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8 09:10:10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是儒,老子是道
孔子當不向老子問儒啦
自然是問道了


...........東東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8 09:21:50 | 顯示全部樓層
記得名=明白及運用?

.......Kenneth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8 09:22:34 | 顯示全部樓層
Kenneth 寫到:
記得名=明白及運用?

當然不是啦
所以我請教你知唔知湧泉穴同技擊有乜關係

..........東東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8 09:23:13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文筆唔好... 表達更差...
東東兄已能教人,當然能察人,有機會... 看看我的身體明不明白"湧泉穴同技擊有乜關係"! 講可以是天花龍鳳,可惜,本人拙於寫作,sorry。


............Kenneth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9 20:39:33 | 顯示全部樓層
Kenneth 寫到:
我文筆唔好... 表達更差...
東東兄已能教人,當然能察人,有機會... 看看我的身體明不明白"湧泉穴同技擊有乜關係"! 講可以是天花龍鳳,可惜,本人拙於寫作,sorry。

閣下提及孔子,我很難答你
因孔子有句名句,不恥下問,踩住

.......東東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9 20:40:09 | 顯示全部樓層
I am nauseous.

.....蒙塵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9 20:40:56 | 顯示全部樓層
[轉帖] 海浪*鼓蕩*太極勁

湧泉=====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水,或石頭湧出面的水源。湧泉又與海洋中的湧有何關聯?

湧和浪的形成
水不動時水面是平靜的,水隨著水平線向上移動或移下。我們在海邊,看見湧向海面推擠的起伏波動時,並非海水跟隨湧向前移動,這只是光學上的幻象。水的位置是完全不改變,只是水的分子在原地作圓周旋轉。海水的波蕩是因能量推動海水起伏波動,而能量能向前傳遞形成了湧波濤,這些能量可以傳遞很遠的距離。根據羅德島大學海洋工程系一項實驗報告;首先測量湧的能量,再由南極洲到阿拉斯加追蹤一組湧,以漂浮感應器觀察這組湧,行進一萬裏追蹤觀察後,發現湧在傳播的過程中,其能量的消耗只是10%而已,剩餘90%的能量拍擊海岸後變化為浪花才散失。

湧的形成,大多數由風吹動海面之間產生磨擦力造成的,風勢越強或越久,湧就越大。其他的現象如地球和宇宙之間牽引之力形成,如月亮使海洋的潮汐、地震、土堋、海嘯等等,這種種的因素能震動海水產生了波,由橫波和縱波向四外傳播的震動,平靜的海水被振動時,海水自然便產生能源,能源便構成無數能量,且是能量推動了海水起落,把平靜的海水推動變成了湧。湧的能量可挾帶數千噸力道,能把萬噸重的船隻受到極大湧的撞擊時,都會翻覆卷人海中。

當湧向前波動時,在任何時刻碰上回頭浪的剖擊,礁石或物體的阻擋,往往這些阻力都會形成浪。而浪頭也可能摧毀任何物體,包括堅固的船隻,因此能量集中釋放是十分危險的。

湧有長和短的勁道,以不同速度行進,長湧往往比短湧快,因此短湧在前面時,長湧在後自然會追上短湧,兩湧便會重疊在一起,由一個小湧結合另一個湧便演變為大湧,因此造成湧的能量越多,湧就越大推的越高,越高就越不穩定,在無法支撐自身的重量時,隨時隨地可能形成破浪,最後終於塌下,這一剎那間釋放所有的能量,消失海中。

另一個因素也能使湧變得更高,當海洋中的湧向前行進,把能量帶到了岸邊,因海邊較淺產生比較強勁的潮流,能量往往會被潮流推且增強,湧便越推越高,更劇烈波濤湧向海邊,在回頭浪和湧互相推擠下,形成了浪花流失在沙灘上,這是我們海邊所見一波又一波接連的湧和浪。在羅德島大學海洋工程系有一項測計報告;太平洋中有一區叫喬治沙洲(Georges Bank),喬治沙洲是一片較高陸棚,是深海中少見廣闊的淺水區,由於海水較淺,當湧進人喬治沙洲時,就像湧遇到淺水的海岸一樣,會被推且增高,湧就會在海洋中劇烈波濤。

當湧衝上岸時,便會形成浪翻滾沙灘上,因沙灘比水平面高,浪潮必然回流海中,同時把沙灘上的物體順勢帶入。浪潮回流海中時,任何時刻會與前進的湧相碰,能量就越集中,湧就越推越高,便會向前起落翻覆波動,而形成了空間,這時會使回頭浪翻騰落下,由強轉弱引入湧中,順著來勢的湧帶來無數的能量,不斷的迴旋推動了回頭浪,能量融合浪和湧互生互濟,由下向上不斷的迴旋推擠,至最高點時,形成第二個浪打落沙灘上,自然由沙灘流人海中,從而形成第三個浪。這就是我們站在海邊所看到的一浪接一浪。

如何落實
按式與湧泉---重心由後腳前移, 後腳先發動是由湧泉起,當重心移過尾閭時,後腳之實腳必須由實腳變換為虛腳,而前腳因虛腳變為實腳,做到二氣分陰陽,才知道其奧妙用。在這一段移位的過程中,實腳的湧泉恰如湧的形成,如一個湧的波起。當感覺有阻力時,便引勁落空,落下湧泉,正如回頭浪引入湧中似的,發勁象似推波助瀾把對方發出去了吧。(湧向前波瀾時,在任何時刻碰到回頭浪的推擊,回頭浪由上翻騰落下捲入湧中,順回頭浪的來勢融合湧的動力,不斷互相推動及回送,此時湧結合回頭浪順勢向上捲起,形成了浪。)

一碰就出去---這一碰把人打出丈遠,又不痛不癢,是鄭子太極拳獨特的功夫。太極拳一碰就出去,和在海邊觀測湧和回頭浪又有何關系?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吧!大家都能背誦這一句名言: “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和鄭師爺體用全歌告誠: “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 相信也都背得滾瓜爛熟,知道其根在腳及湧泉的重要性,但別把這兩句名言當作口頭禪,沒有真誠認真的去落實,把他忽略了。什麼是落實;簡單說 “知道了,真誠去做。” 為落實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9 20:41:46 | 顯示全部樓層
由後腳 (實腳) 向前移,實腳的湧泉像來勢的湧,如湧泉之水由地面向上湧起,丹田有如平靜的水,無動相,相不外露,但看不見的氣像海中的湧,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湧動,是氣如海水中的能量不斷蠕動,當感覺有阻力時,這一剎那便必須蓄勁,蓄勁是內蓄,是氣蓄,把對方的勁和氣引下,所謂勁到身前始蓄勁。能使對方的陽勁化為陰,採取先陰後陽,引進落空,太極拳勁法接勁也。(有如湧使回頭浪翻騰落下,由強轉弱,被引人湧中。)引進落空把對方的勁和力,迴旋及反送回對方,是借助對方的力,不用自己的力打人。(似如把回頭的浪,順著湧的來勢不斷的迴旋推動及反送。)此時尋找對方之弱點,掌握這一個機,配合自己全身張滿弦的弓,有不得不發的勢,從聽勁中掌握對方的動作跡象,其機在得機得勢及時間和空間上的配達,順著自己的氣,帶動橫隔膜的下降,使身體內的元氣、真氣引下丹田。把氣往下至尾閭,河車倒運渡命門,到夾脊,變成牽動往來氣貼背,配合九轉玄功、橐龠功,由下向上引,融合自己的神、意、氣、勁、勢,此時發勁如放箭,把對方拋出。 (有如順勢把回頭浪融合湧的能,互生互濟,由下向上不斷的迴旋,互相的推擠,推到最高點,形成浪花。) 發勁只不過是神到、意到、氣到、勁到、勢到,就能把對方變成浪花了吧 [轉帖] 海浪*鼓蕩*太極勁
湧泉=====是從地下冒出來的水,或石頭湧出面的水源。湧泉又與海洋中的湧有何關聯?

湧和浪的形成
水不動時水面是平靜的,水隨著水平線向上移動或移下。我們在海邊,看見湧向海面推擠的起伏波動時,並非海水跟隨湧向前移動,這只是光學上的幻象。水的位置是完全不改變,只是水的分子在原地作圓周旋轉。海水的波蕩是因能量推動海水起伏波動,而能量能向前傳遞形成了湧波濤,這些能量可以傳遞很遠的距離。根據羅德島大學海洋工程系一項實驗報告;首先測量湧的能量,再由南極洲到阿拉斯加追蹤一組湧,以漂浮感應器觀察這組湧,行進一萬裏追蹤觀察後,發現湧在傳播的過程中,其能量的消耗只是10%而已,剩餘90%的能量拍擊海岸後變化為浪花才散失。

湧的形成,大多數由風吹動海面之間產生磨擦力造成的,風勢越強或越久,湧就越大。其他的現象如地球和宇宙之間牽引之力形成,如月亮使海洋的潮汐、地震、土堋、海嘯等等,這種種的因素能震動海水產生了波,由橫波和縱波向四外傳播的震動,平靜的海水被振動時,海水自然便產生能源,能源便構成無數能量,且是能量推動了海水起落,把平靜的海水推動變成了湧。湧的能量可挾帶數千噸力道,能把萬噸重的船隻受到極大湧的撞擊時,都會翻覆卷人海中。

當湧向前波動時,在任何時刻碰上回頭浪的剖擊,礁石或物體的阻擋,往往這些阻力都會形成浪。而浪頭也可能摧毀任何物體,包括堅固的船隻,因此能量集中釋放是十分危險的。

湧有長和短的勁道,以不同速度行進,長湧往往比短湧快,因此短湧在前面時,長湧在後自然會追上短湧,兩湧便會重疊在一起,由一個小湧結合另一個湧便演變為大湧,因此造成湧的能量越多,湧就越大推的越高,越高就越不穩定,在無法支撐自身的重量時,隨時隨地可能形成破浪,最後終於塌下,這一剎那間釋放所有的能量,消失海中。

另一個因素也能使湧變得更高,當海洋中的湧向前行進,把能量帶到了岸邊,因海邊較淺產生比較強勁的潮流,能量往往會被潮流推且增強,湧便越推越高,更劇烈波濤湧向海邊,在回頭浪和湧互相推擠下,形成了浪花流失在沙灘上,這是我們海邊所見一波又一波接連的湧和浪。在羅德島大學海洋工程系有一項測計報告;太平洋中有一區叫喬治沙洲(Georges Bank),喬治沙洲是一片較高陸棚,是深海中少見廣闊的淺水區,由於海水較淺,當湧進人喬治沙洲時,就像湧遇到淺水的海岸一樣,會被推且增高,湧就會在海洋中劇烈波濤。

當湧衝上岸時,便會形成浪翻滾沙灘上,因沙灘比水平面高,浪潮必然回流海中,同時把沙灘上的物體順勢帶入。浪潮回流海中時,任何時刻會與前進的湧相碰,能量就越集中,湧就越推越高,便會向前起落翻覆波動,而形成了空間,這時會使回頭浪翻騰落下,由強轉弱引入湧中,順著來勢的湧帶來無數的能量,不斷的迴旋推動了回頭浪,能量融合浪和湧互生互濟,由下向上不斷的迴旋推擠,至最高點時,形成第二個浪打落沙灘上,自然由沙灘流人海中,從而形成第三個浪。這就是我們站在海邊所看到的一浪接一浪。

如何落實
按式與湧泉---重心由後腳前移, 後腳先發動是由湧泉起,當重心移過尾閭時,後腳之實腳必須由實腳變換為虛腳,而前腳因虛腳變為實腳,做到二氣分陰陽,才知道其奧妙用。在這一段移位的過程中,實腳的湧泉恰如湧的形成,如一個湧的波起。當感覺有阻力時,便引勁落空,落下湧泉,正如回頭浪引入湧中似的,發勁象似推波助瀾把對方發出去了吧。(湧向前波瀾時,在任何時刻碰到回頭浪的推擊,回頭浪由上翻騰落下捲入湧中,順回頭浪的來勢融合湧的動力,不斷互相推動及回送,此時湧結合回頭浪順勢向上捲起,形成了浪。)

一碰就出去---這一碰把人打出丈遠,又不痛不癢,是鄭子太極拳獨特的功夫。太極拳一碰就出去,和在海邊觀測湧和回頭浪又有何關系?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吧!大家都能背誦這一句名言: “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 和鄭師爺體用全歌告誠: “湧泉無根腰無主,力學垂死終無補。” 相信也都背得滾瓜爛熟,知道其根在腳及湧泉的重要性,但別把這兩句名言當作口頭禪,沒有真誠認真的去落實,把他忽略了。什麼是落實;簡單說 “知道了,真誠去做。” 為落實也。

由後腳 (實腳) 向前移,實腳的湧泉像來勢的湧,如湧泉之水由地面向上湧起,丹田有如平靜的水,無動相,相不外露,但看不見的氣像海中的湧,一波接一波地向前湧動,是氣如海水中的能量不斷蠕動,當感覺有阻力時,這一剎那便必須蓄勁,蓄勁是內蓄,是氣蓄,把對方的勁和氣引下,所謂勁到身前始蓄勁。能使對方的陽勁化為陰,採取先陰後陽,引進落空,太極拳勁法接勁也。(有如湧使回頭浪翻騰落下,由強轉弱,被引人湧中。)引進落空把對方的勁和力,迴旋及反送回對方,是借助對方的力,不用自己的力打人。(似如把回頭的浪,順著湧的來勢不斷的迴旋推動及反送。)此時尋找對方之弱點,掌握這一個機,配合自己全身張滿弦的弓,有不得不發的勢,從聽勁中掌握對方的動作跡象,其機在得機得勢及時間和空間上的配達,順著自己的氣,帶動橫隔膜的下降,使身體內的元氣、真氣引下丹田。把氣往下至尾閭,河車倒運渡命門,到夾脊,變成牽動往來氣貼背,配合九轉玄功、橐龠功,由下向上引,融合自己的神、意、氣、勁、勢,此時發勁如放箭,把對方拋出。 (有如順勢把回頭浪融合湧的能,互生互濟,由下向上不斷的迴旋,互相的推擠,推到最高點,形成浪花。) 發勁只不過是神到、意到、氣到、勁到、勢到,就能把對方變成浪花了吧。


........空空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9 20:42:33 | 顯示全部樓層
湧泉穴的位置在「握位踡足趾,當足掌心中央凹陷處,約前三分之一處,於二三指間」、「在足二三蹠骨之間,蹠腱膜中。」也就是在腳掌前三分之一的中央。湧泉穴屬於十二正經中的足少陰腎經(如圖所示),中醫學上主治休克、中暑、高血壓、腦溢血、小兒抽痙、癲病等。我們由中醫的觀點發現,湧泉穴所影響的疾病大都屬於腦部,與其穴性「通關開竅、安神鎮靜」相呼應。

湧泉穴性「通關開竅」,所以足少陰腎經在氣功修煉中也屬重要經脈。足少陰腎經的經脈路徑如下:「1.起於小指之端,斜趨足心;2.出然谷之下;3.循內踝之後,別入跟中;4.上瑞中;5.出膕內廉;6.上骨內後廉;7.貫脊屬腎,絡膀胱;8.其直者從腎上慣肝膈;9.入肺中;10.循喉嚨;11.夾舌本;12.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又有歌訣:「足少陰穴二十七。湧泉然骨太谿溢。大鐘水泉通照海。復溜交信築賓實。陰谷膝內跗骨後。以上從足走至膝。橫骨大嚇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通骨幽門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神藏或中俞府畢。」
氣功的修煉,有所謂的小周天和大周天。初練氣功時,先通過「煉精化氣」,打通奇經八脈中的任督二脈,也就是「小周天」,之後,再打通其他六條經脈。打通其他六條經脈的這項要求,就是在「煉氣化神」的「大周天」中實現的。不過打通「大周天」過程中,精氣的通達路線,會因人而異:有沿八脈走的;也有只在其他一、二條經脈上走的;也有可能沿十二條正經中的某幾條經脈走的,這都算「大周天」。而其中一說,便是由丹田上至頭頂的百會穴,運行至腳底的湧泉穴,最後再回到丹田。
從上述的介紹可以知道湧泉穴在經絡、中醫和氣功的修練上,都有一定的重要性,也對湧泉穴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再回到重心在湧泉還是腳跟的問題。

其實練太極拳,身體的重心並不在湧泉穴上的,其間的誤會,源於對於字義認知詮釋上的差距。我所認知別家太極拳的「重心壓湧泉」概念,應該是「足心貼地」,進一步的訓練,則是「足心貼地。進而則欲足陷入地。久之則欲以我之足力。與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則我之足已有跟矣。」;而當我們楊家老架式在教學上說「把重心放在腳跟上」的時候,足心其實也是貼地的。以下再詳述之。
首先我們要釐定幾個辭的涵義:修練太極拳的時候,「身體的重量」是經由兩腳傳遞到地上去的;「身體的質量中心(簡稱『質心』)」應該是在丹田附近;而當我們說「重心在前三七時」,這裡的「重心」指的是「通過身體的質量中心的鉛直線與地表的交點(這裡姑且稱為『質心投影點』)」,「前三七」指的是將通過兩腳跟所連成的直線,分成十個等分,離前腳跟直線總長十分之三的位置。釐清了這些定義後,我們用「身體的重量」、「質心」、「質心投影點」三個新定義的辭來說明,可以發現,基本上「質心投影點」是在兩腳跟所連成的直線中間遊走的,往前不過「前三七」,往後不過「後三七」。在教學上要求「身體的重量」落在兩腳跟時,湧泉穴並沒有被「身體的重量」壓死。兩腳掌要求平貼地面(足心自然就貼地了),鬆沉地擺著,保持敏銳的知覺。
現在再回過頭來說湧泉穴。無論築基功操、盤架串拳、推手對待,太極拳都要求「沉著鬆淨」、「氣遍身軀不少滯」,愈能達到鬆淨的要求,身體的重量越能沉到腳底,氣在身體的流行也就就愈通順。我們或許可以在練完拳後(這時氣應該最通順),用最基本的「無極式」試一下,看看是否有氣通湧泉穴的「熱、麻、漲」的感受。相信只要循規導矩,依照一定的學習進程,不需要多久,應該都能感受湧泉穴有氣的存在。姑且不論知覺的細微程度,至少應該有一片「熱熱的」感覺。


........新丁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9 20:43:06 | 顯示全部樓層
雙手推牆, 重心分別放腳掌(湧泉)上 及腳跟上. 自己分析一下.

........空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5-19 07:42 , Processed in 0.05559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