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8 20:29 編輯
yong 於 2010/12/03 21:56
我認為偏沈則隨不,不是病.
100樓 ZEE師姐有關“偏沉則隨”引述北派吳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吳式太極拳印誠門第三代傳人,北京鳴生亮武學研究會名譽會長,鞍山吳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 王炳寰先生大作拜讀. 此文獨出心裁,推翻所有太極拳大師立論, 值得探討.
版主大大老師是林清智先生, 小弟特別引述林老師另一位恩師施調梅大師註解獻曝. 參閱施調梅所著『太極拳譜內外功研己錄』第31頁:
QUOTE
舉天稱車輪等喩說明偏沈雙重之理
「在立如平準, 活似車輪, 偏沈則隨, 雙重則滯, 每見數年純功, 不能運化者, 率自為人制, 雙重之病未悟耳」
平準: 即稱物之天秤, 「立如平準,」, 謂立身當如平準之中正, 即頸項與尾閭, 連成一直線, 換言之: 即脊椎伸直, 如天秤中立之支柱, 軸心在尾閭, 以為全身靜力之中心,如是立身, 行功心解所謂「靜如山岳」也, 天秤有左右兩盤, 其輕重相等則平, 若兩端之盤有輕重, 則隨其盤之輕重而升降, 左降則右升, 右降則左升, 正前段所示「左重則左虛, 右重則右杳」,所根據之法則, 此天秤為喻也. 「活似車輪」, 喻脊柱為軸, 腰為輪, 臂如輪廓, 若一經推動, 當如車輪之旋轉靈活也. 「輪」為圓體,其向心力與離心力, 強弱均各相等, 一經撥動, 二力相牽引而旋轉,不但靈活, 且成槓桿作用. 太極拳, 即應用此理, 故其術,以立身中正, 腰為樞紐, 其上下左右前進後退六方之活動, 悉成輪圓之勢, 皆以腰動而手足隨之. 準此原則, 若我某一處忽受敵襲, 我即應用旋轉之理, 刻刻變換其力點,消化其力, 使敵勁不知落於何所, 我即利用應用離心力之理, 於另一方, 推出敵勁於圈外, 此以車輪為喻, 說明「化即是打」之法則, 「偏沈則隨」, 即應用天秤兩端升降之原理. 「雙重則滯」,如建屋架樑, 以支撐全面瓦蓋, 即應用雙重之理, 亦如天秤之兩端, 輕重相等, 即不能升降, 其理亦因雙重之故. 今兩人交手, 彼此兩手相黏, 如兩方用力相抗, 則雙方皆成雙重, 且其相黏處亦成雙重, 雙重則相持, 彼此不能轉動, 故曰: 「滯」, 結果以力大者勝, 若此時我鬆一邊, 則成偏沈之勢, 即應用天秤升降之理也. 或鬆跨轉腰, 即應用車輪旋轉之理也, 皆偏沈則隨之法則. 蓋我一鬆, 敵方不得不隨我偏沈之勢, 而向前傾, 則失中落空, 我乃以槓桿之原理, 還擊其身, 拳術所謂「借力打人」之法也, 亦即太極拳善用「牽動四兩撥千斤」之妙訣也. 故初學太極拳, 應慎姿勢, 勿以為不拘形式, 可以成功, 虛實宜分清, 則雙重之病可免, 每勢必有中定, 以此為軸, 則左旋右轉, 無不如意, 活似車輪矣.
「純功」, 專練一家之拳, 不雜採他派, 或旁門功夫者, 此處即指專練太極拳者, 且已從師數年, 其功不可謂不純, 但一旦與人交手, 往往難於走化而率自為人制者, 無他, 病在雙重耳, 此處應注意者有二字: (1)「運」: 運而轉之, 即移動之意, 「不能運化者」, 即不能移動敵勁而走化之, 此即暗示「雙重則滯」之故也, 若能偏沈, 則運化極易矣. (2)「自」:自動之意, 蓋本未受人制, 乃不知自身有雙重之病, 率自動得被人所制, 故結以「未悟」二字, 點明其咎在己耳.
UNQUOTE
小弟拳齡尚淺, 較偏信大師之著書立說, 故贊同這句話要從「在立如平準, 活似車輪, 偏沈則隨, 雙重則滯, 每見數年純功, 不能運化者, 率自為人制, 雙重之病未悟耳」整句解讀, 不能僅研究「偏沈則隨, 雙重則滯」. 尤其重要者, 整句話應用推手解讀, 非用行拳架之兩腳分配重量能解釋. 故偏沈則隨不是病. 「雙重」在此處, 白話講就是《卡住了,轉不了啦》
自身既立如平準之中正不偏, 又活似車掄之上下相隨, 對方若加之以勁, 則己方感覺偏沉, 自可本其沉勁之方向以相隨, 是為捨己從人. 此處偏沉, 乃指微微之偏, 不是偏重一邊之偏也.
Zee 於 2010/12/05 17:44
Dear Yong ~ 謝謝您的意見,我沒讀過施調梅先生的書,您引用的段落很詳細,也與許多太極拳先進的觀點(如陳微明等)近似;我想都值得參考,即令觀點差異,應不至影響走架行拳的。
先前引用吳氏的文章,主要在他徵引了楊家老譜的觀點,這點是很多相關的討論裡沒有的,因此非常值得重視的一篇文章和論點。
Rick chen 於 2010/12/02 11:00
Zee 師姐 由我重新發難,請問~
1)您前面說到,因質量仍在所以虛腳不虛,那虛與實到底要怎麼分?
2)偏沉與雙重都是病,與虛腳不虛的看法是否有關連?
John Liu 於 2010/12/02 12:03
我也陪著發難---
已經好幾篇文章談命意源頭在腰隙了,到底命意為何?腰隙為何?怎麼越談我越發糊塗?
jam 於 2010/12/02 12:15
161 Rick chen
姑娘淺見~~~~
虛腳不虛 是為了實
偏沉則重心也偏 回正更費力 雙重是無虛實
增一分 少一分 都是離
力量全部從腳底出 上身都是放鬆
腳底湧泉穴 氣往上走 如浪到沙灘再回復
如此運作成功力
nick 於 2010/12/02 16:02
dear Zee,
good day,
我一再重讀妳第100F的論文,對妳論述的觀點,十分敬佩,尤其是"偏沉則隨",論的是,有根有據,剖析到位,有闡述,有發揚,辯證清晰,又廣大了拳理.
那麼如何克服“偏沉則隨”這樣的弊病呢?
師姐已經在文中提及,解決的辦法是“中規中矩”,是“不偏不倚”, 是“無過,無不及”,是“尾閭中正神貫頂”,是“弸捋擠按須認真”,是李亦畬所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