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578|回復: 1

傳統太極拳技擊術揭密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7 09:5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7-17 10:03 編輯

來源 : 網路

太極拳乃我國古老的拳術之一,它運用陰陽之理論,辯證地施用於每招每勢之中,是一種攻防兼備,內外兼修,即對立又統一的拳種。該拳講求“聽、化、拿、發,有的放矢。”講求“剛柔相濟,快慢相間。”講求“柔化剛發,以柔克剛。”故在其招數中,都含有化、打之意識,攻防之技巧。精湛奧妙,變化無窮。今僅將其化、打之間的心得體會,作一簡介,供愛好者參考,敬希指正。

所謂“化”就是順著對方的來勁,劃一圓弧,使其來勁轉移方向、落空、而不得勢,掌握這一圓弧的大小,有形與無形,腰身旋動的配合,以及其柔韌、沾粘勁,都是化得好與壞的關鍵,不經長期磨煉,是難以恰到好處的。因為化得好,才能打得好。前輩老師們,特別強調“化勁”要松靜、要柔韌,要圓活,要求全身松而不懈,園活輕靈,勁路柔韌,只有這樣,粘、走、化,才能應用自如。

[一]以聽字當先

我們在推手,散手練習時,必須樹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與人搭手,不能頂抗撥架,以力相拼。也不能對方還未推來,就把手臂抽回,毫無粘聽之感覺,認為這就是不頂,實際上,這正犯了丟的毛病,如果習慣成自然,[棚]勁完全丟失,遇實戰,不攻自敗。

[二]轉背為順

用“化”勁調整自己的身形、位置,轉背為順,使敵勁落空,而陷對方為背勢,有利於我出擊。這就要護住自己的中線,對方來力大,也得[棚]住,再轉腰。如腰仍感不足,再變之以步,以“走”化之。[棚]得住不算頂,不然的話對方直搗我內門,何以言化?

[三]化得自然

  太極拳要求“以腰為軸,尾閭中正。”同時也講求“穩定平衡,偏中求正。”所以強調虛實分清,襠要開要圓,虛實變化無定,勁由內換,而不外露。左右兩手都以自己的中心線為分界點,左右逢源,超過或不足,不僅化掉不了來力,反而會捆住自己。

  往往見到,對方推其肘,則儘量向懷裡轉動,手臂超出中線,如對方一轉腕橫按,就會失掉平衡,在收肘的同時,手外引、腿跟著前弓,我可進靠,給對方造成背式等等。

[四]不是儘量走脫
當然依“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遝”之原則而引之、化之。又必須樹立有心神平靜,敵情永備的戰鬥意識。化中寓打,打中寓化,隨機變動,使敵莫測,而永占主動。
  如對方擊我胸部,我轉腰出手捋腕,對方可借力上步靠擊。假如我捋腕向前引化,手腕勁路變動內旋,對方會斜向右前方跌出。
  柔化剛發是太極拳的攻防的一般規律,但剛與柔之間也存在著“剛中寓柔,柔中寓剛。”的關係,用柔化要有剛勁在後支援,有如“棉裡藏針。”按之則下,起之則上,使對方感有身不得勢,勁無法施,處處彆扭的味道,故用柔時要“柔韌如棉,松靜自然,粘隨纏繞,斜閃克堅。”用剛勁又要有柔勁在後備儲,發力後不至被人牽制,所以用剛時又要“緊而不僵,沉而不重,勁蓄不露,觸即驟發。”剛與柔是相互孕育,渾然一體而又變化多端,不能截然分開的因緣關係。
  至於剛發,不能有絕對的模式,應依變化而變化,可先發制人,可化中寓打,可隨化隨打,等等。但如何應用得手,確有講究。

[一]對於“點”的含義與追求

  “放時腰腿認端的”。“端”即力之始,“的”是力之末。也就是著力點和落實點,“點對點勁發焉。”

  “發落點對必成功。”太極拳很重視“點”的發勁鍛煉;將全身放鬆,而將力量集中在與對方接觸處,發動攻勢,其威力無比,而又神乎其神,是太極拳絕妙、神奇的擊打對方的精奧拳藝之一。

  找點容易,施點難。也是老師要求我們“把工夫練在身上”的意思。一要喂手,二要鑽研,三要實踐。初練時多以手臂接觸為點。精練後,手、肘、肩、背、胯、膝等處處可施。

[二]充分發揮“順”的優勢。
  太極拳的順勢發人,是以勢順、氣順、勁順而發動的攻勢。利用借力、和力、小力變大力的技巧。因其以“內三合”為主導,要求內氣鼓蕩,心神內斂,得機得勢時發出的力量,有如摧枯拉朽。如順鸞肘,順步擠、按等。
  “引進落空和即出。”就是利用對方擊打的慣力,順其力,再加上自己的一把小力,而把對方遠擲。
“曲中求直。”是順著圓弧,利用旋動中的離心力,發出的直線進擊,力量變大,逆著方向,力量就會抵化。
此外沾、粘、連、隨的“隨”;舍己從人的“從。”都有順隨,順從的含意,因為利用順,才不是絕對的被動,才不是被對方強掣、硬拽,看似隨,從,卻帶有主動。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7 10: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7-17 10:01 編輯

[三角度與方向

  太極八法和其他太極招數的施用,都是合理的運用了角度和方向,所以太極拳的身形、步法的變換、轉折,進退的正確與否;以及幅度的大小,進退的尺度,在技擊中佔有決定性作用。

  前輩大師們,多年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中在得橫”在與人周旋而轉動身軀,主要是找對方的橫面,得到對方的橫面,就有了機會,就有了一半的成功。

  “實在必沖”如果得機得勢,就要毫不猶豫的沖去,沖時進步、跟步、插步等步法,是協調配合,必不可少的。

  “專注一方”要求我們對準目標進擊時,要精,氣,神專注一方的向前發出,如思想,眼神不集中,或拐彎抹角就減低了力度。

  “側向豎擊”把自己的身形,自然調整成上身與後腿成一直線,斜形向前發力。
“太極八法”無一不是身形交換,進退的步法,爭取有利的方位,而施展的招數。

[四]驚彈抖發

  彈抖勁是整體的爆發力,松活、沉肩,轉腰是產生彈抖力的三要素,全身放鬆,氣沉丹田,把全身力量集中在一個部位,松肩、松腰力由脊發,有如彈簧壓緊突然鬆開放出,其勁短而驟,瞬息,對方已遠擲,使人防不勝防。所以彈抖勁也是太極拳獨有的絕妙發力形勢之一。

  “腰松肩不松,彈抖力不成。”只是說明外形運動的重點,更主要的是以“內氣”作原動力。以意行氣,氣與力合,方能達其妙境,因其力猛烈異常,要善於運用,慎於運用。

[五]習慣與心理

  太極拳的拳藝技巧,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規律,有些恰恰相反,所以能丟掉自然習慣,熟練掌握練就的技巧反射本能。確非易事。

  例:“舍己從人”多有遇小力,還能從人。與大力時反不能從人。捨不得丟掉自己的力氣,造成與人較力,至少也有頂的現象。

  “一動無不動”是全身配合,勢勢貫穿,侍機應變的法則,但多見一處受制,全身失靈。不能臨場發揮。
  “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是一個蓄而後發的擊打過程,保持間架,以圓為主的拳藝。而不是直來直去的打法。又多不能適從。

  “力由脊發”勁起於腳根、主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背。這樣發出的力量“整”。不是一拳一臂之力。掌握這種“整”勁,必須摒棄局部發力的習慣。

  “快慢相間”在快與慢的關係上,在人們的心理與習慣上,可以說影響最深。因為手快打手慢與力大克力小相同,是存在著的現實。太極拳就要打破這個常規習慣。同時在心理上要有高度修養。

  太極拳也不是不講快,但決不妄動,“急則急應,緩則緩隨。”快慢相間,剛柔相濟。”前輩大師發人:“遭到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不玄。”這種快是從慢中磨煉出來的真快。所以平時鍛煉一定培養心靜、氣斂,不急不燥的心情,遇亂不慌,遇險不驚,泰然自若的風格。臨陣自會顯出太極的真味道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49 , Processed in 0.01372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