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16 15:54 編輯
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驚嘯,猛虎搜山,餓虎剖食,猛虎搖頭,猛虎跳澗。
揣其性靈,強而精壯,橫沖豎撞,兩爪排山,猛進猛退,長撲短用,如剖食,若搖頭,猶狸貓之捉鼠,頭頂爪抓,鼓蕩周身,起手如鋼銼,用斬抗橫兜順,落手似勾杆,用劈摟搬撒撐,沉托分擰,伸縮抑揚。頭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催人,步要過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氣要襲人。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難行。甯教一思進,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猶生龍活虎,吟嘯叱吒,谷應山搖。其壯哉如龍虎之氣,臨敵毫不虛,安有不勝之理哉?
總之,龍虎二法,操無定勢,勢猶虎奔三千,氣若龍飛萬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連。非口授心傳,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盡詳。
【題名解】
同樣,古有《龍虎經》流傳,拳家有:“如龍靈便,用力不見力而山莫能阻;似虎快利,出爪不見爪而物莫能逃”的說法。故知,“虎法”之說,亦取自此意之中而單獨立論的。
其文章亦分三為部分:第一部分乃是虎法六式的名稱,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則亦是取自“心意拳決”中的內容,乃參與了王薌齋先生的總結認識之綜合的論述。
這篇文章在20世紀中期的社會環境中發表,那時的習拳者都不知道這些事情,故而在拳術界確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轟動效果。
以《龍虎經》的基本觀點來看:青龍為春天季節的象徵,春天氣象萬千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以象徵人的無限生機之氣勢;白虎為秋天季節的象徵,秋天氣象肅降萬物結實,碩果累累,以象徵人的有限變化之形態。這就是“太極拳經”中所說:“健順參半”的修煉、建體、至用之宗旨。
這一觀點正如《易經•繫辭下傳》所言:“幹陽物也,坤陰物也。 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
運用上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觀點,來認識、理解“龍法、虎法”的內容,來認識、理解王薌齋先生的拳論,就能夠作到“以文觀法”,按法而修,自能“以形鑒真”了。
【注解】
①、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驚嘯,猛虎搜山,餓虎剖食,猛虎搖頭,猛虎跳澗:按《龍虎經》的意思理解:虎者,形也。虎法乃論的是形勢。猛虎出林,是虎撲勢;怒虎驚嘯,是驚彈勢;猛虎搜山,乃周身鼓蕩橫衝直撞排山勢;惡虎剖食,乃狸貓撲鼠勢;猛虎搖頭,乃用頭頂撞勢;猛虎跳澗,手法、身法、步法的騰挪勢。
虎法六勢,皆出自“頭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催人,步要過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氣要襲人”的說法之中。
②、揣其性靈,強而精壯,橫沖豎撞,兩爪排山,猛進猛退,長撲短用,如剖食,若搖頭,猶狸貓之捉鼠,頭頂爪抓,鼓蕩周身,起手如鋼銼,用斬抗橫兜順,落手似勾杆,用劈摟搬撒撐,沉托分擰,伸縮抑揚:每一勢都要揣摩其性能靈動的要妙,強在外形柔和內勁勢壯,才能橫衝直撞的遊刃有餘,猛進猛退,進則人所不及知,退則人所莫明速;兩手具有排山之力,長短互用;如狸貓撲鼠勢的頭頂、爪抓、尾掃,渾身解數依次全面發揮;這需要自身全體透空內氣鼓蕩之勢,才能起手如鋼銼,運用斬手橫擊截打,參以兜順的勁勢;落手似勾杆,運用劈拳、摟手、搬打撒放的勁勢參以撐抱的勁勢;或沉或托或分或擰,都要具備伸縮揚抑的勁勢。
③、頭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催人,步要過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氣要襲人。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難行。甯教一思進,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猶生龍活虎,吟嘯叱吒,谷應山搖。其壯哉如龍虎之氣,臨敵毫不虛,安有不勝之理哉:頭的頂撞人,手法的能打人、放人,都是身法催動的結果,而身法的催動都是步法的蹬踩過人來完成的;所以,足要能具備蹬踩勁勢的踏人,神要具備威嚴逼人的氣勢,內勁勢才能襲擊人而有效。這就須要具備“靜以待動有上法,動中處靜有借法”的知能互用的能力,借人之力的方法容易掌握,而 “以知用能”的上手方法是難以掌握的攻防技術,還是靜以待動的“以知用能”的上手方法最為先要掌握才是正法。攻防較技本是見境生情、寂感遂通、隨機應變而用的事情,所以在較技時不可犯有思想思索的錯誤而延誤戰機,犯有思誤者寸步難行而必被擊矣!故而在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時寧教一絲進,莫存一絲退意。雖然有意進取莫要在外形上帶出來,如果外形上帶出要進取的現象、對方必能覺察而有備焉,當然不能取勝了,這就要做到“內動不令人知”方能勝人。還要拳勢“如龍靈便,用力不見力而山莫能阻;似虎快利,用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其拳勢猶如吟嘯叱吒,谷應山搖。其拳勢壯哉如龍虎之氣勢,臨敵毫不膽虛氣餒,安有不勝之道理存哉!
④、總之,龍虎二法,操無定勢,勢猶虎奔三千,氣若龍飛萬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連。非口授心傳,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盡詳:總之,龍之氣、虎之形匹配如一所形成的拳勢,氣勢磅礴若龍飛萬里,內外虛實相須,一而貫之生生不已,源源不斷, 滔滔不絕。如有勁斷則意連而不斷,意斷則神連。這種攻防功夫藝境非明師口傳身授,自己修煉體認,印證清楚,是不能得到的,簡略的論述其中大概的意思,未能盡述其中修煉次第之詳細內容爾。
【點評】
即以虎言,主要論述形勢的方法法式。故而,虎法六勢皆以外形法式論之,較為貼切。繼之,以古拳譜中的拳論,詳細的論述了外形的種種功能;亦談到了外形的運用方法、準則,最後,總結了龍虎二法的拳勢,應當具備“一而貫之的形斷意連,意斷神連”的生生不已、源源不斷的攻防機制,有關自身“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的攻防機制的說法,歷代前賢亦多有論述,以資對照,錄而並解之如下: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①。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②。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③。
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④。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⑤?
形如搏兔之鶻,神入撲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從人借,勁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複連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