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719|回復: 25

中華傳統拳術與散打的區別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25: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或問:您老研究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對各門派、拳種的攻防技擊功夫的修煉與運用確有自己在理、法、術、功、形、意、體、用的各個方面獨到的見解。那您對現在流行的“散打”這一搏擊運動的興起,有何看法與評價?傳統拳術的技擊與散打,這兩項同爲格鬥專案,在訓練和攻防運用上卻有什麼不同?

答曰:中華傳統拳術的修煉與運用,在理論上是“外遵天道自然的法則、規矩、規律,內順自身內外各部位器官的性情”,建德體、至道用,內外雙修,內外統一而用。用則處處體現天道自然的順隨法則,表現爲最節能、全方位、方圓立體的攻防技擊的技術、技巧、功夫。時時體現出自身內外各部位器官的才能、技術、功夫,是在自身統一攻防機制的協調下完成的。其見景生情隨機應變,機動靈活的施招用手的攻防變化,時時處處體現出自身修煉岀的健順之德體的柔化剛發的功夫實質,確實萬變不離“以柔用剛”之技術方法之實施。可以說,身內健順之德體有根底,才有身外顯現的機動靈活的招法攻防的多般巧妙之變化。由此可以知道,中華傳統拳術各門派、拳種都有一套極科學的系統完整的系列的修煉方法、準則。故可達三年一小成的學以致用的藝境。


散打,是搏擊方式現時代的一個産物,既不是西方的拳擊運動,又不是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技擊技術、功夫的體現。但他確實活躍在搏擊運動的舞臺上。因其無有出處,故名之爲“散打”。從散打運動員在賽臺上的表現和在下面與其他方面人員的較技時的技術風格來看,確實體現岀“散”的特點,其攻防方法運用的“散”,表現在招法零碎;從其自身整體觀看,也表現爲身體與四肢分家的“散”上,內在的神、意、氣機與身法、步法、手法組成的攻防方法亦不統一,也可謂之“散”。用力的所謂剛柔程度,充其量亦不過類似前人所說“二八是散手”的水平,即硬的多,柔的少,自身陰陽不平衡。


總之,由於散打的理論體系不完整,幾乎等於沒有,故散打運動員修煉功夫的技術宗旨體現得就不明確。各種搏擊、格鬥、傳統拳術技擊的外在招法,皆可爲散打運動員所用,尤其是拳打腳踢,還有一些粗陋、單調生硬的摔法。這些又不能在散打運動員身內“同化統一”,因爲散打運用員身內沒有一定的法則、規矩。任何攻防方法全憑教練員和運動員的主觀願望的揣測、想象而施之。故運用時身體各方面名符其實地顯現爲“散”,也就不足爲怪了。


然而,外國人評散打說:“這不是中國功夫。”國內傳統拳術界人士評論說:“這不是中華傳統拳術功夫的技擊。”外行人說:“會打架的人,動起手來比他們打的漂亮。”雖然說紛紜,然而皆一致認爲: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技擊功夫和散打運動的格鬥不是一回事,功夫藝境是不一樣的。這是肯定的,但又都說不清楚。
那,到底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技擊和散打運動有哪些本質上的不同呢?下面進行一下相互間的比較,便可使人明白其中一二了。


一、理論體系的不同
中華傳統拳術是中華民族文化在武學拳門的具體結晶。傳統拳術理論是以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天人合一”學說爲基礎的。具體是:運用《易經》的學說建德體至道用,闡明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確立修煉和運用拳術的法則、規矩、規律;進一步以《道德經》學說爲理論經典,指導修煉“拳道”的藝境;以《黃帝內經》爲首的一系列中醫理論,認識和闡發拳術修煉時的技術、功夫與人體各方面的關係,闡明拳術健身強體、開慧增智的機理、方法、效果及生化機制的道理與技擊攻防協調統一的道理;以兵法學說指導傳統拳術攻防的戰略和戰術原則,及應變法則的確立;以諸子百家學說,包括中國佛學理論,指導傳統拳術功夫的修煉與運用。故可以說,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是理、法、術、功、形、意、體、用,內容博大精深的一門獨立的修證之學問。所謂“拳術體萬物而不遺”者,此也。故修煉傳統拳術必須明理而知法,按法而修能建體而得術,按術而用見功夫。內有一定之法,外具一切之法而可用。內有一定法則而成規矩,內不離自身規矩,外遵天道法則,故能因時致變、借力制人,乃傳統拳術的特點,即健身、技擊兩項功能並行不悖。如欲詳細瞭解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成手功夫的細節內容,可觀讀拙著《中華傳統拳術明鏡錄•龍涎集續編•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三層功夫九段論》一文。


散打,是一些現代人按照西方體育的模式加上他們自己的主觀見解和願望,拼湊而成的一種搏鬥運動。故其自己的理論體系尚未成立,可以說“散打”作爲一種搏擊的形式走上中國現時代體育競技運動的舞臺,尚屬萌芽時期。故從其訓練內容和搏擊的形式上看,尚屬技法功夫幼稚時期的表現階段。這是新生事物的特點。


二、呼吸方法的區別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以“氣沈丹田德潤身”爲法則,必先修“氣沈丹田”的逆式呼吸法爲用,內修自身的內勁的生成爲功夫的宗旨。若用於技擊尚須相繼修煉“氣入丹田、氣射丹田、氣炸丹田、聲田內轉”,最後達到後天返先天的內氣的意呼吸運動,則能氣貫全身,必然能做到以氣催勁、以內勁與外形的陰陽逆從、勁形反蓄的方式爲用,達到真人呼吸處的無處不太極之藝境,而又以此決定外在攻防招法拳勢的運用。故修煉中華傳統拳術攻防功夫,隨氣沈丹田功夫的成熟,腹部外顯的肺呼吸功能橫紋,會隨功夫藝境的提高而下降,到內在功夫綜合藝境達到“桶子勁”時,代表肺呼吸的橫紋降至恥骨處。故此傳統拳術功夫,可以根據氣沈丹田的功夫的不同藝境,而將功夫層次水平分爲五個不同階段:熟手、好手、巧手、妙手、神手。在熟手功夫階段時,氣沈丹田功夫成,已成桶子勁,在劇烈的攻防變化中又以順隨爲法則,以柔用剛爲基本技術方法,是尚德不尚力之巧法,口鼻呼吸自然松沈,不會內有憋悶喘滿,故可以長時間進行技擊而不疲倦,而會越戰越勇。一方面是氣沈丹田的逆式呼吸功夫的體現,可滿足攻防之時的耗氧之需要。另一方面說明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陰收陽放、柔化剛發的技擊技術運用之巧妙,是最節能的一種攻防功夫藝境。


散打選手沒有此項專門訓練的方法,故腹部的肺呼吸線橫紋,仍停留在上腹部位。經多次觀察散打歷次的前幾名運動員而得出的結論,最好的人,其呼吸線亦僅在肚臍上二寸左右。故在散打攻防運動中散打選手易生喘滿、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現象,不能堅持長時間的搏鬥,易産生疲勞而不能充分發揮散打技能的效用。其根本原因是散打乃“用心耗精”的修煉、建體、至用的系列方法造成的。


三、“體能”練、用的不同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體能”,乃是建德體、至道用的一以貫之的。而“體、用”和“練、用”是有分別的,即先建德體,後有道其用。德體者,內勁的健之體、外形的順之體;再柔外剛中的匹配如一而用。健之體性陽剛,順之體性陰柔,合一者則柔外剛中。就其所用,乃“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爲技術方法。故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體”,是修煉而成的“健順之體”的“德之體”。而其“能”,是指此“德之體”的“柔化剛發”之能力、“以柔用剛”之能力。故其運用的法則是“尚德不尚力的技術、技巧爲功夫”。故其練是建德體,而其用是“道者陰陽之用”。故曰:體者所以用,用者即用其體,即“德其體、道其用”。健順陰陽,一太和之氣也。


散打運動的“體能”,乃父母所賜的報身之體,其能乃此報身的攻防之能力。因報身之體動靜不明,剛柔不分,故其所顯示的能力乃力量加速度,其運用的法則自然是“尚力而不尚巧”的用心耗能之攻防技術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26: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6-16 07:26 編輯

四、攻防招法運用的法則不同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攻防招法的運用,講求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內外相互主從而用,虛實相需,內外一以貫之,攻防招法變化依從“曲化直發”的法則,柔化剛發的法則,以柔用剛的技術方法,順勢而用,隨勢而變,因勢而發,周身一家,全體大用無不微妙。以靜用動,動中亦靜,動靜互爲其根;柔化剛發,以柔用剛,陰陽神其用。故身法立如平准、活似車輪、中土不離位、陰陽遁使、以定用手、以重擊中,故能順遂以爲進退四兩撥千斤,逆力以爲揭獻。攻防功夫純任自然爲功夫。“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處處講章法,時時見功夫;“閃展騰挪,拿打踢摔”,八法連施,招招講技巧,法法見藝境。故從熟手功夫起,就可做到攻防招法變化流暢、自然,而勁力恰到好處,故能“用必打犯不傷人”,體現的是方圓立體的攻防技術、技巧、功夫。


散打運動的攻防方法的運用,表現的都是只有手、足部位的擊打運動。從中看不出散打運動員身體內部剛柔的分工,動靜互相爲用的法則、周身一家的規矩。故其顯示的散打技術、技巧的攻防方法就單調、執拙,毫無身法、步法、手法等全方位內在統一協調的功夫的味道可言,相互攻防變化的表現就顯得主從不明、動靜不清、剛柔不分而雜亂無章,不是德體攻防招法技術、技巧運用,顯示的是自身力量的較量和頂、偏、丟、抗等方法的抗爭。故其雙方放對較技、攻防方法的施用,全憑運動員當場即興發揮,故在比賽過程中,自然會出現一些可笑的現象和場面,雙方亦存在著勝負的偶然性。這是其最大的特點。


傳統拳術講求攻防招法“勁、形陰陽合一而用,剛柔分工明確”,即內勁和外形的剛柔的配合運用,才能産生招法攻防的拳勢。有勁形順從、逆從兩種具體方法,故同樣的招法就有不同的藝境效果,就是“內練丹田一口氣,外練筋骨皮”,內剛外柔功夫合一而用,處處體現拳打一陰一陽的法則,故攻防招法施用時,充分體現出運用剛發柔化,以柔用剛的技術、技巧。身法、手法、步法,三法合一,虛實相需,內外一而貫之,周身一家功夫藝境的運用,故能“用必打犯而不傷人”。這是傳統拳術攻防功夫的特點。


散打運動員身上沒有內外功夫修煉和運用的區別,剛柔不分,陰陽不明,只憑自己本有的筋勁骨力的形體,再加上主觀的運用力量、速度來施用於攻防方法中。雖見外在身體某種松活的程度,仍屬形體僵硬的運用,未見其自身柔韌功夫的體現。這是因爲散打運動員的訓練方法是“直接以形體鍛煉攻防方法,而又直接用於攻防中”的緣故造成的。因爲散打教練和運動員都不遵從“成非所練,得非所求”這一“建德體,道其用”的傳統拳術功夫修煉的法則,故散打運動員所採用的攻防方法不容易掌握界限分寸和做到適度。因其自身就沒有內外主從的許可權規矩標準,如“六合一體、三點一線”等,何談是“自然之神以爲用,在神爲非人力也”?


傳統拳術修煉的是有限的攻防招法,可以有無限的變化運用。其“一手變八手,八手變一招”的變化法則、“一手拆八手,八手破一招”的拆手法則,此兩者合用,便是拳術攻防的“拆變”法則。故雙方較技的拆變藝境無窮無盡。拳法精妙,於此可見,可體現傳統拳術功夫、技術、技巧、招法、拳勢惟妙惟肖,運用之入妙入神。練習與運用是有分別的,如“體用有別”、“大練小使,知常達變”,皆是修煉法則和運用法則,體現練用有別的佐證。

散打的攻防方法,體現的是練、用相同,怎樣練攻防方法,就怎用攻防方法,很少存在或根本就不知道攻防方法的“一法多變”的運用方法,即不明白“一形多意、一意多形”的攻防招法變化運用的法則。故觀看散打的競技比賽對傳統拳術的好手來言是毫無吸引力的。這是散打運動幼稚的一面。


傳統拳術講求攻防手法的運用是“出手不見手,見手不爲能”;“打人不見手,見手必定有。”說的是明招暗手爲法則,即“拳花一大片,真打一條線”,故能招中套招、手中變手、法中含法、見景生情,運用之中乃見功夫藝境。腿法中踢、掃、勾、挂、蹬、點、攔、跘、提、跪、踩、撻,皆在攻防手法中相機而施用,絕不會單純明用腿法的踢、點、鞭、蹬的,因爲“出腿半邊空”,明用則對手易破,自己不得變化,乃資敵引咎致敗之錯誤的方法。


散打運動員所施用的方法、手法、踢法,乃明使明用,而上用手法和下用腿法毫無內在的有機聯繫,根本不講攻防的輕重緩急節奏,一味的力量加速度,自斷之病難除。因不知“上手勢就是下手勢的預備勢”之攻防機制的存在及此種機制功夫的運用。尤其是散打運動中的摔法,更顯出運動員對摔法理解和認識的膚淺。摔法在傳統拳術中有打摔、踢摔、剪摔、絆摔、拿摔的分別以及肘法簡摔、靠法抖摔等等的使用方法,絕沒有摟抱、撕纏不開的現象。各種摔法的運用皆見景生情、隨機用勢在瞬間完成,才見摔法的功夫藝境。


五、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不同
散打運動員從開始修煉,直到退役,其攻防功夫藝境只是由攻防招法運用的生疏到熟練的一個過程根本沒有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質變過程。只要不堅持修煉,其體能下降,攻防技法生疏,幾年下來如同常人。


而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由於所運用的內在體能的變化,而有小成的形拳招熟攻防功夫藝境,中成的氣、意拳懂勁攻防功夫藝境,大成神拳神明攻防功夫藝境,三種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第進過程。只要功成藝就達到神拳神明藝境,自然獲得“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的效果。時至此境,已然達到自動化練功狀態,雖然多年不練,功夫藝境並無衰減之弊病。


小結
從以上幾個具體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的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和現在流行的散打運動的競技內容,確實存在理、法、術、功、形、意、體、用等練習和運用各個方面本質上的區別。但若從都是人體赤手空拳的格鬥方式這一共性著眼,從事散打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完全可以將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的內容,傳統拳術修煉和運用的方法準則、攻防招法、變化運用的法則等精華移植到散打運動中去,提高散打運動員的攻防技術、技巧,可使散打競技比賽的質量水平迅速提高,使散打運動員訓練自身“德體”及內在攻防技術、法則、規矩的內容和運用攻防方法、準則的內容充實起來,才能保證這項現代興起的搏擊運動迅速地高質量地發展起來。


這需要全國搞散打的教練員、運動員和從事散打運動各方面的全體人員認真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尤其是散打運動的科研人員更應首當其衝,將此移植工作做好,散打運動和散打比賽會有光明的前景。


發展散打運動並不限制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繼承和發展、發揚光大,也不影響傳統拳術攻防技術、技巧、功夫的繼承和發展及各人的修煉、運用和較技攻防中的充分發揮。而是恰恰相反,散打運動的快速發展更好地促進了傳統拳術的繼承和發展,因爲事物發展的規律是汰劣留良。


如果散打運動移植傳統拳術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的工作做得好而質量水平又高,散打競技比賽場面精彩,促進散打運動發展的好,更能充分體現中華傳統拳術這一國粹的精華、國之瑰寶的價值。


馬國興
書錄於北京
1999年06月18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5:27 | 顯示全部樓層
引言回覆:
而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由於所運用的內在體能的變化,而有小成的形拳招熟攻防功夫藝境,中成的氣、意拳懂勁攻防功夫藝境,大成神拳神明攻防功夫藝境,三種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第進過程。只要功成藝就達到神拳神明藝境,自然獲得“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的效果。時至此境,已然達到自動化練功狀態,雖然多年不練,功夫藝境並無衰減之弊病。

真的嗎?

精神、靈性修行層面的, TAZ 絕對理解。靈性修行稱為 "不退轉"。用佛家語為"啊羅漢"果。又或過八地越無間道。

但肉身的呢? 70, 80, 90 .... 110 之年還可挌鬥嗎?30,40,50 年不練, 也可以 ? 言則,肉身也可 無衰減之弊病?

因馬老多次在文中強調 的 是在 探討 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故必須是以拳術攻防/技擊之術為主體,馬老可否說明一下?用自己的言語說明,好嗎?

按: 請不要說正道的修練,最終也以靈性修行為依歸,衹是切入點不同,以武入道而矣........了悟大道後武術技擊攻防己非所求......這樣的東西。要不然, TAZ會很失望!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6:46 | 顯示全部樓層
如以佛家的觀點認識,慧能法師的偈語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其又說:“本身自性能生萬法。”已經說明人的肉身生命自會死亡,但是作為肉身的物質仍然以某種形式存在著。

傳統拳術的修煉到無形無象的無極境界,就是自己法身道體的攻防功夫功能。也就是“以天心為體,以元神為用”的“體用一元”之候。到此藝境,乃是以拳體道的境界。
這不就是拳訣所說:“有形練到無形處,練到無形是真功”的精義嗎?亦符合前賢所說的“執著己身不是,離開己身不是”的修煉之道理嗎 ?

孫祿堂先生說過:“拳術體萬物而不遺!”其意思是說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等內容,運用“道、儒、釋、醫、諸子百家學說”的理法,都可以對的上號,而沒有遺失的。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7:19 | 顯示全部樓層
概然 "肉身生命自死亡" ,何來功力不修練也不退轉?

肉身生命自死亡的道理 TAZ 想人人必懂,馬老何須引經據典呢, 花上這麼多筆墨呢?

【作为肉身的物质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這個TAZ 理解, 但馬老想說明什麼呢? 馬老是不是想說 沒有肉身,也可在這物質世界顯現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馬老想談所指的是 超能力的事嗎?或亞修羅界?

致於:“有形练到形,练到形是真功”的精吗?亦符合前贤所说的执己身不是,离开己身不是”的修之道理吗 ?"

TAZ 同意是修行之事,但不是拳術攻防之道之事。

致於:“孙禄堂先生说过:“拳术体万物而不遗!”,TAZ 認為不是這樣理解的。不過,馬老扯上其意思说 "传拳术攻防之道的修、建体、至用等内容,用“道、儒、释、、诸子百家说”的理法,都可以对的上,而没有遗失的。”
這也無礙。

但TAZ 是問 馬老何以証得(或見得) : “已然達到自動化練功狀態,雖然多年不練,功夫藝境並無衰減之弊病。” ? 有否體証?

馬老可否針對問題說明呢?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7:53 | 顯示全部樓層
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本是躬身自厚自学成“文兼武全将相身”之济世人才的事业。这既有内功修炼,外功修炼,内外功齐修炼的内容;又有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次第。这就是小成形拳招熟,中成的气、意拳懂劲,大成的神拳神明。最终达到健身、技击,功德艺境并行不悖的正果。也就是“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遍九重”的境界。这无形无象的无极艺境,或曰:德普三光,就是最终的正果。

如果内功修炼达到自动化练功的状态,融入日常生活中了,就可以不用每天定时的练功了,而功夫能量不衰减。这乃是我亲身多年的体认之见解。就像你的吃饭动作,不用练,每天都在练一样。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8:25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解答。

對,就是這樣簡單【融入日常生活中了,就可以不用每天定时的练功了】的一句就可以了,不須那麼長和雜扯式的引經論說,對嗎?

但這已不是如上主文所說 :【雖然多年不練,功夫藝境並無衰減之弊病。】了。不是多年不練,而是每天每時每刻也在練。承如: 就像你的吃饭作,不用练,每天都在练一!

再者,馬老還沒說明怎樣面對肉身衰退, 及肉身衰退後怎樣在這物質世界顯現武術攻防之道?

又如果內功不退轉,而肉身必退轉,那運用內功時,怎保護肉身不受傷?

TAZ 笨,可否再說明一下?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8:55 | 顯示全部樓層
馬先生是想象力豐富的書生論拳。
Taz兄卻是腳踏實地的拳手論拳。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9:25 | 顯示全部樓層
已經有人見識過佢功夫,馬先生係真係有料之人。

......1953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6 07:49: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人问我,修炼健之体的健运不息;但是,肉身体的衰退如何解决?

我得认识是:“出生入死”。人从出生开始就奔向死亡而去,乃是生命的规律。


所以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是生死存亡之机。只有生机战胜死机的时候乃生存;死机战胜生机的瞬间就是死亡的时刻。即动死地者短命!前贤云:气血周流的“活动筋骨也长生”!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就是先人留下的后天返先天的修炼法式,得到自己无形法身道体,以维持正常的生机活动,可以延缓生命机制的衰退,而寿命适当的延长,这就是修炼者的长寿之根本原因。也是修炼家在历史上产生的“自力派”的原因。

当然,这是单纯的修炼之说法来认识的。延缓生命机制衰退的方方面面之因素很多,不在此论中述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4:33 , Processed in 0.00782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