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533|回復: 1

讀《武術為進奧運變身“舞術”》有感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22 11: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太極網
近日,在太極網上看到了《武術為進奧運變身“舞術”》的文章,使我感到非常震驚。雖然,“武術”這個詞讀音上沒有改變,但它的實質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武術不是表演,它區別於其他運動項目的本質就是它的實用性。為了進軍奧運,武術被競技體育規則化、標準化的改造,形成了形似神不似的表演,演變成了一種畸形競技化的武術。使得武學界人士對這種以“武舞”命名的武術嗤之以鼻,更為痛心。

中國的傳統武術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中華的瑰寶,是民族體育的奇葩。武術讓世界瞭解了中國,是我們所為之驕傲的。

中國的武術、韓國的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都是自己的國粹。自韓、日兩國的傳統項目成為奧運會的比賽項目後,作為中國人同樣希望中國的武術能夠躋身其中,但是道路並不一帆風順的。自申奧成功以後,武術進入奧運的道路一再受阻,這樣就使得我們必須對武術進行改革,以便實現國人的希望。但改革後的武術成了什麼呢?廣大武學界人士不得不提出質疑。

相比之下,韓國的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為何能夠順利進入奧運呢?它們的普及率甚至超過了我國的傳統武術!原因何在?正是因為韓、日兩國的國技多表現在競擊,也不需要什麼基本功,相對于中國的傳統武術,跆拳道和柔道顯於簡單,而中國的傳統武術則多於內涵,更直接的原因在於傳統武術是沒有規則,沒有護具,所以也就無法成為現代體育比賽專案,然而改造以後呢?它則更接近於跳水、體操等觀賞性的運動專案,使得一些武術運動員不得不選擇退役。

如何保存和推廣武術這項流傳千年的中國文化遺產?如何讓武術在全世界發揚光大?如何能夠使武術保存其精華並順利進入奧運?這種種的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22 11: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標題:武術為進奧運變身“舞術”
來源:太極網
  習武17年的太極拳運動員小葛,因不適應在以柔克剛見長的專案中加進空翻動作,落下一身傷病,不得不選擇退役。在北京申奧成功之後,為了加快武術進奧運的步伐,武術再次被強化競技體育規則化、標準化的改造,結果卻成了形似神不似的表演。

“我們現在所稱的武術,實質上是肢解中國傳統武術後,將其中某些內容再經過改造,從而形成的一個體育競技項目。這個被‘創造’出來的武術項目是畸形的,它既不能代表中國傳統武術,又在推廣普及中困難重重。”這是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副院長徐偉軍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的感慨,也是目前困擾中國武學界的一大問題。
  當武術為躋身奧運所做的努力進入到最後時刻時,卻有大批武學專家對武術的現狀提出質疑。
  競賽新規則逼著武術向體操靠攏

23歲的武術運動員小葛習武已有17年,今年他就將退役,因為渾身的傷病已使他無法再繼續訓練下去。

2002年正是北京申奧成功的第二年,有關武術申請進入奧運會的各項準備也是在這一年全面實施,其中一項重大改革就是對武術運動競賽規則的改變。這一改變令小葛以及所有武術運動員記憶猶新。新規則實行後,武術套路比賽的動作難度加大,裁判評分標準更接近於體操、跳水等觀賞性運動項目。武術套路運動員不得不為了適應新的規則而改變訓練方式,“我們開始追求空翻、旋轉等難度動作,我越來越感覺自己像個體操運動員。但由於一些動作對於武術運動員來說難度過大,或是在強加入武術套路後很難演練,結果導致運動員傷病情況大量出現。”小葛說,除了年紀比較小的運動員外,大部分武術選手都對這次武術運動規則的改革感到失望,許多優秀選手都在這次新的武術規則實行後選擇了退役。
  記者在採訪徐偉軍教授時瞭解到,傳統武術因為沒有規則、沒有護具,始終無法成為現代體育比賽項目,武術要想進入奧運會,勢必要進行改造。但作為技擊類運動的武術卻因為主觀、客觀的共同原因,最終卻在被改造過程中遠離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等現代技擊類項目,反而與體操、跳水等演練性、觀賞性運動項目越走越近。
  最早在戰國時期因為軍事需要而出現雛形、在明末清初形成主要流派的中國傳統武術,因為歷朝歷代統治者“禁武”的統治策略,到近代已基本演變為“以演練和功法練習為主,沒有合法地位,沒有施展場所,流行於民間,注重個人精神修煉、道德修為的技擊類文化、體育實體”。這一主觀原因使得武術的對抗、對練屬性在公開、正式場合被極大削弱,武術的踢、打、摔、拿等實用技能因為“應用不得聲張”,而只能通過個人演練的形式表現。記者在通過對若干位元武學專家的採訪中瞭解到,正是由於傳統武術這一歷史的、主觀的原因,使得傳統武術體現出更多的演練性而非實用性。但這並不意味著武術喪失實用性,事實上,武學界普遍認為,經過2000多年錘煉的武術在格鬥技能上早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然而,對武術進行的現代化、競技化改造卻在導致武術離本我屬性越來越遠。一位元武學專家這樣告訴記者:“柔道、跆拳道兩個東方技擊類運動項目先後進入奧運會,並在全世界普及,中國人希望武術也可由此在全球發揚光大本無可厚非。但我們太急功近利,沒有負責任地為武術量身定做可以競技化改造的適當方法。”
  武術的改造以肢解母體為代價
  在有關武術的網路論壇上,可以看到大量的普通中國人在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看到的武術只是一套動作表演,那些武藝高超的武術大師是不是只有在小說和電影中才有?”
  “武術首先就是技擊類體育項目,它不是表演,它區別於其他運動項目的本質就是它的實用性。”徐偉軍教授對記者說,“但我們現在的武術因為需要給運動員打分,需要有競賽標準,結果一再誇大對動作演練的要求,事實上,動作演練只是武術的鍛煉手段,而不是目的,就像是拳擊運動員在打彈簧球練習一樣,你能把打彈簧球練習這樣一個訓練手段等同於拳擊運動嗎?”
  然而,多年來在競賽規則的左右下,武術重演練輕實用的弊病卻在武術界不斷擴大,以演練手段替代武術全部的狹隘偏見也在蔓延,許多武學專家不斷提出,要讓武術回歸技擊運動的本我,在民間推廣普及武術的博大內涵,卻始終阻止不了武術越來越向表演性運動靠攏的趨勢。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之後,為了加快武術進入奧運會的步伐,武術再次被強化競技體育規則化、標準化的改造,像體操和跳水一樣,武術比賽項目的每個動作都有評分標準,難度越高得分越高,結果出現像小葛這樣的太極拳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得不加上諸如原地旋轉一周半等難度動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小葛對此哭笑不得:“以柔克剛為精髓的太極拳,卻在打拳時突然來個原地旋轉或者是翻轉什麼的,這些新加入的難度動作不僅於拳理來說毫無用處,而且還使整套太極拳顯得
不倫不類。除此之外,對從小練馬步、打拳樁的許多武術運動員來說,做那些更像是體操的動作也非常困難。”
  畸形競技化的武術已被武學界嗤之以鼻,有專家以“武舞”命名這樣的武術。但更讓武學界感到痛心的是,競技化的武術和各種技擊類運動舶來品大有取代傳統武術之勢,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武術正在夾縫中艱難生存。一些武學專家感歎:“武術不僅在武術界內變得面目全非,對全體中國人來說,也正在失去它的傳統影響。”
  武學專家認為:“柔道和跆拳道的競技化改造,是完整的拷貝母體屬性,即競技體育的柔道、跆拳道與母體的柔道、跆拳道本質相同,但武術的競技化改造,卻是對武術母體的肢解,是摘取了傳統武術的演練表現方式,而放棄了傳統武術作為技擊類運動的本質屬性。”一位元武學專家痛心疾首地對記者說,“我們現在是以100%的精力去為不到武術10%的那部分服務,而忘記了大於90%的武術母體。”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看得到、接觸得到的武術只是真正武術的肢解部分時,當跆拳道、空手道等舶來品在中國大地上流行時,歷史積澱深厚、分屬種類繁多、踢打摔拿兼備、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武術卻不可避免地在民間,尤其是青年人中衰落。
  事實上,自進入近代以來,有關武術項目的競技體育化改造和論證就一直在進行中,但多年的實踐已讓武學界的一些專家產生疑問:“內涵豐富的中國傳統武術到底適不適合像柔道、跆拳道那樣被競技化?如果不能競技化,或者即便是可以競技化,我們又該怎樣保存和推廣傳統武術這項流傳數千年的中國文化遺產?”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55 , Processed in 0.01842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