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630|回復: 1

以心行氣,氣運全身的重要意義 ....... 馬海龍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1 20:42: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6-30 17:22 編輯

《十三勢行動心解》中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逐,乃能便利從心,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對於練太極拳來說,這是十分重要的準則。
  如何才能做到“以心行氣”和“以氣運身”?它們之間是否有必然聯繫?都是練太極拳必須瞭解的。
  先談“以心行氣”,其關鍵為“心”,在我國古代哲學概念中,心為意識的代表。凡屬於精神領域中的內容都於“心”的範圍。
  “氣”在中國古代認為是構成世界萬物的本原,如王充在《論衡.自然》中說:“天地合氣,萬物自”。在中醫學中,“氣”指在體內運行變化,維持生命活動相推動體內組織活動的精微物質。如精氣、營氣、衛氣、腎氣、中氣等。
  在吳氏家傳太極體用全書《太極法說》中說“血為營,氣為衛,血流行於肉膜胳。氣流行於骨筋脈”……血旺則發毛盛,氣足則筋甲壯,所謂“營氣和衛氣”在中醫學中認為是飲食水穀之氣所化。營氣為水浴化生的精粹之氣,屬陰,行於脈中。有運行血液與滋養臟器,組織作用;衛氣為水穀化生悍滑利之氣 (形容彌散力強),屬陽,行於脈外,有溫養皮膚、膜理、肌肉,司汗孔開闔和衛護肌表作用。(見於《靈樞·衛氣》)。
  由此可見,並不是單純地指呼吸氣,而是泛指評吸之氣,水化之氣,臟腑之氣,經胳之氣等的總合。也就是指“元氣”。中醫學認為:“元氣是維護組織,器管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包括元陽、元陰之氣,由先天之精曆化,並賴于榮養,藏於腎中,與命門的有密切聯繫”。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的意義,即在練太極拳時精神必須高度集中,才能使體內氣血運行舒暢、沈著、建到收斂入骨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有“吐納”的養生方法。稽康《養生論》說:“呼吸吐納,服食養生”。吐納在道家、佛家都是非常注意的。是自我修行的方法,但吐納是處於"靜態"的方法,它與呼吸相似,但又有質最上的區別。
  而太極拳足道家的行功,講究“動態”,所以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講的“以心行氣”,可以認為是“動態的吐納功夫”,我們絕不能單純地從呼吸的角度上去理解“以心行藝”。而應該以更高的境界加以理解它的重要涵義。
  再談“以氣運身,務令順逐,乃能便利從心”,是“以心行氣”的延續。練太極拳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就是“氣宜鼓蕩”,“神宜內斂”。如何才能運到這一境界?就是要嚴格遵守“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因為只有在氣血舒暢的條件下,才能使全身處於興奮狀態,肢體才能協調順逐。運行自如,沒有遲重之虞!

如何才能運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關鍵是做好“頂頭懸”的動作。
  綜合以上所講的我們大致可以對“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有所了僻,這些都是現論上的探討,但還需要解決實踐上的問題,我們先從“呼吸”上進行探討。
  《十三勢行功心解》中說:“極柔軟然以極堅硬,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所調能呼吸,即足指呼吸的萬法必須證確。練太極拳不能單純依靠胸式呼吸,更重要的是使“腹式呼吸”得到充分的發揮,腹式呼吸的優點是頻率慢(10-16次/分),容量是。從醫學角度上講,氧的吸入,絕大部分是與血紅蛋白結合的形式運輸到組織和細胞。而小部份是以物理性溶解形式溶於血中,但這小部份卻具有主要的生物學意義,即在肺或組織中進行交換的一個氧分子,必須通過物理溶解狀態。我們將這部分溶解性的氧稱之“氧分壓”。由於腹式呼吸入氧的容量大,故能提高氧分壓的含量。更有利於組織的代謝功能,也就是說使呼吸能達到平穩,深沉 (沉著)的效果。
  在呼吸氣平穩,深沉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調動體內“元氧”的凝聚。此二者是相互關連的,是相輔相成的。元氧的凝聚表現,即足“氧沉丹田”。
  《周易·參同契》中講:“將欲養性,延命即期。審思後末,當慮其先。人所懍軀,體本一元。元精雲布,因氣初托”。意思就是如要修身養性,延伴益壽,必須依靠人體本身精氣的調節。
  對於國古代的學說,我們認為是有期獨到之處;而且足非常深奧和純樸的。但是,我們必須用現代科學的觀點去認識和理解;用現代科學方法去探索和研究,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古代哲學思想的真諦,達到古為今用,修身養性的目的。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3-19 08:36:56 | 顯示全部樓層
標題: 順之成人,逆之成仙──順逆呼吸之我見
來源:台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

呼吸,即吐故納新是也。

  歷代修練法門無論初階或高階都要由此入手,由相對較無意識、無規律的呼吸藉由有意識的系統訓練後再轉變成為無意識、有規律的呼吸,如逆呼吸法。

  「順之成人,逆之成仙」,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有關順逆各家都有許多的說法,這裡我們取順逆呼吸之說。順逆呼吸,都是指腹式呼吸。以腹部的凹凸作區別,文武火亦是如此。在武術中,多半以逆呼吸為主,眾所周知的內家拳種太極、形意、八卦更是如此,內家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吹呴呼吸之間必有法度,「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嚥,水火相見」,無疑是最佳注腳之一。

  用小八極來說,站樁定式練鬆沉、練呼吸,逆呼吸放鬆,順呼吸放沉,意隨氣上下,周身鼓盪,使「氣遍周身不稍滯」,在這個站樁的過程便是在練六合。所以練拳、養生是輕鬆自然的,但是並不是漫無目標的,說穿了就是要「中正安舒」,這是可以通用在大部份的拳種的原則。

  也許有人會問「有的拳不一定要逆呼吸,也有的拳不太要求順逆呼吸。」我的看法是,就算是自然的呼吸練久了就會有個規律產生,不按這個規律練人就會渾身不對勁,不信的話可以用氣喘如牛的方式或是不以腹式呼吸的方式練習站樁,我想結果是可以想見的。即便是以順呼吸的方式來練,久而久之還是會自然而然轉變為逆呼吸,當然這要在符合鬆沉整勁的條件下來練習,若是只在呼吸上糾纏不清難免會有掛一漏萬之憾。

  例如,一吸便提,提的是會陰,那麼會陰要怎麼提?氣氣歸臍,又該如何歸?諸如此類,若只有著重在「呼」、「吸」的話怎麼能體會到「氣遍周身」?所以整體觀的概念是很重要的,現代練拳或養生練的、養的無非就是種概念,只要基本概念正確建立了施行起來自然事半功倍。

  近年來隨著文明病、亞健康觀念的興盛,國人對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重視了。練習傳統武術及健身的人也增加不少,但是要更上一層樓的話,練的太少終究不行(有興趣的可以算算,本文出現多少個練字),不深入研究當然更不行。禪宗云,明心見性,不假外求。觀念,是研究的基礎,本文寥寥數語雖短,旨在拋磚引玉,百花齊放,眾家爭鳴,老生常談我也就這麼一說。

延伸閱讀
中華氣功大典
內家拳諸論文(古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20:38 , Processed in 0.00994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