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085|回復: 15

淺談沉肩墜肘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4 09:2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沈勁農

沉肩墜肘一直是武術上的專業用語,但是從字義上來看,很容易會把它聯想為肩膀下沉、手肘下墬的樣子。可是,真正在練習武術的人,練久了就會知道,其實不是只有外形上的沉肩墜肘,才叫做沉肩墜肘。

沉肩其實是把肩胛骨往兩邊延伸出去,墜肘其實是手肘有被拉到的感覺。至於角度的問題,應該與防守有關,手臂開得越大,破綻也就越大,很容易被對方進入防守領域範圍之內,整體的形勢就很容易被裂開。因此會被老師糾正調整為類似三角形的防守狀態,兩手與身體的合度不超過45度。

攻擊的時候卻又可以完全打開,可是這時候就沒有沉肩墜肘了嗎?這裡我引用朱國程師兄的文章:『「沉肩」應該是「伸肩」,而非單純的「把肩膀向下壓」。所以就算是「雙手上舉的動作」,一樣是可以達到「沉肩墜肘」的要求。』

掤勁也就是這樣來的,利用身體往外伸展的動作,不只是肩膀、手肘,而且連帶著胸大肌、胸小肌、後踞肌、腰大肌、腰方肌、髂腰肌、縫匠肌等肌腱群都應該運動得到,其實就整體勁而言,應該是手伸出去的同時,腳也是同時往外伸展,腳底就會有感覺了。而太極拳就在不斷地放鬆、伸展、放鬆、伸展間,配合呼吸與意念,達到運動肢體、按摩內臟的功效。

沉肩的意涵,我另外提出一個想法,就是肩胛骨伸出去,肩峰關節打開,肩窩便露了出來,會有個凹槽,不知是否也算是沉肩的另一種表現呢?此外,初學者應會感到肩膀有沉壓之感,藉此練習沉肩的效果,僅與大眾分享。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4 09: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傑克狼:

其實只要練一練大杆..在做"扎"的定勢時,為了維持杆身的中平身體自然會自然作出沉肩墜肘...體悟自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4 09: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4 09:31 編輯

標題 : 沉肩墜肘一直是各種武術通常的要求…。

傑克狼:自家庭院裡的櫻花開了,杜鵑花也隨之起舞…
將家裡的春景上傳道家族的寫真集,和家族好友們分享…。
沉肩墜肘一直是各種武術通常的要求…。對於同時習練「金獅陣」和「太極拳」的我來說…,更是有著深刻的體認…。
這一週,一直在向學員強調「沉肩」應該是「伸肩」,而非單純的「把肩膀向下壓」。所以就算是「雙手上舉的動作」,一樣是可以達到「沉肩墜肘」的要求。
所謂的『內家』『外家』不過是某些文人的妄自分別,或是某些觀念狹隘、自我設限的武人們的自以為是…,實不足一晒。
其實『內家』『外家』不過是『武術』的不同面貌,是殊途同歸的同一件事。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4 09:25:24 | 顯示全部樓層
傑克狼的學生 :

老師說得沒錯,我贊同,即使是甩臂或旋臂或做任何動作,如果遵循這些法則,不管是內家或外家都會像電器產品中接地一樣周身一體,我的一點淺見請大家笑納~能跟在老師旁邊練拳切磋是最幸福的,現在的我只能自己練習,但老師所帶給我的"整"的觀念真得受益良多,畢竟有整有合才知道有散有分的感覺,也或許這樣更能不得不佩服『中庸之道』的這個道理,而我想任何高手或達人道聖賢之人會將中間這條分界的範圍愈修愈細微,老師敎我的雖然都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卻是很深奧的一門學問~有機會好想回去見見老師呀!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4 09:27: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4 09:28 編輯

網友 :

在下 有不同的觀點 讓大家參考

「沉肩墜肘」 是鍛鍊後的結果---完成型
能達到如此狀況
則 上盤要發勁 就很容易了
當然 發勁 要上 中 下 盤配合

當你的 上盤 鬆開了
最好的 自然狀態 就是 「沉肩墜肘」
越鬆透了 當然發出的 勁力 越強

緞練不夠 還不夠鬆的
當然要時時注意 強迫 去做到「沉肩墜肘」
往這個方向 要求

因此 個人認為
「沉肩墜肘」 是鍛鍊後的 自然狀態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4 09:28:26 | 顯示全部樓層
傑克狼 :

說的好...
「沉肩墜肘」 是鍛鍊後的 自然狀態
所以在還沒練出來之前要先要求..
讓學生明白呀!!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9 11:20:53 | 顯示全部樓層
掤勁也就是這樣來的,利用身體往外伸展的動作,不只是肩膀、手肘,而且連帶著胸大肌、胸小肌、後踞肌、腰大肌、腰方肌、髂腰肌、縫匠肌等肌腱群都應該運動得到,其實就整體勁而言,應該是手伸出去的同時,腳也是同時往外伸展,腳底就會有感覺了。而太極拳就在不斷地放鬆、伸展、放鬆、伸展間,配合呼吸與意念,達到運動肢體、按摩內臟的功效。

整篇文章的可讀性很高,只是紅色部份則有待商榷。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9 09:01:14 | 顯示全部樓層
作者: 王成

學太極拳的人,在談到對肩肘的要求時,總是有人說"沉肩墜肘",也有人說¡°鬆肩墜肘¡±,各家太極拳對肘的要求是一致的,但對肩的說法就不同了。到底哪個更準確呢?

我們看看拳式,從《太極全書》的諸家拳照中可以看出,有些拳式肩不但沒沉,反而抬得很高,可見沉肩之說的表達是不確切的。

陳鑫先生在談到肩的要求時說:"打拳運動全在手領、轉關全在鬆肩,功久則肩之甲縫自開,不能勉強,左右肩鬆不下則轉關不靈,且鬆肩不是duo(享+單)肩,骨節開則肩自鬆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伸屈,如風吹楊柳,天機動盪,活潑潑地毫無滯機,皆系於此。陳鑫先生明確指出,鬆肩不是duo(享+單)肩,duo(享+單)是下垂之意。楊澄甫先生曾說"沉肩,鬆開下沉也"。楊先生也說是鬆肩。

我隨恩師洪均生先生學拳時,老師常說"把肩的筋鬆開。" 為達到鬆肩的目的,又教了鬆肩的方法。通過多年練拳的體會,我認為鬆肩墜肘意義表達全面,沉肩是鬆肩的一種表現形式,鬆肩是沉肩要達到的目的。

通過練習,我們可以體會到只有肩鬆開,氣血才容易達到肢體末梢,更好地發送微循環,達到健身、增強功力之目的,做到"行氣如九曲回腸,無微不至"。

鬆肩按方位,可分前、後、左、右、上、下。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通過上、下鬆肩來實現,"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則是由前、左、右、後鬆肩來實現的,當然,在使用中還有身法、步法、手法等諸因素。

我們再看太極八法的運用:

1、兩人順步站,對方右手握我右腕,左手置我靠肘的右小臂處,用力前按,我受力,若肩緊,則轉動不靈,就會被按出,此時,我給對方一個掤勁,沉肩並降低重心,腰左轉便可化解對方來力,略進右步,對方即可被掤出,後跌。

2、兩人順步站,對方右手握我右腕,左手置我肘關節處,向其後我,我鬆肩略前隨一點,上步用擠肘靠法將對方打出。對方為破解我之招法,常用肘填在我肩下,使我肩上聳,再用肘或靠法將我擊倒,我隨勢肩上鬆,身左轉,用左肘猛擊對方後背。

3、對方雙手分別抓我右腕、右肘,向我身後擰別,欲將我制住,一般的解法是,我左轉身,用左手托擊對方下頦,其實在對方向我身後擰轉之際,我略右轉,肩向後鬆,以肩為軸,手臂向後、向上劃圈,利用轉動,拿住對方的兩手,我左手隨勢再採拿住對方的右掌,使對方跪伏在地。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鬆肩始終貫穿在八法之中,而沉肩則是鬆肩的一種形式,因而"鬆肩墜肘"是準確的。


......   網友, 舊論壇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3 10:52:14 | 顯示全部樓層
摘自: 《練拳與“用進廢退”》/何遲

首先,身體某些部位的“用進廢退”。

    例如:1、肩窩的打開和拉伸。這是我在運動中所沒有做過的。楊式太極拳強調,在每一式中,都要求做到“沉肩墜肘”,特別諸如“伸臂”、“翻肘”、“舉臂”的動作。具體的做法就是,在練拳中有意識地使肩井穴鬆沉下降。要達到這種要求,就必須把雙肩的肩窩拉伸開來。平時,我們在勞動和其它運動中,一般是用不到這個部位的,所以我從來沒有對它進行過任何活動的訓練。儘管現在練拳中我還不能做的很好,但我已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的肩窩逐日一點點地拉開,慢慢就有了鬆沉的感覺。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6 19:55:4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26 19:57 編輯

標題:墜肘之一
作者:走近太極

太極裡強調墜肘的原因之一就是增大重量圓徑。

當墜肘時,手掌向上,手肘彎曲,這時的大臂貼近身體,伴隨著身體的轉動而跟著晃動,可更增加轉動的半徑而達到更大的甩鞭效應。

高度的沉肩墜肘,盡可能的將大臂模擬成腰胸的一部分--隨著身體的晃動而晃動;有點類似緩衝器的效果:
進可攻--增大甩鞭效應。
退可守--打擊時可吸收部份回彈之反作用力,減少反震到自己身體的力量。


而,墜肘後擺動的手部基本上只剩肘以下,固定了手的基準位置,在攻防時讓手不容易亂動,更接近太極不動手的部分廣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5-2 07:00 , Processed in 0.076306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