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253|回復: 1

十八、是真是假 一語道破天機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13 16:5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13 16:54 編輯

18、問:前雲戲劇中尚有不少有本之處,較一般拳學高一頭地,但不知君有何本出此言,愚以為此點批評未免失當。
答:戲劇原為補助教育之不足,武功都本拳道而來①。拳中原有“起拔”鍛煉,為試力功夫之一。夫“起拔”者為求頭頂兩足重心之樞紐力,使身體均整放大,與宇宙合為一體,故名“起拔”之鍛煉,戲劇誤名“起霸”②。然觀其姿態與理論之取意,雖不中亦不遠,所以知其有本,至求美觀博人愛悅之種種姿勢,皆偽造也③。今之拳家所有姿勢未見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且多老馬少駒,反效偽幼,尚有不可能者矣,更何能窺見武道深邃哉④?

【題名解】
諺雲:“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前賢這個總結的說法的確如此!就以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功夫、學問為例:雙方功夫如何?一搭手雙方便知真假高低了;談拳論道之真功夫者,理法如一,一而貫之,便能解得各家拳譜妙論揭得其中精旨妙諦,從不畏懼人家問難置疑。假功夫者,雖然伶牙俐齒亦難道其真,如以拳譜妙論請教,張嘴結舌無言以對,不知所以。
正如老子所言:“知者不言題外話,言者不知其內情。”談拳論道如是,攻防較技亦如是。真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誠實為根本,不在舌機巧!
【注解】
①、
戲劇原為補助教育之不足,武功都本拳道而來:
戲劇原為補助教育之不足,武術攻防功夫都本無形拳道演化而來。
不單是戲劇,一切文化娛樂藝術活動都是補足教育之不足的方式方法;這亦包含武術、拳術的內容。
②、拳中原有“起拔”鍛煉,為試力功夫之一。夫“起拔”者為求頭頂兩足重心之樞紐力,使身體均整放大,與宇宙合為一體,故名“起拔”之鍛煉,戲劇誤名“起霸”:
拳術中原有“起拔”鍛煉,為試力功夫之一。夫“起拔”者為求頭頂兩足重心之樞紐力,使身體均整放大,與宇宙合為一體,故名“起拔”之鍛煉,戲劇誤名“起霸”。其這個認識、結論是否得當?我在《點評》中專題論述!
身體均整放大:這是內功修煉的“象天法地”的景象之說法。只有修煉內功養生之道達到“大樂俱生雙運報身”藝境的時候才能體認到的景象。
與宇宙合為一體:此乃修煉內功養生之道達到“真人”藝境的說法。《黃帝內徑•上古天真論》中說:“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其中“肌肉若一”的說法,就是“與宇宙合為一體”的說法。有關這一內容,《渾元劍經》中說:“一點天清,二點地靈,三點神光遍九重。”其中“九重”,就是九重天的意思;再有就是孫祿堂先生說:
惟身體如同九重天,內外如一,玲瓏剔透,無有雜氣攙入其中,心一思念,純是天理,身一動作,皆是天道。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此聖人所以與太虛同體,與天地並立也。拳術之理,亦所以與聖道合而為一者也。
《拳意述真•內勁性狀》
以上就是王薌齋先生所說的“與宇宙合為一體”的真人藝境的景象之說法。

③、然觀其姿態與理論之取意,雖不中亦不遠,所以知其有本,至求美觀博人愛悅之種種姿勢,皆偽造也:
然觀其“起霸”的姿態與理論之取意,雖不中亦不遠,所以知其有本於“無形法身道體”也;至於演員追求舞臺的美觀效果博人愛悅之種種姿勢,皆偽裝造作出來的。
偽造:偽裝造作的意思。
④、今之拳家所有姿勢未見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且多老馬少駒,反效偽幼,尚有不可能者矣,更何能窺見武道深邃哉:
今天之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人,所有演練出來的姿勢未見一式而能得其“意氣君來骨肉臣”之匹配均衡者也,且多老馬少駒外形僵拙內勁柔弱,反而效法偽裝成“柔外剛中”的少年幼童天真無邪的浪漫狀態,尚有不可能如此做到者矣,更何況似此等之人如何能窺見武道深邃的精髓者哉?
老馬少駒與老夫少妻說法真假辨
老馬少駒說的精義
老馬者,形容形體肌肉爆發力的修煉者,則形體動作滯呆緩慢的意思;少駒者,生氣勃勃者也。在此比喻“內勁”不能成為一身之主宰者也。
老夫少妻說的精義
正確地修煉應當是“老夫少妻”:老夫者,乃陽剛之氣用九的說法,傳統文化中九者為陽氣之大矣,大者能司主宰之職;少妻者,陰形用六的說法,至嫩者也。外形柔弱至嫩,善變無形又無窮也!老夫少妻的陰陽剛柔匹配如一,正是“意氣君來骨肉臣”的法式。
偽幼:偽者,偽裝的意思;幼者,天真無邪而又浪漫的幼童。

【點評】
這一段論述,先是肯定了那些“以神為主,以氣為充,形從則利”的尚巧之尚德不尚力的人;繼而又激烈的抨擊那些 “以形為制,崇尚血氣,用橫力,神從則害”的“肌肉爆發力”的修煉者。旗幟鮮明,辯解清晰。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13 16:56:19 | 顯示全部樓層
然而,就其劃分的“起霸”與“起拔”的概念,我不能苟同,特撰著下面之文以辨之,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起拔”和“起霸”的孰是孰非

我在觀讀《王薌齋先生專集選•王薌齋先生談拳學要義(答記者問)》條目中,有如下論述:

問:前雲戲劇中尚有不少有本之處,較一般拳學高一頭地,但不知君有何本出此言?愚以為此點批評未免失當!

答:戲劇原為補助教育之不足,武功都本拳道而來。拳中原有“起拔”鍛煉,為試力功夫之一。夫“起拔”者為求頭頂兩足重心之樞紐力,使身體均整放大,與宇宙合為一體,故名“起拔”之鍛煉;戲劇誤名“起霸”,然觀其姿態與理論之取意,雖不中亦不遠,所以知其有“本”,至求美觀博人愛悅之種種姿勢,皆偽造也。今之拳家所有姿勢未見一勢得其均衡者,且多老馬少駒,反效偽幼,尚有不可能者矣!更何能窺見武道深邃哉?

我從王薌齋先生這段論拳道的一個具體問題“起拔”和“起霸”的理解、解釋中,可以知道其學識及其知見的見解能力了。首先,王薌齋先生在何謂拳道之“本”的認識和把握上是準確的。我所要討論的是“起拔”和“起霸”的異同之內容的。

“起霸”,本是京劇中演員出場時,一個“亮相”的動作名之曰“起霸”,而京劇界“起霸”之名稱起的是恰如其分。即表明了演員出場亮相時演員自身內的“起拔”之勢,而又表明了演員之角色的英俊氣概——霸氣(春天生機勃勃之氣象,謂之:霸氣)之形象。可以讓觀眾清楚的感覺到“一個熱情豪邁的精神振奮的英氣人物出場了”,本無可置疑而論說。

可王薌齋先生在論拳道的身法要有“起拔”之勢(就是肌膚骨節、處處開張的意思)時,非要說京劇中“起霸”之名與實不符,是名“雖不中亦不遠”,好像是叫錯了的意思?

我讀到此處,針對其說法,按照傳統文化“象形、形聲、會意、假借、轉注、指事” 之“六書”的觀點,驗證其所說,是否正確?結果是:其論拳道的內氣可以大壯,外形不可以大壯,這是完全正確的認識;而其說到“起霸”和“起拔”的孰是孰非的內容時,在戲劇中“起霸”的名稱是,而將“起霸”說成是“起拔”之名稱者非。

有關“拳道的內氣可以大壯,外形不可以大壯”的“起拔”之內容,前賢有明確的論述,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脅聚象於震,震者動也,雷也。一陽動于二陰之下,雷出而奮乎上,脅似之。脅以上,天之象也;脅以下,地之義也。天地陰陽相交,則雷雨作,而萬物生;人身上下相合,則氣血通,而真勁出,理一而已。脅氣上交于頭故雷遇天而為大壯;真氣上升於頭頂,健以初則力自大壯也。脅氣下交於足,故雷遇地而為豫。真氣下降於足膝,順以動,故神氣豫悅也。一呼一吸,一升一降,外見之口鼻,而內需之心胸,其要總在脅也。

《內功四經•納卦經•震卦》

同時,這段描寫的內容,也是對京劇中“起霸”之姿勢的論述。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在論述各種不同領域的修為藝境中,根據不同領域的修為方面,都有不同的等級層次之分別,而命名不同。如:練內功修身,有“賢、聖、至、真”的層次分別;修道者有“鬼、地、人、神、天”的五仙之說法;中醫師有“神、聖、工、巧”四等次之分別;治國有“帝、王、霸、君”四種水準;傳統拳術攻防功夫有“小成形拳招熟,中成氣、意拳懂勁,大成神拳神明,神化之功無上境界”的四個層次之分別。

京劇中“起霸”之“霸”字,乃取意於“帝王霸君”之“霸”字的立意而說的。古之“霸”字的文意與今之所用“霸”字的文意略微有所不同。

古人認為,治國之道:“帝體太一,王法陰陽,霸則四時,君執六律。”就是說“霸”者治理國家,是以四時的“生長化收藏”的法則治理自己的國家。四時者,春夏秋冬。春氣生髮上長之勢,萬物皆蓬勃向上;夏氣弘揚萬物繁茂;秋氣肅降萬物結實;冬氣收斂萬物歸藏。治國而遵依四時法則者,是為“霸”,“霸”者首先是代表春生上長之勢。京劇中出場亮相的動作之“起霸”,正是以此立意而命名的。

按照天人合一之理論、方法,由足起內氣上升至頭,自身內有骨節的節節開張“起拔”之勢,故而外面見有英姿“霸”氣之景象。京劇中將“起拔”之勢的亮相動作,命名為“起霸”,乃內含身法“起拔”之勢,外顯人物的英俊之形象,合而名之,乃含蓄之意,本來就符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大一統的含蓄之實蘊。如果將此動作以“起拔”命名而名之,則為“俗氣”。薌翁欲以俗氣之名“起拔”欲改含蓄之實蘊的“起霸”之名稱,並發表了自己的見識。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5-3 17:02 , Processed in 0.107832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