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554|回復: 4

王薌齋先生的拳術修煉本末次第說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1:34: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1:35 編輯

六、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修煉功法利弊說

6、先生為大成拳宗師,對於本門拳術,必有卓識,請賜其詳。

答:拳學一道,萬頭千緒,繁難已極,擇其大要亦極簡單①。然吾人學拳,應先研究為何學拳?始易於認識,而有所得②。大都學拳,一為衛生、二為自衛。身體健康為一切事業之基礎,故養生保身之道,實不可忽③。夫鍛煉之法學之得當受益非淺,學之不當乃能致死。凡劇烈運動者,絕少享受高年。至拳術家因鍛煉之不當而損命殘生者,更不知凡幾。誠可憐亦可笑之拳術也④。

既知學拳之利弊,應在用功時,動靜之間加以體察,非僅使身體外形上為多種情形之運動也,應用神意,觀察全身內外,一舉一動是否符合衛生自衛之條件,動為甚麼?靜為甚麼?結果是甚麼?中間過程的現象是甚麼?如此體認操存,庶乎近矣!至於精微道要,方可繼續研求,否則未易有得⑤。

茲簡述大成拳之要義,並質諸同道,而為拳學上之探討⑥。前言學拳階段,以上所談衛生、自衛二者有互不可分離性,失一則流弊生而入於歧途⑦。應首先使氣質本能加以精神的訓練、培養,而後始談到發揮神經肢體的本能力⑧。學拳第一步就是鍛煉神經為基礎練法,體認四肢百骸蠕動的工作。第二步為試力、試聲的練習。第三步為自衛。分述於後⑨:

【題名解】

記者的“先生為大成拳宗師”一句話,說明王薌齋先生承認了自己創立了“大成拳”。以下的內容,都要以“大成拳”的觀點,來看王薌齋先生的談拳論道的內容了。

大成拳三個字,究竟如何理解?“大成拳”,則是一個新的拳種的名稱;“大成”拳,乃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大成藝境”的說法,究竟王薌齋先生是何意旨,現在尚沒有其傳人明確說明呢!姑且認為兩種含義都存在吧。

王薌齋先生自己說師出形意拳門,為何又創立“大成拳”呢?這讓人難以置信!

然而,王薌齋先生:“拳學一道,萬頭千緒,繁難已極,擇其大要亦極簡單”的一句話,就沒有承認自己創立“大成拳”,還是談論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及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系列方法,系統工程的修煉次第內容;而是以“大成”攻防功夫藝境的角度立論而已。

本題目中主要論述的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功法之利弊的問題:“唯道是從”者受益,“背道而馳”者受害。故而必須精心研究之,才能趨福避禍!這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正道坦途和旁門歧路的大是非的問題,是關乎到修煉者的生與死的損益之大是非的問題!故而,不可忽視之!

【注解】

①、拳學一道,萬頭千緒,繁難已極,擇其大要亦極簡單:

是的,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是一門躬身自厚內外雙修“窮性盡理”的學問。雖然千頭萬緒,擇其大要者而言,不外法分三修,遊歷三境,成功一也的內容。

②、然吾人學拳,應先研究為何學拳?始易於認識,而有所得:

確實,每個人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都應當研究一下“為什麼學拳?”自己問一問自己:“為什麼學拳練藝?”只有清楚了這一點,才能開始容易的認識清楚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的系列方法,系統工程的內容,在修煉中才能有所取捨之體認、有所功夫之獲得。

③、大都學拳,一為衛生、二為自衛。身體健康為一切事業之基礎,故養生保身之道,實不可忽:
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一是為了健康身體,二是為了健全自衛技擊能力。因為身體健康是一生從事一切事業事務之基礎,故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養生保身之道,是時刻不容忽視的實質性問題。

④、夫鍛煉之法學之得當受益非淺,學之不當乃能致死。凡劇烈運動者,絕少享受高年。至拳術家因鍛煉之不當而損命殘生者,更不知凡幾。誠可憐亦可笑之拳術也:

然而,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修煉方法,有內功修法、外功修法、內外雙修功法,較技實踐修法,各種修煉方法運用得當,則能達到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的效果;如果諸功法運用失當,輕則傷身,重則乃能至死。凡劇烈運動者,絕少享受高年。至於歷來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因為修煉方法失當而損命殘生的人,更不知道有多少了。成為修煉者的悲劇,真乃可憐亦可笑之拳術呀!

⑤、既知學拳之利弊,應在用功時,動靜之間加以體察,非僅使身體外形上為多種情形之運動也,應用神意,觀察全身內外,一舉一動是否符合衛生自衛之條件,動為甚麼?靜為甚麼?結果是甚麼?中間過程的現象是甚麼?如此體認操存,庶乎近矣!至於精微道要,方可繼續研求,否則未易有得:

既然知道了學拳練藝的過程中存在唯道是從的有利的一面,背道而馳的有害的一面,就應當在運用內外功法修煉時,在自身動靜之間精心加以體察:外形松靜自然的運動,應以神意為主導。再觀察自身內氣、外形,一靜一動及其動靜轉換變化,符合不符合“意氣君來骨肉臣”的宗旨。符合者,全身心松靜自然的運動合乎生理衛生的要求;不符合者,全身肌肉、心理緊張的運動就不合乎生理衛生的要求。要清楚的知道拳式的內氣、外形匹配合一之運動:上升、外放者為動;下降、內斂者為靜。動靜中間的轉化則是意動則形動,意靜則形靜;靜極則動,動極則靜。正如訣言:“馭靜以動,動中亦靜,驚動互為其根;陽剛陰柔、柔化剛發,陰陽迭神其用。”這都要細心的操練體認清楚,則近於知矣!至於精微之內勁的體、用要妙,方可以繼續的研究而求得。否則,運用肌肉爆發力的方法,欲求得技擊的功夫,是不易得到的,因為方法、理念就錯了。正所謂:“南轅北轍”者,此也!

⑥、茲簡述大成拳之要義,並質諸同道,而為拳學上之探討:

我簡單的論述了大成拳的修煉、建體、至用的精旨要義,並以此與同道商榷,完全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拳學學術的探討。

⑦、前言學拳階段,以上所談衛生、自衛二者有互不可分離性,失一則流弊生而入於歧途:

前面言說學拳階段的值得注意的內容,所談論的健身、技擊二者有不可分離性,因為健身和技擊都是以自己無形的內勁為主要內容。換句話說:內勁具有健身、技擊雙重功能作用的原因所致。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失此一則,就會產生流弊而入於歧途了。

⑧、應首先使氣質本能加以精神的訓練、培養,而後始談到發揮神經肢體的本能力

所以,首先是自己的心理活動成為理心、道心的活動狀態。再使自己內氣達到健運不息的本能狀態;自己的外形達到柔弱無骨,順從內勁以動的本能狀態。這樣才能開始談到發揮自己“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相互為用的最佳能力狀態。”

⑨、學拳第一步就是鍛煉神經為基礎練法,體認四肢百骸蠕動的工作。第二步為試力、試聲的練習。第三步為自衛。分述於後:

學拳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攻防機體、攻防機體的機制秩序。內功修煉建立“健之體”,外功修煉建立“順之體”,內外功修煉建立“健順德之體”。第二步為“試力”、“試聲”的練習。第三步為“自衛技擊”的內容。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1:37: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1:38 編輯

什麼是試力?試什麼力?都有哪些內容?

試力,試驗自己全身各方面的能力。試驗自己柔化的能力,攻擊放人的能力,攻防轉化的應變能力。可以自己修煉體認,亦可以與他人喂手、喂勁、喂變化的試驗全身各方面的能力。

尤其注意的是:理解試力的力,乃是能力解,不是力量大小的力。

什麼是試聲?試什麼聲?都有哪些內容?

試聲,就是一種“吐氣開聲”法的修煉,名之曰:“打展手”。目的是外形、內氣的匹配合一,最終達到氣形合一的自動化狀態。有關“試聲”的方法,基本上有“哼、哈、嘿、咦”四聲法式。以舌尖的動態來說:哼聲,舌尖向上,往上發人;哈聲,舌尖向下,往下發人;嘿聲,舌尖向前催齒,往外發人;咦聲,舌根回縮,往自身左右後方發人。

【點評】

王薌齋先生與孫祿堂都曾經師從郭雲深修煉形意拳功夫。

然孫祿堂先生的《拳意述真》中,秉承郭雲深先生的法分三修,遊歷三境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和明勁、暗勁、化勁的三層功夫說。”

而王薌齋先生卻不按照郭雲深先生的法分三修,遊歷三境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和明勁、暗勁、化勁的三層功夫說。”卻以“神經、衛生、自衛、試力、試聲”的別開生面的方法論述傳統拳學要義。

同一師門學藝,論述卻是兩種面貌,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難怪拳學繁雜,難以言表也!

以下眾多內容,都是王薌齋先生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摻雜西方文化中新鮮詞彙來闡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的內容。

然而,王薌齋先生當年南下到過嵩山少林寺與恒林法師交流過拳技,頗有收穫,就以恒林法師的弟子妙興大師的論述來說明: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的宗旨妙諦吧!對比印證之後,就能更好的認識王薌齋先生之所論的內容精旨妙諦了!

《妙興大師練功習技談》闡釋

妙興大師曰:技擊之道,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①。蓋德化則心感,力挾則意違。守乃生機,攻乃死機②。彼攻我守,則我之心閑,我之氣斂,我之精神勇力,皆安適寧靜;於是乎生氣蓬勃,任人之攻,無所患也③。攻我者怒氣上湧,六神暴跳,而不守於舍;於是乎神輕氣散,而其力自不能聚,縱一時鼓噪;以鎮寧臨之,不須與攻殺,片時即自敗矣④。故練功習技者,宜先瞭解於此,然後可以有成⑤。

拳械與功夫猶火也,善用之固足以生人,若不善用,亦足殺人。故前人雲:用火不戢將自焚,學技不晦將自殺⑥。老納謂無論練功習技,首須養氣,氣沛則神完,神完則力足,力足則百體舒泰,而筋骨強健,心靈性巧;至此而利欲不能侵,榮辱不能動,威武不能屈,風雨寒暑不能蝕,一切邪魔不能賊,能臻此境地,無論練功習技,所往都可,而可以無患矣⑦。

養氣之法又何如?曰:明生死,洞虛幻,悟真假,澄心志,遠思慮,絕情欲,摒嗜好,戒暴怒,如斯而已⑧。練七十二藝功夫者,以強健體魄為要旨,宜朝夕從事,不可隨意作輟⑨。尤宜深體佛門悲憫之懷,縱於功夫精嫻,只可備以自衛,切戒逞意氣之私,有好勇鬥狠之舉。老衲為此言也,亦深恐弟子有好勇之舉,終反以功夫殺其身,故爾諄諄相戒也⑩。今之練功習技者,均宜深體斯言,勉自韜晦,以免引火自焚之禍,而得練功習技之真旨,強身延年,同證善果也⑴。

老子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⑵。此雖道家之言,老衲謂練功習技者,若能知此,則心靜神清,一切好勇鬥狠之事,皆可免除;而強身保命之本旨,庶乎可達,練功習技之人,與學道修禪相似,其間不同者,特毫釐耳⑶。皆以強身保命為宗旨,而於精氣神三者,尤當善自保之。

蓋三者如傷其一,則全部被其牽動,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皆秋也⑷。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於此⑸。養生之士,先實其精 ,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身健則少病,世之練功習技者,於此言亦宜有所領悟也⑹。功之深者,能以靜制動,以清制濁,不顯於人,不損於己,遇一切外魔挫辱,淡然怡然,不介於意,任人之笑駡嘲激,而無動於心,神專志一,以守吾真⑺。如此則六欲無從而入,三毒無由而生,神清氣靜,其功為能,而造爐火純青之境,以證養生保命之盟,此聖人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也⑻。

【題名解】

妙興大師簡介

乃是指少林寺方丈,外號金羅漢的妙興大師。妙興,字豪文,俗姓金,臨汝縣謝灣村人,家境貧寒,八歲(1898)出家 ,投少林寺拜恒林和尚為師,精通技擊,亦工翰墨,允武能文。民國十二年(1923)恒林圓寂後,妙興接掌住持,亦成為少林僧兵團領袖。妙興並非出世性格。少時即遍游大江南北,為人講信重義,頗有遊俠之風。妙興參與政治亦深。當時軍閥割據局面,鮮少有人能在當中看清局勢。妙興雖精通佛法,卻也看不清世局變化。妙興當時帶領僧兵參與了軍閥的爭鬥(屬吳佩孚部),未料在民國十六年與任應岐交戰時,兵敗舞陽,妙興亦戰死於此役。此次兵敗亦種下了近代少林寺史最大劫難的間接因數,吸引了馮玉祥部(當時隸屬國民軍)的石友三揮兵入河南登封,火燒少林寺,千年寶剎付之一炬。但妙興參與軍務卻成了《少林七十二藝練法》這本書能夠現世的機緣。金恩忠棄文從武,成為一名軍人。藉由軍務之便,結識了妙興。又兩人皆有以武匡世救國之志,於是為了“強國強種”,崇尚武術以振民風的目的,一向秘而不外傳的各種少林練功法門便藉由妙興的敘述與金恩忠的記錄流傳開來。

【注解】

①、妙興大師曰:技擊之道,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

妙興大師說: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崇尚德勇,因為德勇者“以神為主,以氣為充,形從則利。”可以實現“打拳原為保身之計” 的設想;而不能崇尚血氣用橫力,因為尚血氣用橫力者“以形為制,尚氣用力,神從則害。”必然是戕賊自害之惡果也。

而尚德勇者,極為重視防守法式的修煉,而不首先注重攻擊的法式。因為防守法式乃攻擊法式的根底,只有防守的嚴謹周密方能攻擊的犀利;而尚力者,卻極為重視攻擊的法式之修煉,而忽視了對防守法式的認識,往往多失敗於不知如何防守。

換個角度說,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攻防機制,乃是與生俱來的“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及其相互為用”的能力。聽探的良知為靜,順化的良能為動。拳訣言:“靜為本體,動為作用”。 如果攻防基本法則、規矩、規律以“動靜法”說,乃是:“馭靜以動,動中亦靜,動靜互為其根 ”的法式。這就是為什麼尚德者“重守不重攻”基本道理。也就是如前賢所說“在神為非人力也。無害者乃順生機之自然,去其害生機者也。養至真息圓滿,百慧叢生,永無生滅。”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1:39: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1:40 編輯

②、蓋德化則心感,力挾則意違。守乃生機,攻乃死機:

內功修煉建立“健之體”,外功修煉建立“順之體”,內外功修煉建立“健順德之體道之體”,則脫拙換靈,具備“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內感通靈”的自動化功夫,進一步修煉就是“寂感遂通”的功夫藝境,這一系列的修煉方法過程就是“德化則心感”的內容精義。

如果運用外形的力量修煉攻防技法,正如現在時人所說:“肌肉爆發力”的修煉方法,則形體被力所拘束,則心意指揮不了外形反而心意被“力”所拘束而受困,就是“力挾則意違”的說法之精義。正如前賢所指出“力挾則意違”的弊病時說:“拳家之根本,藉乎氣之足則力亦足,不可亂出。苟或亂出,則如大力之人,多有一遇對敵,力轉不能以自伸,所謂“氣阻力閉”,而無迴圈相生之妙也。”

防守者,乃指守住自己的生生不已之機勢,才能見景生情,隨機而用以制勝,所以說:“守乃生機”;攻擊者,失於防守,再進入險地,乃死亡的機會臨頭了。故曰:“攻乃死機也”。

德化則心感:前賢雲:“德者,得也”。建德體的系列修煉法式,謂之德化;內感通靈的境界,亦名“心靈感應”,簡單的說法就是“心感”。

③、彼攻我守,則我之心閑,我之氣斂,我之精神勇力,皆安適寧靜;於是乎生氣蓬勃,任人之攻,無所患也: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攻防較技,處於彼攻我守的態勢,則我的心態嫺靜,我的意氣收斂,我的內氣、外形皆處於中正安舒寧靜適宜的戰備狀態;於是乎生氣蓬勃,可以任人攻之,自能“順從以為進退,四兩撥千斤;逆力以為揭獻,借力打人”以制勝也。故而,沒有任何禍患也。正如兵法雲:“同樣的兵力,用於防守,似乎有餘;用於攻擊,似嫌不足。”拳法通兵法,理法相通也。

④、攻我者怒氣上湧,六神暴跳,而不守於舍;於是乎神輕氣散,而其力自不能聚,縱一時鼓噪;以鎮寧臨之,不須與攻殺,片時即自敗矣:

再加之主動攻擊我的人必定怒氣上湧,六神暴跳而不能守於舍;於是乎精神輕浮意氣散亂,而其周身兵力自然就不能組織起來有效的攻擊,縱然是一時鼓噪進擊,乃是神狂氣躁外強中乾的態勢;如果以安寧鎮靜厚德載物的防守的架勢臨之,不須與其攻擊拼殺,片時其必神衰氣竭形亂就自然顯露潰敗跡象矣!

六神:修煉家認為人的“心神、肺魄、肝魂、腎志、脾意、膽氣”的功能,謂之神。故而合之曰:“六神”。這六神說,源自傳統醫學的“藏神”說。神者,主宰者也。

⑤、故練功習技者,宜先瞭解於此,然後可以有成:所以,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首先要瞭解:

尚德不尚力,重守不重攻的“在神為非人力也”的“唯道是從”的道理,然後,如法修煉:即法分三修,遊歷三境,歷經九個階段,方能成功一也。

⑥、拳械與功夫猶火也,善用之固足以生人,若不善用,亦足殺人。故前人雲:用火不戢將自焚,學技不晦將自殺:

持械的械鬥術與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攻防技術、功夫猶如“火”也,善用之則“少火生氣”足以養生保平安;若不能善待而濫用之則“壯火食氣”乃戕賊自害亦可殺人也。故前賢得出結論雲:“用火不當,將必自焚;學技不明,將必自殺”也。

⑦、老納謂無論練功習技,首須養氣,氣沛則神完,神完則力足,力足則百體舒泰,而筋骨強健,心靈性巧;至此而利欲不能侵,榮辱不能動,威武不能屈,風雨寒暑不能蝕,一切邪魔不能賊,能臻此境地,無論練功習技,所往都可,而可以無患矣:

所以我說:“無論是修煉內功養生之道和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首先要做好的是培養自己的真元之氣,只有真氣養至充沛,才能至德全神,只有精神圓滿完備,才能氣力充足,只有氣力充足,則自身百體舒適安泰而筋骨強健,才具備人心靈、道心知”的靈知統一之至巧至妙之運用的應變制勝的能力;修煉至此“明心見性”的至道無上的藝境,則功名利祿的欲妄不能侵害,榮辱不能動搖其心,威武不能屈其志向,風雨寒暑六淫之邪不能腐蝕其機體,一切邪魔不能傷損其身,正是“金剛不壞之身”了。修煉內、外功夫能功臻此境,無論是修煉內功養生之道,還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所往皆可以達到“至德全神,德普三光”的聖境,而可以永遠脫離浩劫禍患矣!

老納:老者,首也、頭也。納者,佛經上所說:“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此輪說明“納”者,包容的意思;再有:佛門弟子身穿“百衲衣”,而百衲衣能包裹自身。這些都說明“納”乃包容的意思。而老納,乃是佛門一種謙虛的自稱而已。這裡的老納,乃是妙興大師面對自己的弟子們談拳說法時的謙虛之自稱而已。因為,妙興大師陣亡時年方三十七歲,如何能稱“老”呢?因為他是“頭”而以稱老的;因為他是“住持”方稱“納”的。

金剛不壞之身:乃傳統的“真人”藝境的說法,正如《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所說:“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⑧、養氣之法又何如?曰:明生死,洞虛幻,悟真假,澄心志,遠思慮,絕情欲,摒嗜好,戒暴怒,如斯而已:

具體修煉內功養生之道的“培養真元之氣”的方法又如何呢?首先要明白生死機的道理,就是人一出生,就向死亡奔去,名之曰:“出生入死”。而修煉內功養生之道的“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的法式,就是“返本歸元”的“出死入生”的健身長生的法式。有氣則生,無氣則死。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明生死”機了。內功養生之道的修煉功法中景象萬千,對於這種景象雖然都是虛幻的,但可假借以修真,這就是“洞虛幻,悟真假”的意思。通過內功養生之道的系列功法的修煉,可以使自己心情寧靜、志氣專一:遠離凡思俗慮的騷擾,斷絕七情六欲侵襲,摒除一切嗜好,戒除暴怒,都是為了培養真元之氣,保命健身而已。正如老子所言:“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內功養生之道的一切方法只是為了守住中和之氣而已。

⑨、練七十二藝功夫者,以強健體魄為要旨,宜朝夕從事,不可隨意作輟:

少林寺流傳下來的七十二種攻防技術功夫藝境,有說為“七十二絕技”的,其中有軟硬功夫說,硬功夫,也是“其所以堅硬者,則在逐節之骨節。骨節者,兩骨間之空隙也,乃人身之壑穀,為神明所流注。此處精神填實,則如鐵如鋼,屈之不能伸,伸之不能屈,氣力方全”的“接骨鬥榫”之硬架勢,並非“肌肉爆發力”僵拙之鋼硬也;其軟功夫,就是柔弱無骨的形體似水流的狀態。因為,少林拳法功夫亦是“意氣君來骨肉臣”為宗旨的“打拳原為保身之計”的設想而成之的。正如妙興大師所言:“以強健體魄為要旨”,所以,宜朝夕從事修煉,不可隨意作輟之。

⑩、尤宜深體佛門悲憫之懷,縱於功夫精嫻,只可備以自衛,切戒逞意氣之私,有好勇鬥狠之舉。老衲為此言也,亦深恐弟子有好勇之舉,終反以功夫殺其身,故爾諄諄相戒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1:41: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1:41 編輯

尤其在修煉過程中深切的體會佛門思念天地好生之德、慈悲憐憫眾生之生活苦痛不容易的情懷,縱於攻防功夫精備嫺熟,亦只能備以自衛之用,切忌逞一時意氣之私,存有好勇鬥狠之舉。我之所以這樣的論說,乃存有深刻的意義,就是恐怕弟子存有好用之逞能之舉,最終反以功夫殺害了自身矣!故而,諄諄教誨希望你們之間相互告戒也。不然,就會出現:“功夫未得身先喪,常使故知淚滿裳。臨終懊悔時已晚,懺悔箴言對無常。”

⑴、今之練功習技者,均宜深體斯言,勉自韜晦,以免引火自焚之禍,而得練功習技之真旨,強身延年,同證善果也:

今天修煉內功養生之道者和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均都適宜深刻地體察我這番言語,勉勵自己養光韜晦,以免招惹引火自焚之災禍;而獲得內功養生之道和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的精旨妙諦,強身健體,共同證得“德普三光”的正果。

⑵、老子曰: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

老子說:“滌除玄鑒,能無塵乎?”說得是人的元神好清淨而人的凡心不斷的干擾之而蒙塵,人心本好安靜因為功名利祿的欲妄牽引之而躁動不安。若能靜心平氣的修煉內功養生之道排遣其種種欲妄而心能自然安靜,澄其心而神自能清爽,自然七情斷絕、六欲不侵,貪、嗔、滯三毒消滅貽盡矣!

三毒:佛門的三毒就是:貪、嗔、滯。

⑶、此雖道家之言,老衲謂練功習技者,若能知此,則心靜神清,一切好勇鬥狠之事,皆可免除;而強身保命之本旨,庶乎可達,練功習技之人,與學道修禪相似,其間不同者,特毫釐耳:

戒除三毒,雖然是修“道”家之言語,老衲說修煉內功養生之道者和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若能知此精旨妙義,則心靜神清氣爽,一切好勇鬥狠之事,皆可以免除了;而“打拳原為保身之計”的本來宗旨,幾乎可以達到了。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內容,與修煉內功養生之道、學道修煉禪宗的內容極為相似。其間不同者,只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要精通攻防技擊功夫達到拳道的藝境,乃以拳入道、以拳體道、拳道合一、體用一元而已;修煉內功養生之道、學道修煉禪宗不外是明心見性以合道而已,只有此些微毫釐之差別而已。

⑷、皆以強身保命為宗旨,而於精氣神三者,尤當善自保之。蓋三者如傷其一,則全部被其牽動,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皆秋也:

不管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還是修煉內功養生之道、學道修煉禪宗,皆以強健身心安神保命為宗旨卻是真一不二的;而於“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方法,即於精氣神三寶,尤其要善自保養之。如果三者傷其一,則全部被其牽動,則一損皆損矣!正所謂:一葉落而天下皆秋也。

⑸、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於此:

煉精能化生真元之氣,煉氣能化生元神,精氣神能營養衛護一身,功德能力莫大於此也!

精:這裡所說的乃是離火中之陰精,坎水中之陽精。就是“降心為不為”的陰陽和合、水火既濟、坎離相交所用之以化氣的材料。

神:一氣靈明不昧,謂之神。

營衛:按傳統醫學的觀點認為:血脈內為營氣、營血,營養自身;血脈外的為“衛氣”,衛護自身不受外邪入侵。簡單的說就是“營衛”、“氣血”。就是“內營養外衛護”的意思。

⑹、養生之士,先實其精 ,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旺,神旺則身健,身健則少病,世之練功習技者,於此言亦宜有所領悟也:

所以善於養生的修煉人員,必先充實其精,精滿則氣壯,氣壯則神的功能旺盛,神旺盛則身輕體健,身輕體健則少災病也。世間之修煉內功養生之道和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人,於此言論亦宜有所領悟也!

⑺、功之深者,能以靜制動,以清制濁,不顯於人,不損於己,遇一切外魔挫辱,淡然怡然,不介於意,任人之笑駡嘲激,而無動於心,神專志一,以守吾真: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攻防功夫達到大成神拳神明藝境者,能夠以自己清晰的內氣制服自己混濁的外形,又能在攻防較技的過程中運用“以靜制動”的法式制人而不制於人也;就是在自己修煉和較技至用中,其攻防技藝功能可以做到即“不顯於人”,又能“不損於己”,就是修煉、至用從來不張揚作做;凡是遇到一切外魔侵犯、挫折、羞辱,皆能淡然處之,怡然受之,心中從不介意,任人笑駡嘲弄譏諷激之,泰然處之無動於衷,這才是神志專一,以守自己的真一之氣不散。

神專志一:神、氣、形三才渾化歸一之無形道體法身的藝境。

吾真:自己的真一之氣

⑻、如此則六欲無從而入,三毒無由而生,神清氣靜,其功為能,而造爐火純青之境,以證養生保命之盟,此聖人所謂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也:

只有達到神氣形三才渾化歸一的無形法身道體“神專志一”之明心見性的藝境之修為,才能真正做到七情寂滅,六淫之邪無從而入,貪、嗔、滯三毒無由而生也,神清、氣爽、形靜,其功能為“無為”,而能登峰造極達到無形無象的爐火純青的無極無上之境界矣!

【點評】

《妙興大師練功習技談》是一篇難得的指導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及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專業“論文”,是民國時期武林界拳學中能夠獨領時代風騷的佳品之一。通過對本篇文章的注解、闡釋,可以使我們清楚的知道“少林功夫”的修煉宗旨妙義:“建德體,至道用。”也就是:“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的宗旨,實現“打拳原為保身之計”的設想。

故而,當今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人都應當認真仔細的研讀《妙興大師練功習技談》這篇傳統拳術的“論文”,從中吸取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及攻防功夫藝境昇華內容的精華以為己用。我的注解、闡釋,權作抛磚引玉之舉措爾!

由此文之論述的內容可見王薌齋先生的健身、自衛的說法,亦不過都是在陳述這樣的內容而已。
bingjie1019 發表於 2012-3-19 23: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非常酷哦,不顶对不起良心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50 , Processed in 0.00745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