訣曰 刃①對鞘直刺牽拳,手平肩下腰宜堅。 頭端面正眼勿閑,胸開背合②體貴偏。 兩膝微彎偏齊下,後腳著力前腳懸。 靠後三分休拜出③,拽來送去勢宜圓④。 左右兩膀均勻練⑤,根實指蹻地莫糲。 勢為坐馬腿夾緊,形似開弓腰下先。 還有一個真口訣,氣下臍平小腹膨⑥。 練得熟時成一面,神清氣爽快無邊。 此是呆立第一法,偏閃騰挪也要言。 步踏梅花預偷半,橫衝直撞要滿填。 不動猶如文士立,一發疾如箭離弦。
【注釋】 ①、刃者,手抄譜皆為刀字。拳訣言:八鋒不撓而銳利。鋒者刃也。故而更正之。 ②、胸開背合者,就是現在所說的氣沉丹田之虛胸實少腹的氣貼背之背圓胸方的法式。 ③、靠後三分休拜出句,乃說的是立身中正的中土不離位的形式前三後七的法式,體現的是前空後豐身法站勢。 ④、勢宜圓者,攻防進退左閃右挪的種種變化,立身中正而又中土不離位的勢正招圓之謂也。 ⑤、“左右兩膀均勻練”句,是說左右兩手的攻防變化能力要一致,不能練偏了。而又“兩手撐拳托掌若風煙”的勁力均勻,才見功夫。 ⑥、小腹膨者,乃氣沉少腹丹田之謂也。並非小腹的用力鼓脹膨起也。根據陽散陰聚的法則,肚臍聚而回收,自然由胸到少腹之上下是平的。如果大腹便便,練法就錯了。不能腹內松靜氣騰然了。 【題名解】 此“家傳秘訣”一文,說明張橫秋先生的拳學內容稟承家傳。以這一點來看,好似曹譜中所說的“至於張鳴鴞 ①者生平極好武藝”這一說法,還是有根據的。可以推論出,張橫秋先生之拳學內容,有家傳的,有良譜《總序》中所說:“實吾師陳松泉翁”傳授的。可見也有師傳的。而張橫秋先生的文筆又相當精彩,立言著論貼切而又易懂。便於後學領會。 雖有曹譜和良譜問世,不合而觀之,亦不得張橫秋先生談拳論藝之宗旨、秘訣精義。然此《家傳秘訣》一文的存在,可使我們理解張橫秋先生所傳拳法的內容宗旨、秘訣精義,功夫藝境,有了一把鑰匙,可以走進《張氏短打拳》的殿堂,遊覽一番了,有心者可以由此得到養生、護身之寶了。下面具體依文闡釋之。
【注釋】 ①、鴞字,讀音xiao,同霄音。鴟鴞,鳥類的一科,頭大,嘴短而彎曲。食鼠、兔、昆蟲等小動物,對農業有益。鵂鶹、貓頭鷹等都屬於鴟鴞科。也作鴟梟。
學拳之要,總不外乎身、手、腳三部而已。人能悟出此法,習練成熟,打為一片,無分上下左右,不論拳、槍、棍、射,莫不得心應手,何須別費神力,另起爐灶,而竟得其全器在。實是秘訣之家傳也。向無書旨,祗耳提面命。在上智之人。心領神會,意以貫之。若中材以下之人,非朝誦夕講,何能得以入其門。予不敢私其傳,秘其訣,與我同志者,毋以妄言罪我,庶幾有補於授受之益者乎。
闡釋:
學習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要點,總不外乎身法之變化,手法之攻防,步法之進退。人能悟出此三法合一的渾之體之統三才於一致,內而精氣神無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堅融,至是則內空靈而外靈便,具一而三之元玄之用。習練純熟,神形一體,以聽探用順化,順化中亦聽探,能“動靜互為其根,陰陽迭神其用”。方圓立體之運用,皆委之于自然之神,無所謂上下左右,一氣靈明不昧。功到此境,不論在習拳法、棍法、槍法、射技,莫不得心應手,何須在費神消耗體力去修別的什麼了。即不用另起爐灶了,所謂“拳成兵易就”的說法,亦是此個道理。而竟得全器在,即得到全體大用的出神入化之神明功夫藝境了。此對“大成藝境”的描述,是根據張橫秋先生說:“妙乎神者是為法,化乎一者謂之拳”的意旨來闡發的。即張氏短打拳法亦尊“坤為吾母乾為父,太極一氣貫來衡”的“健順參半”之宗旨的。
上述這些內容,實是家傳的秘訣爾,向來沒有著書立言,代代只是口傳身授,自己修煉而悟之的。這就須要習者的悟性了。但人的稟賦不同,智慧各異,就有了上智、中智、下智的區別了。三種智慧之人的悟性不等,學拳習武也就有了三種方法的分別,學拳者亦可自選其一而修之。下面分別論述:
在上智之人,心領神會,意以貫之。所謂上智之人,即生而知之的悟性極高的人,何謂生而知之?即生心想知便能知道的人。謂之生而知之的人。這樣上智之人,對於拳法的認識清楚,理解透徹,能夠心領體會,意以貫之。神以明之,惟道適從,直致中和,故能提攜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從不尋奇獵異。此種人習拳練武,修之便可達神明藝境,具備神化之功,歷代著譜之大家。皆屬此類上智之人。故能藝成著言立說。正如老子所言:“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的上士,即上智之人吧!
中智之人,學而知之的人,必須通過從師學藝,又能朝夕背誦訣言,按法精心修煉,不斷孜孜以求,經過幾年艱苦的磨練,亦能功臻上乘的藝境。其中過程雖有反復,仍能終成功業。也能得正果。正如老子所言:“中士聞道,若存若亡”。即指此中智之人的吧! 下智之人,可分兩種,一種是勉而為之的,即拜師學藝,朝夕背誦訣言,按法精心修煉,雖是孜孜以求,然悟性較薄,功夫藝境昇華緩慢,能夠勉力自己,持之以恆,漸漸悟性純厚,亦能功臻上乘,之所以能功成藝就,勉而為之之功德所至。俗雲:“精誠所致,金石為開”乃指此種修煉之人。
上述三種智人,皆能功成藝就,功登為拳術攻防之道的智通圓融之人才了。
另一種下智之人,可以說屬於愚智之人。修習拳術從不拜師學藝,雖讀經譜,亦是咬文嚼字,尋奇獵異,武練橫練自以為能,不知身體已遭戧創,健康已處危機。就是拜明師學藝,聞師論道談理法,毫不領會,亦不能按法修煉,甚覺枯燥無味。多名譽上雖拜師,實未入門,並隨時便離師而去,不再問顧。此種智愚不化的人,正如老子所言:“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的那種人吧!
由上述之論,可知中下之材智的人非朝夕誦講這些宗旨、秘訣,勤而修煉方可成之。不這樣修煉如何能進得門來,上得道去。
故我不私留真傳,將秘而不宣其練、用之訣竅,整理出來公佈與我同道之士。真傳秘訣具有練、用之實效。就不要認為是我的私欲妄說而怪罪於我。或許對那些授拳的師尊,學拳的子弟們有所補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