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054|回復: 7

攬雀尾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7 07:55: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蒙塵 一月 29, 2010 10:51 am 寫到:
................

入門第一招必練的是「攬雀尾」,蒙塵示範過啦!現在看到有些同門練這「攬雀尾」,
有偷工減料之慊。須知練少小小,可能功效大減。同門不可不慎焉!


給同門參考!


在開始練「攬雀尾」時,切要注意幾點。即是:慢、鬆、墜肘。不求快,但求正確。
在反擊時,拳打連環。不可偷雞打少一拳。連環拳難度較高。但耕耘苦,收穫豐!

。是要求手法正確。一急,手法會走樣。
。是快與柔的根基。逐漸越練越快而成剛。這剛是「鬆、柔」加「速度」而來。
墜肘。這「攬雀尾」,無論是上下手、前後手,兩肘都不可橫起,手法才得緊密。

練這「攬雀尾」,還要兼練進退。兩人相隔三四呎(一公尺?)作勢對立。對手進
攻,我迎上接招並還擊。還擊後,立即退後一步。上步時前腳先動。退步時後腳先
動。慢慢練熟一點後,攻者連續進攻幾招,我也連續接招並還擊。攻者稍停,我立
即退後。攻者一攻,我立即迎上。

越練純熟,「攬雀尾」的手法也越來越快、越來越複雜化。意想不到的效果自生!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7 07:55:27 | 顯示全部樓層
打人於無意無神間

(續上文)

還有一點不可免的,就是掌拳互變的練習。

接招時用開掌,還擊時握拳。開掌接拳擊是要練感應,要練粘連。粘連的感應在
掌背腕節間。握拳會變「硬」接,會失去「柔」的接觸。所以,接拳是以掌背腕
節間之處去接。前掌的按,是按在對方的肘關節。這按,也可用作切掌。

從開掌到握拳,又從握拳到開掌。這樣不斷重複的變動運用,剛開始時頗感笨拙。
只要用心練習,很快便可做到。

熟練這「攬雀尾」,反應敏捷,拳掌運用自如。遇到突擊時,打人於無意無神間。
(不必用意用神去打人也!)

勤練三個月當有小成。所以,師父當年敢稱三個月內能教人自衛!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7 07:55:45 | 顯示全部樓層
連環出拳,馬虎不得!續談「攬雀尾」


前文提到拳打連環。這連環拳是採用「奔雷手」的打法。

不要貪容易而隨便送出短程的左右兩拳就算。必順練難一點的打法,才得高成效。

第一拳從近身的一隻手打出。這一拳打出時,也是另一手收回來的時候。打出的手
應從回收的手上面過。第二拳打出時,也是從另一隻回收的手上面過。回收的手要
收近心窩才再出。出手與收手都走弧線,成橢圓形(小斜而近平面的橢圓形)。弧
線以順時鐘方向迴轉(用左馬者)。

雖說拳走弧線,但這弧線並不全是刻意去走弧的結果,而是「鬆柔」發拳的半刻意
現象。拳的剛勁,也不是刻意求剛的剛(如前文談鬆)。對練時盡量放鬆放輕。

這「攬雀尾」中連環拳練法的難度,不下於拳掌互換的練法。但只要從慢開始,循
序漸進,也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可掌握了。



慣用右手的人,最好多用左馬練散手。慣用左手的人則相反。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9-5 05:47: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9-11 05:16 編輯

古老的練法

《太極法說》中「八五十三勢長拳解」一段云:「於人對待,四手當先,亦自八門五步而來。」

意思是說:「跟人對練,應當先練四手。這四手是出於八門五步的十三勢。」
「十三勢」的四手是指「掤、履(從手)、擠、按」,亦即是「攬雀尾」也。

先練「攬雀尾」的各種打法,是最古老的練法程序

..............................................................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6 19: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攬雀尾實戰用法/楊振基、董英杰、鄭曼青、楊振鐸等

http://www.taiji.net.cn/article-14783-1.html

傳統楊氏太極拳之“攬雀尾” .... 趙斌

http://www.taiji.net.cn/article-14746-1.html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9-9 11: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9-9 11:06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6 19:10
攬雀尾實戰用法/楊振基、董英杰、鄭曼青、楊振鐸等

http://www.taiji.net.cn/article-14783-1.html

楊振基、董英杰、鄭曼青、楊振鐸等談的是實戰。

趙斌談的是拳架。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9-10 01:43:3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9-10 04:43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6 19:10
攬雀尾實戰用法/楊振基、董英杰、鄭曼青、楊振鐸等

http://www.taiji.net.cn/article-14783-1.html

對於太極拳「八門」的意義,各流派有不同的說法,似乎沒有一個統一的解釋。我在這裏且不理會其正確的意義如何,只從招法上去探討。

且先看看各名家的「掤」:

1.揚振基 - 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

2.楊振鐸 - 设对方以右掌或拳向我来,我即将左臂提起,用掤(粘)将方之臂架起

3.鄭曼青 - 如自己左手在方手臂下,用左小臂方胸腋部

4.董英傑 - 方从右面左拳打我部,我速向右身,同右手抬起将其拨开继续用右手我胸部,我左手提起将其掤,同左脚横,弓腿,两腿坐。避过对方攻后,我右手从下往内一小圈,方胸部,右脚上弓腿,全身整向其掤去

從以上的描述看,「掤」是「横劲」、「架起」、「提起」。董英傑更向其掤去」。

横劲」、「架起&提起」是直線向橫或向上的撥。「向其掤去」是「向前迫進」也。

「向橫或向上撥」的防攻法,多用於少林。空手道&跆拳道亦如是。用横劲向前往上&向其掤去」的
迫進法更是強打硬闖的法門。兩者都不符合「順引」的原則。現今在YouTube上看到的所謂太極拳防攻與接手法多是少林式的。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9-11 05:57: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9-11 06:05 編輯

用横劲向前往上掤去

前文說的「用横劲向前往上」既然不是「順引」,是否說用「掤」就不能向前上步進擊呢?非也!只要把橫勁改為「順引」即可。「順引」是順著方向來把攻勢引開其目標、稍改其方向到我的一側,讓對方的打擊力消失於空處。我把握著他力度還未去盡之一剎那,迫上進擊。

所以,我這「掤」不是「横劲」、不是「架起」、也不是「提起」,更不會是「向其掤去」。

在打鬥時,動作快而細微,表面看來與外家拳無異。可能被人誤作是外家拳的打法。只有深諳此道者纔能明察秋毫。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23 , Processed in 0.01462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