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把我知劉念先生資料作參考.
劉念先生中學時期曾習陳.楊二式太極拳及尹式八卦. 及後接觸了洪式太極, 對其內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其間廣泛涉獵了佛, 道, 易理. 氣功以及介儒家思想.
有一次偶然機會, 聽到著名武術家楊鴻塵先生很多逸事, 遂慕名拜訪, 這次拜訪使劉念先生一生中的轉折點. 他在楊鴻塵先生聽到以機能調整拳術的新思想 (盧氏結構). 並得知盧忠仁先生的住址, 以後跟隨盧忠仁先生學習盧氏結構.
盧忠仁先生是對傳統武術, 氣功的內在機制做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 把過去內家拳模糊經驗, 找出根本原理, 使成為盧氏結構.
劉念先生認識盧氏結構後, 對當中一些理論有著不同的看法, 發力需”陰陽轉換”, 此舉意味著什麼? ”陰陽轉換” 是否可發揮出人的用力極限?
盧氏結構尋求的是機能(內勁)與技能(招式)的統一. 而劉念先生認為自己與盧老的差別主要在於出發點的不同, 他尋求使自身能完美統一. 先在心, 後在身, 使達到身心平衡. 就是摶氣心法的由來.
由於推出後, 並不討好, 因沒有套路, 亦沒有固定模式, 使人很難接受. 摶氣心法主張先天本位, 先天本位是岸, 站樁, 套路只是渡河之舟, 執著渡河之舟, 永遠達不到彼岸. 先天本位在自身, 摶氣心法是一種尋回先天本能.
我在此寫的資料可能不能完整解釋摶氣心法, 還有我亦不是在推廣摶氣心法. 不過我是在研究摶氣心法的人.
...... 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