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203|回復: 48

功夫漫談 ....... 閒雲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16: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小喜歡聽老爸講述武人武事。但他從未學過功夫。
也不要兒子習武。怕荒廢學業。

少年時,鄰家住了一位懂拳腳,但不常在家的大叔。
大叔的拳派叫“李家教”。拳架是高馬偏身出拳的。
也不記得何時,在什麼的情況下,學了大叔的一招腳法。
那腳法大概是這樣的:
雙手從外內收,同時提右腳上丹田(臍下)。
右腳從丹田平直撐出,以腳擊敵。同時手伸開作平衡。

同在少年時,關德興的飛鴻電影十分流行。
銀幕上的飛鴻就成為閒雲的英雄了。
閒雲也從銀幕上的師父學了坐馬出直拳。

閒雲生性小。不會惹事。但有不屈的壞脾氣。
被人欺侮,仍會奮力反抗的。
小時候,憑著“天生的小孩拳法”與勇氣驅敵。
少年時,就憑上述的一拳一腳拒敵了。

因為所遇的惡人都沒學過功夫,或學了而不會用。
對付這種人,那一拳一腳也蠻有效的。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那一拳一腳很好用。
但到底沒受過技擊訓練。反應遲鈍。
眼看拳頭打來,都來不及閃避或招架。
自己不願先行動手,多是首先吃了虧才還手。

眼看敵拳打來,不會閃避或招架的……遭殃!
眼看敵拳打來,來不及閃避或招架的……也遭殃!
眼看敵拳打來,能及時閃避或招架的……功夫上手了!

所以,除了招法,要同時練反應。
工多藝熟。常練,是不二法門。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熟,能生巧。
熟,也可成為本能。

閒雲習練自衛術一年後,散手練得十分純熟敏捷。
在一次突發事件中,全無意識的狀態下便使出了平日慣練的招法。

當時自己是要盡力息事寧人的。
但對方卻在短矩離內突然發難。
一驚覺到自己發拳打人時,便立即想把拳頭收回。
但那裏來得及(寫小說就可以)。拳頭還是打了出去。
不過,就因為那一個收拳的念頭,擊打的目標由口鼻改為額頭了。

這經驗証明了: ...熟,可成為本能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18:32 | 顯示全部樓層
前文說的短矩離(兩呎外,三呎內)被攻仍能及時招架還擊。
主因是對方速度慢之故。他是快的話,一定得逞了!

故此,與敵相對,要保持足夠給與自己反應時間的矩離。
若敵我相方矩離太近,自己又沒法立即遠離是非之地。….怎辦?
這樣情況之下,自己又不想首先發難,就在與敵理論時,
把一隻手(或手)有意無意的提放在兩人間的中線上或自己的胸間。
這一隻手,就是要預防對方突擊時能及時作出反應的。

通常在出擊時,無論是出手或出腳,上身都會或左、或右、…
的擺動。一些拳譜的審敵法也有談及。
不過,要訓練預判敵人出擊的能力,實戰練習才是上策。
拳譜只可作參考。

一般人,與及大多數的武術,在出拳時,肩膊都會擺動。
太極拳也有「腰帶手動」之說。手動即腰膊要動了。
為免給人看到膊動,有些武術是「手動而腰膊不動」的。
以下的“飛鴻”演式就是個例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9j4Ql690eA

究竟腰膊要動好呢?….還是不要動好呢?....
要自己決定啦!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18:59 | 顯示全部樓層
前文說過熟練成本能。
這熟練,更可練出速度,與準繩。
若果久練仍未達到以上目的,可能是練法不對了。

很多拳派都有對拆套路。是人同練,互相攻守。
這對拆的練法不錯。可讓學生熟記每一招式的用法。
也可在各種歡聚集會場合中用作表演。

不過,無論對拆套路練得多純熟,都不能達到「熟練成本能」的目的。
要達到這目的,需要單式重複又重複地練習。
重複又重複地,以接近實戰的方式去練習單一招法。
一招練熟了,才練另一招。
在練第二招時,還要練第一招。
開始練第三招時,還要練第一、第二招…….。

除了練習散招外,還要練習如何發拳踢腳。
面對敵人時,不一定要使用全招。
不要小看一拳一腳。適當的使用,
配合身法步法,也能有效地一發制敵。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19:30 | 顯示全部樓層
審敵法有云:「遇弱者力取,遇強者智取」。

很多時,要分辨對手是弱是強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有人看來是文弱書生模樣,動起來卻是個身手敏捷的勇將。
有人看來高大威猛,動起來卻是笨手笨腳的庸夫。

平日跟人交往,就要培養這審察能力。
細察相熟者談話時的舉手投足、眼神體態等。
看看懂技擊者與不懂技者有什麼不同之處。
看到了陌生人,也來作一評估。習以為常。
慢慢的,審察能力自會增強。

當然,這審察力不能給你洞悉對方的全部實力。
但會給你某種程度的信心。你仍不能輕敵就是了。

一旦動起手來,有了接觸,弱之勢便更明朗。
是力取,還是智取,悉隨尊便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19:57 | 顯示全部樓層
以四去撥動千斤,當是練武者的上選技法。

雙方都是強者,以力敵力,是白白的虛耗。
故應以小力化大力。省力也。
遇著敵方比我強者,不能硬碰,更須要以小化大了。

但以小化大,也要看對手是什人。
不能“一部通書看到老”。

要牽動四去撥動莽夫打來的千斤不是難事。
要牽動四去撥重拳手打來的千斤就不是同一回事了。

你可以輕易的牽引傾倒夫的平衡。
訓練有素的拳手就不會輕易給你牽倒。

畢竟,技擊是要包含“智取”的。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前文談過手動時肩膊要不要動的問題。
且分別看看動肩與不動肩的發拳方式。

肩動出拳的方式有二:

其一。是一般未受技擊訓練的人出拳。
那是先把拳高舉過頭,肩膊向後扭轉,然後才把拳頭向前打(劈)出。
越想用力,拳頭也舉得越高,肩膊也轉得越後。
這樣高舉、轉膊、打出,時間上並不經濟。
越想用力,動作也越大,速度也越慢。

其二。肩膊動,是要把拳頭推出。增加出拳的速度。
不用“先後轉才前推”,就直接把拳頭送出。
出拳的速度越高,拳的打擊力也越。

出拳而肩膊不動的方式:
是先把拳頭收到腰際或胸前才發出。
因為沒有肩膊的推動,先收回再發出才有衝力。

(待續)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21:01 | 顯示全部樓層
(續昨)

昨天所談的三種出拳方式中,第一種是未經訓練的,
也是出拳最慢的一種。不可取。

第二種需要後天的訓練。
初練時,拳在胸前發出(中線直拳)。
中線直拳練好了。續練從其他角度發拳。
無論手在任何位置角度,手就應從該位置角度發出。
不要先收上胸口或腰間。這才直接省時。
遇上敵,幾十分之一秒的時間也不能浪費。

因為不把手先收後發,故此發手時就直接向敵人遞出。
待手遞到近敵時才在近矩離發力。這樣的近矩離發力,
需要肩膊(亦即用腰)的急劇扭動去發動衝擊力。
這急速的扭動,其實是全身的助力。

第三種,不動肩方式。
沒有肩膊的發送,一定要先收回才發出,利用衝力以增拳力。
衝程越長,衝力越強。但拳頭不能收得太後。多是放在腰間。
這樣的發拳法,需要很沉穩的腰馬作基礎。也需要剛的臂力。
練馬,練橋手,是日常必做的功課。
沉實的馬步,加上堅剛的橋手,就不怕人借力打力了。

怎樣發拳較好,也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閒雲比較喜歡上述第二種的肩動發拳方式。
不動肩法雖然沉雄,但在速度上稍遜於動肩法。
雄相遇,勝負衹差毫厘間。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2 20: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某年,某時、某地,遇上帶藝投師的同門某甲。
他鄉遇故知,閒談中聊起了拳腳。
比拳腳,某甲認為健碩者比瘦削者佔優勢。閒雲同意。

跟著他又說,健碩者可以向瘦削者直衝,捱一兩拳,就能把瘦者打倒。
這,閒雲就不同意了。說:瘦人的拳頭也不是容易捱的。

不知怎地,健碩的某甲要求跟瘦削的閒雲“試試看”。

於是,人走到廳堂中央。閒雲妻與一位謝姓師兄弟旁觀。

兩人相對而立,擺好架式。閒雲見他逐漸逼近而感到受威時,
立即發動攻擊。他中了拳,不但不能捱拳前衝,反而被擊退後。
閒雲也隨即退開。

某甲不願就此作罷。再試,相同形勢下,再被擊退。閒雲也退開。
但他仍不氣餒。還要再試。

第三次,某甲抖擻精神,仍是採用「敵不動,我不動」的戰略。
這次,在他還未逼近時,閒雲搶前發動攻勢,拳打連環。
某甲使出類似「貓兒洗臉」的招法,一手先撥去打來的左拳,
另一手再撥打來的右拳。

閒雲當時的右拳才是重捶。被他弧形手法的一撥,便順勢彎上擊頭。
這一拳擊中他的太陽穴。他立即半暈眩的蹲下。也結束了這場試招。

這故事要說明什麼?明日續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4-24 03:39 , Processed in 0.09584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