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8 14:34 編輯
論雙重(2)
“活似車輪”的法則,在拳術中具體的應用就是《易經》“四象”的變化。在拳術中“形用四象變化”有兩個方面的主要功夫內容,乃指人站立姿勢的說法,有“豎向車輪和水平車輪”。
上下相隨:就是形的豎向車輪的四象變化的法則。是形的虛實變化的法則。左手上領起爲虛,左足下沈爲實,同時右手下沈爲實,右足上提爲虛。此四象同時運作,同時存在,方可保證形的“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虛實相互爲用,周而復始的車輪效應。反之亦然。說是手足,實含左右肩胯的動作虛實在內。右邊上下看,一虛一實,右邊上下看,一實一虛;上面左右看,一虛一實,下面左右看一實一虛,反之亦然,此“虛實”。然四象虛實的關鍵在“腰隙”,即腰隙存在虛實的變換,腰隙左右虛實的變換,決定著雙足左右虛實的變換。此點至關重要,不可忽視。拳決說“打人如走步”即是指上述“腰與肩胯,四肢”的主從關係。這是拳學對“形”的具體運用的一條法則,不管拳術攻防招法如何變化運用,此肩胯,四肢上下相隨的“虛實,實虛”的四象周期運用的法則“一成不變”,因拳法運用要求做到“上動下隨,下動上隨”故曰此法之名“上下相隨”,即上實下虛和上虛下實,四象同時存在,乃上動下隨;下實上虛和下虛上實,四象同時存在,乃下動上隨。只有“形用半”才有四象上下相隨的妙用。只有四象上下相隨的妙用,才有攻守兩儀的變化,才可見太極的妙境。這就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道理,在拳術中“順逆”運用的意義。拳諺雲:“上下相隨人難侵”即指上述形的“虛實”運用的法則。拳諺:“一虛一實是爲拳”亦含指此意在內。四條腳的動物皆以上述的上下相隨的方法爲步行前進的方法。可以知道“上下相隨”的形的動作的法則,是四肢本能的運用。人練拳術先恢復這個本能即是練。
水平車輪,即水平四方動轉,因爲形用半,故自然産生“右攻左防,左攻右防”的水平方向的以虛中爲軸的“兩儀”動轉變化的運用。然乃根于水平四象運動的結果,分析如下,例如,右手進攻,左手防守的攻防兩儀現象,乃身法水平以虛中爲軸四象運轉的結果。左前胸吸收引完成左手的防守,是爲太陰;左肩後微右移,是爲少陽,以助右肩;右肩後向前運勢,吐發放以成右手攻擊,是爲太陽;右前胸微含,是爲少陰,以防止右手攻勢太過。反之亦然,可以看出太陰,少陽,太陽,少陰四象的運用,亦是形的四象變化的內容,此乃一天的四時,一年的四季的變化的天道法則,規律,即圓周360度四象限的原理,亦是車輪運動的原理。
以上所分析的“豎向車輪”和“水平車輪”的兩個四象動轉在具體拳術招法攻防運用時,雖各有主次之時,而卻同時存在著。攻防招法任意變化,此兩個四象法則不變,這就是王宗嶽所說的“活似車輪”的具體的形的實質內容。但必須在“中土不離位”的原則下完成的才是正確的功夫。也就是拳法中說的“三環套月”法。如以物象顯示,即皇宮用的“暖心爐的構造”便是。即拳術攻防變化保證自身重心不失的法則。也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具體在拳術中的體現。功夫中動變平衡,隨遇平衡皆根於此。
拳術功夫雖然能做到“立如平准,再活似車輪”的功夫藝境的身法,兩個四象動轉的變化又保證中土不離位而想做到“偏沈則隨”,即偏沈於己柔以化之,偏沈於彼則剛以逼之,尚還不夠。因爲沒有內勁的配合,是不成拳法的。這亦是相當重要的研究拳術的內容。
故王宗嶽說“欲避此病,須知陰陽”此處的陰陽,除上面已經分析過的“上下相隨”形的陽虛陰實的四象變化法則;水平少陰,太陰少陽,太陽四象變化的陰陽法則;虛中,實中。一陽一陰的法則;腰隙“離合”的虛實變化和陰陽法則外。陰陽在這裏乃指:內勁和形,內勁之體爲陽,形之體爲陰;內勁的陰陽運用的法則和形體的陰陽運用的法則;以及陰形之體和陽之內勁相互配合運用的法則。
但首先要知道:“中華傳統拳術講筋勁骨力,乃自身固有的勁力,此筋勁(包括肌肉的勁)骨力只是保證“變化和固定形體的拳架,舉手投足,身體碾轉反側攻防到位的機械變化的作用”。運用時此筋勁骨力的勁力越小越好。此勁力越小,內勁和形體結合運用發揮的攻防作用就越大,功夫就越精純。松的乾淨就是自身固有的筋勁骨力松的乾淨,發的乾脆就是內勁與外形的配合産生的拳勢發的乾脆,此即“以柔用剛,方是真剛”的技術方法。其理自然而又微妙,習拳術得者自知。 “內勁”是通過氣沈丹田等一系列功法修煉出來的,由於修練的功夫層次、水平不同,內勁的質量亦有不同。內勁不是本身固有的,必須修煉方可獲得。內勁修煉質量的高低以及運用水平的高低,決定著拳術攻防功夫運用水平的高低,可見內勁在拳術中的重要作用。
內勁以丹田氣海爲中心,向四肢端部運行走形體“陽面勁道”爲陽,爲順,爲開,爲發、爲動;由四肢端部向丹天氣海運行,走形體“陰面勁道”爲陰,爲逆,爲合,爲收,爲靜。此乃初期習拳時的勁勢運用的方法,亦是貫徹“形用半”的勁勢方法。
內勁由踝骨處上行,經雙腿腔中,少腹,大腹,胸腔,頸腔至百會,爲陽,爲升,爲吸提,爲動;由百會下行,經頸中,胸腹腔,雙腿腔中至雙踝骨處,爲陰,爲降,爲呼放,爲靜。
內勁由中心,各部位的中心,即胸、腹、腿、臂的中心,向體表運行,爲漲,爲陽,爲發,爲松,爲動;由體表向中心運行,爲渺,爲陰,爲收,爲緊,爲靜。化勁入骨的功夫同此理。上述“升降法,漲渺法”乃上乘功夫的內勁運用方法。
“形體”以虛中中軸而言,開則爲陽,爲順,爲松,爲動;合則爲陰,爲逆,爲緊,爲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