千總之職。他功夫好,但識字不多。他做了武官後定下家規 ...

師授業,徒承教,成效受很多的因素影響。
生徒的條件,重要的依次為:錢財、時間、興趣求學、天聰、體質、年歲、勤奮、和恆心。
教師的資歷,是否真知實學,是否肯教識教,有否耐心之類。
還要考慮到人與人相處的所謂人緣,這個無關於有否嫌隙。師與徒兩人如果愜不來,就真係前世唔修了,只會浪費大家的寶貴時間。
 樓主|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12 07:56: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3-12 08:24 編輯

回鄉好了!

如果楊祿禪覺得武先生難教,陳青萍當然也有同感。故此,武先生只在陳青萍處逗留了短暫的個多月。幾十年前的拳史說他在陳青萍處學了理論,而現今的則說學了新架。


陳青萍本是有教無類的拳家。他家境寬裕,教拳不計束修,來者不拒。很有可能,陳青萍認為武先生不是學武的料子。經過月餘的教導與觀察,勸他回鄉好了。

試想想。舊說學了月餘的理論還可。今說月餘學了新架就太過牽強了吧?要知道他花了約兩年的時間從楊祿禪處只學了一個大概。其實現今可見到的也只是一個太極拳架。連推手也沒學到。他那有本事在月餘的時間內學得陳青萍的新架...沒可能吧!所以,我們現在只能看見一套拳架,是楊祿禪所教的。所謂學了陳青萍的新架云云,胡吹罷了!

...........................

Vincent 發表於 2014-3-12 19:33: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incent 於 2014-3-12 19:34 編輯

陳青萍傳的不是「新架」是現在的所講的「趙堡架」,趙堡一脈有自己的傳承他們認為陳青萍的拳術不是得自陳溝,亦不認同陳王廷創拳說,趙堡亦沒有「炮捶」,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陳青萍變成陳有恆、陳有本的傳人趙堡一脈是不認同的。

武禹襄拳架(亦有推手)得自楊露禪是不爭的事實(武式同趙堡其實有較大的分別),是武不想拜師還是楊不想收徒?我想可能兩樣都是,所以武禹襄才到陳溝/趙堡正名去也。
 樓主|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13 08:12: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3-13 08:24 編輯

回復 Vincent 的帖子

趙堡傳承

陳溝人渴望之極)做 “太極正宗” 到 “黐膠線”,妄顧拳史傳承。(註:黐膠線者,廣東粗俗話,筋錯亂之謂也)。人家趙堡太極拳早有明確的傳記載,陳溝人卻硬要把人家的正統切斷,強行接駁到陳溝拳的傳排列中。這還不止,還要大聲疾呼,叫趙堡人要“認袓歸宗”。不過,陳溝這不知濂恥的叫喊,卻還真的有部份笨實趙堡佬去響應。問你服未?註:笨實居者廣東粗俗話,呆呆之貌也)。

陳溝人恨“太極正宗” 之另一傑作如前文所述,把武禹襄的傅承排列在陳青萍之下。武禹襄跟楊祿禪兩年不算數,跟陳青萍月餘便成了弟子?

所謂武式推手

幾十年前的所謂武式推手十分簡單,就是兩人搭著手一同上幾步,又退幾步。如此而已。多年來看到了楊吳的推手也學到了一點吧!就像陳溝的人!如美諺云:「Monkeys see, monkeys do」。...什麼是纏絲推手、俯仰推手、七星步推手、大履步推手...等,他們就不知什麼東東芫茜蔥了!

...............................

Zoce 發表於 2014-3-13 08:28:11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14 08:00: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3-15 04:18 編輯

不是材料 – 再談武禹襄其人

憑著文武官職世家的淵源,與及兩位當世為官兄長的關係,武禹襄怎會當不上一官半職?理由顯然是,他文武兩科皆不能達到一定水平之故也。

楊祿禪於1850年自陳家溝回鄉時仍是一介平民,對於生在官家的武禹襄當然多點敬重而不敢得罪。但為什麼不願教他呢?以我這閒人的教拳經驗來看,有些人確是“爛泥扶不上壁”的。這些人可能很有興趣、很努力的去學,卻是怎也學不好。可嘆資質所限。奈何!

武禹襄既然一心要學太極,離鄉背井的找得陳青萍就應該好好地學習了吧?楊祿禪或會擇材而教其實後來在王宮中,他也沒有偏選什麼人可教、什麼人不教),但陳青萍是出名有教無類的教拳佬,他為何沒有在陳青萍處多待一些時間呢???

综合上述情況,我這閒人可得結論為:一。他文不成武不就,不是學武之材;二。楊祿禪不願教他,是因為他十分難教;三。陳青萍也因為他十分難教而勸他早日回鄉。

...............................

 樓主|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3-15 06: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3-15 06:15 編輯

祕笈的迷思

武俠小說家金庸先生不懂武功。但他的小說瘋迷了數不盡的讀者。不懂武功又怎能寫好武俠小說?唏,正因為他完全不懂拳腳,纔可以天馬行空地隨意發揮其想象力。

在金庸筆下的人物,看到了壁上簡單的繪圖,或一部武學祕笈,便可練成絕世武功。那只是金庸的幻想世界。在現實中,卻有很多把幻想當真的人。

武禹襄自家祖傳的功夫學不好,學太極拳又只得其大概,卻因為“偶然發現了所謂的太極寶典”而成“太極宗師”。...寫到這裏,我這閒人忽然有所領悟。哈,原來金庸先生的虛幻構想,是看過武先生的學拳經過而觸發的靈感呀!!!

各位太極拳友,你們也可以閱讀到武先生當年“偶然發現太極寶典”,你們全都也因此而成為太極宗師啦!...恭喜、恭喜!

...........................

Zoce 發表於 2014-3-15 09:55:08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師推理這樣利害,幫手找MH370,救下失踪的人,發揮太極精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4-29 11:50 , Processed in 0.03407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