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3 07:24 編輯
(一)太極拳“掤勁”的概念
太極拳的掤勁是怎麼樣的?現代太極拳界眾說紛紜,其中有的說法相互抵觸。對照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近代太極拳家的論述、一些老前輩的心得與我的體會,我認為大多數說法存在著片面性,有的甚至是錯誤的。現談談我對太極拳掤勁的體會和認識。
首先必須認識到不能將太極拳語言中的“勁”字僅僅理解為力量。漢語中的“勁”字有多種概念。雖然從古到今,“勁”字的主要詞義是與力量有關的;但從古到今,“勁”字除了表示力量外,也表示與力量無關的。比如“勁頭”、“乾淨勁”就不是表示力量,而是表示樣子、神態、情緒、興趣、程度等。太極拳語言中所謂的“勁”字也有多種概念,並非都是表示與力量有關的,比如所謂的“聽勁”就是與力量沒有關係的;太極拳之“掤勁”又簡稱為“掤”,既可以表示力量,也可以表示姿勢、也可以表示技能、也可以表示技法;“掤”或“掤勁”還既可以表示這些意思中的單單一個,也可以相兼涉及數個意思。而表示技法的“掤”或“掤勁”又稱為“掤法”,近代出版的太極拳著作從1921年的《太極拳勢圖解》到1949年的《太極拳刀劍散手合編》都反映了這一情況,這種語言使用法在古代至近代的書籍中是常見的現象。所以,“掤”和“掤勁”都是多義詞又可以相通。現代太極拳界有的人從現代漢語的觀念出發臆斷“掤”和“掤勁”是詞義不能相通的不同的兩個詞,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當然,在現代的表述中,完全可以將“掤勁”與“掤法”作清楚、嚴格的有區別的不同詞義的確定,但由於古代和近代的先人對“掤”、“掤勁”與“掤法”沒有作明確的區分,所以,現代的詞義確定是不適用於古代和近代太極拳文獻的。縱橫分析近代出版的太極拳著作,應該認為“掤勁”是太極拳最基本的要素,必須認識到太極拳的其它七勁不僅都包含了“掤勁”,而且都是“掤勁”不同的表現形式;而“掤勁”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屬於沾粘連隨的,另一種是屬於發勁的。
(二)“掤勁”總的姿勢特徵
太極拳的“掤勁”無論是沾粘連隨的還是發勁的,總的姿勢特徵就是古拳譜歌訣所說的“開合按勢懷中抱”。這是一句藏尾句,完整的應該理解為“開合按勢如懷中抱月”。所謂“開合”,就是葉大密先生的弟子金仁霖先生所說的“裡開外合”。意思是胸腹面與大臂內側就像是自行車的內胎,背脊面與大臂外側就像是自行車的外胎;“裡開”就是內胎被充了氣膨張開來,對於人來說就是感覺到由下而上地胸腹部面貼向背脊、肩與大臂向兩側伸張開去;“外合”是指這種“裡開”的結果由於胸背大臂呈弧形,又反而使得環形兩臂的兩手在前方相互合攏靠近了。而所謂的“按勢”是指胸部與肘微垂的兩臂就像是擁抱著、撫按著一個或大或小的氣球那樣的姿態。這樣的姿態就像是“懷中抱月”。
太極拳套路從頭到尾的每一個瞬間的每一個姿勢都體現了“開合按勢懷中抱”,也就是體現了“掤勁”。這“開合按勢懷中抱”得最大的,比如倒攆猴的兩臂前後張開,這個“氣球”就很大;“開合按勢懷中抱”得小的,比如攬雀尾的“按”,兩手相距約一手掌左右,兩臂中間夾著的這個“氣球”就小了。只是這個“球”無論是大是小,必然是緊貼著胸部的正中的。如用幾何方法俯視圖來表示,兩臂的任何一肘外開都不會向後超過兩肩前緣的連線,兩腕也不向對側超過胸正中線。如果有手或肘的活動向後超過了兩肩前緣的連線,腕向對側活動明顯超過胸正中線了,那麼就反映“掤勁”丟失了。這種“掤勁”姿態,就是據說楊班侯拳訣之《十三字行功訣》所說的“掤手兩臂要圓撐”,意思是無論什麼拳式,胸、肩、大臂所圍成的一個無形之圓的或近似圓的圈,呈現著均勻向外膨大擴張開去的姿態。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體用全書·推手》中對此明確指出:“掤法向外……手(當然這“手”是指手臂)向外掤”。由此可見,所謂“掤勁”總的姿勢特點就是這“開合按勢懷中抱”之“氣球”的離心性向外膨脹的形態。
太極拳“掤勁”的這種所謂“按勢”、或“圓撐”姿勢大致又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兩手臂與肩胸近似圍成一個前方開口或不開口的圓圈,如攬雀尾的掤、擠、按等,一種是小臂與大臂折迭與肩、胸形成一個半圓形或彎月形,如攬雀尾的捋、單鞭由左往右的捋等。還有一種是無形的“氣球”沒有完全被胸、肩、臂、手抱住,有時可能僅僅抱了這個“氣球”外周不到幾十分之一,比如倒攆猴兩手前後張開時、單鞭拳式完成時,這種時候,胸、肩、臂、手就向上或橫向地只抱了這個無形“氣球”很小的一部分外周;也就是說這倒攆猴與單鞭的兩手臂、肩胸所形成的一個淺淺的弧線如果繼續延長就必定會相連接而形成一個很大的圓圈;倒攆猴與單鞭如果不是這樣的,那就是失去掤勁了。所以,這“掤勁”向外膨脹並不是單單指向上向前,而是向這個“氣球”的上下前後左右四面八方。從這一觀念出發,可以明確兩點:①拳式動態中手的形態不論是向上的還是向前的,肩背都同樣具有向後的趨勢,有時儘管在外形上身軀抱著這個無形“氣球”是在向前移動,由於這個無形“氣球”必然是均勻地向上下前後左右四面八方膨脹的,背脊仍是向後撐的;②手臂不僅向上向外體現著掤勁,向下向內同樣也是體現著掤勁。或者說,太極拳不論是什麼樣的姿態,只要是符合了“開合按勢懷中抱”,就是體現了“掤勁”。也就是說太極拳的“掤勁”有無窮的姿態。由此可見,現代太極拳界有人說:“在太極拳拳法中,將向上向外之力稱為掤”,這種說法至少是很片面的。
(三)沾粘連隨“掤勁”的五個基本特性
太極拳沾粘連隨的“掤勁”不僅反映為“開合按勢懷中抱”這種離心性向外膨脹的姿勢,也體現著“開合按勢懷中抱”這種離心性向外膨脹的象浮力那樣的力量。這種離心性向外膨脹的象浮力那樣的力量可以說是太極拳的生命特徵。如果象現代奢談什麼“松柔”、“松空”得與別人接觸,別人感覺到就象沒有接觸到一樣,就反映為根本就不是太極拳,因為這樣的表現連“雙輕”拳病的資格也沒有了,只能認為太極拳的生命特徵已經徹底消失了。太極拳的生命特徵徹底消失的拳怎麼能夠認為是太極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