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1156|回復: 9

太極拳體用全書鄭序釋疑 - 朱殿蓉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27 10: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原文刊載於臺灣《太極拳雜誌》 第196期2011年8月1日出版)
《太極拳體用全書》在初版時的原名為《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著者是楊澄甫宗師,但太極拳界都知道此書是鄭曼青先生為楊師代筆的。鄭氏在書中〈鄭序〉一文,概略地記述了當時研習太極拳的起因及拜師楊澄甫的經過。〈鄭序〉之言:「庚午(即1930年)春,岳(鄭氏原名岳,字曼青)因創辦中國文藝學院,操勞過度,甚至咯血,因複與同事趙仲博、葉大密研習斯術。」近年來,這幾句話被葉大密的後輩門生宣揚;江瀾先生以二水居士筆名,在大陸網站上撰文,斷言鄭氏當年在上海武當太極拳社曾向葉大密學習太極拳、刀劍、對劍等藝共八年,並自我推算鄭氏與楊澄甫老師相處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年,還宣稱鄭氏抵台後,對此過從是忌諱尤深。對這些別有用心、但與事實不符的報導,筆者為正視聽,曾修文『回應二水居士“臺灣一周的流光記憶”一文有關鄭曼青的記述』,此文承蒙刊登於臺灣《太極拳雜誌》第192期及中國大陸的網誌,引起了葉系太極拳網友們的熱烈回應,包括了江瀾在其網站上的回函,除了仍堅持己見外,江氏又在網站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議題,即認為鄭曼青在《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的〈鄭序〉一文中之「秋翁介嶽,執贅於門」一節,若非筆誤,其“贅”字是不是能理解為通常意義上的“上門女婿”?還是濮秋丞先生對鄭氏真實有此意思的表示?倘若是鄭氏誤“贄”為“贅”;那麼,鄭氏所拜的老師,就應該是濮秋丞了。
看來,許多中國大陸的拳友們似乎對鄭曼青從學于楊澄甫老師的情形、時期及楊氏在滬居住的時間仍然認知不清,現又加上了對〈鄭序〉中“贅”字的誤解。既然有這樣的懸題長久存在,筆者亦樂意藉此機會,針對這些議題,在中國大陸的網誌上作了詳細的答覆。除了就實論事,闡釋一些前輩們所經歷的事實,澄清一些無中生有的誤會,也希望能幫助中國大陸的網友及拳友們,對鄭曼青有進一步的認識。何況鄭、葉兩位前輩生前曾同時懸壺於滬及研習太極拳,對太極拳的推廣都曾有過巨大的貢獻,皆為我輩楷模。現筆者將最近的這些答覆重新整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鄭序〉中之錯字86年迄未更正
《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線裝本自1934年2月在上海首版發行後,多年來又在大陸、香港、臺灣出現了七種不同的版本【注一】。譬如,第二版本是楊守中先生于1948年在香港交由上海中華書局香港印刷廠承印的,那時楊守中將首版錢名山先生署寫書名中的“第一集”三個字刪除了,其再版書名《太極拳體用全書》題寫者改為歐陽駒先生。第三至第六版本陸續於1957年至1993年在中國大陸發行。第七版本是臺北的逸文出版有限公司在2001年5月及2004年3月翻印的,並以楊澄甫的頭照作為封面。這些再版書中〈鄭序〉一文:「秋翁介嶽,執贅於門」之句,86年來未曾有過更正,那麼這個“贅” 字,究竟是為“贄” 字的筆誤或是如江氏所說的是另有別意呢?
概一般人手寫文字的時候,除非有特殊原因,少有書寫工整的楷書。鄭曼青先生當年在寫序文時,想必亦是如此,甚至於可能行草並用,遂導致手民誤認、誤植,而校對者又失誤(當然也有可能是鄭氏筆誤)。因為“贄”、“贅”這兩個字從字形上看來非常近似,容易混淆;但從詞義上來說,兩者絕不相同。古人相見,必手執物以表誠敬,所執之物謂之“贄”,且執贄之禮早已不限於初次的拜見。而從來學生拜師是用“執贄”並沒有用“執贅”的,因為“贅”是入贅于人,為人子婿。但鄭氏是拜楊澄甫為師,所以是“執贄”而非“執贅”。《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首版中有此失誤,以後的再版本,是照原版翻印,自然就一路錯到底了;何況以鄭氏的學識修養,何至於會鑄此大錯?而「秋翁介嶽,執贅(贄)於門」這兩句話,明眼人看了上下文,當然能想到“執贅”為“執贄”之誤了,且鄭氏實際是拜楊澄甫為師,濮秋丞只是個介紹人。筆者曾為這個字請教過羅邦楨老師,羅老師亦認為“贅”字是“贄”字之誤。
二.
鄭曼青為代筆人而非校者
路迪民先生在《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一書有雲:「1932年,由鄭公主筆,在《太極拳使用法》的基礎上為楊澄甫先師整理《太極拳體用全書》。【注二】」筆者根據資料,認為鄭氏當年可能沒有參與《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的樣書校對及印刷的工作,現提出下列事實供大家參考:
1. 由錢名山題簽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首版本,雖蓋有字跡清晰的楊澄甫方形私章,但僅印署“著者廣平楊澄甫,校者吳江黃景華”,兩者中間印跡較淺的“永嘉鄭曼青”字樣為書成後用紅色印泥補蓋加上的。顯然鄭氏當初整理楊澄甫的口述原稿,手寫完成之後,可能沒有參與樣書校對的工作,否則此書正式印刷品的版權頁上,怎會沒有署上“永嘉鄭曼青”之名?自然,鄭氏也不知曉在排印的過程中,序文中之“贄”字被誤植為“贅”字。
2. 談到校對之事,《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出版後所附加的“勘誤表”就列有36處字誤,而其中第一個字誤就是〈鄭序〉第三列之“強”字被誤為“疆”字,即“又曰柔弱勝剛疆”一句,應改為“又曰柔弱勝剛強”。鄭氏當初手寫的可能是“彊”字,因“彊”與“強”是同字,但排版時“彊”字被誤植為“疆”,這和“贄”字被誤為“贅”的情形是相同的。後來,天津古籍書店在1989年7月根據“1934年2月首版”影印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發行第五個版本所附加的“勘誤表”中又新列出4處錯字,但該版本刪去了鄭曼青的〈鄭序〉。可是在臺灣發行的第七版本仍未查出“贅”字之誤,可見校對之難。所以1934年《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首版付印時,以至第七次的再版書,百密一疏,仍有〈鄭序〉文中將“贅” 字代“贄” 字之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27 10: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3. 瞿世鏡先生在『楊氏太極在上海』一文中雲:「恩師黃景華………協助鄭曼青師伯筆錄《太極拳體用全書》並負校對之責」。其又在『楊門弟子素描』一文中有此敘述:「《體用全書》不但由曼青師伯與景華師二人筆錄,到大東書局校對勘誤等雜務,亦均由景華師奔走代勞」。瞿氏在另文『《太極拳體用全書》謎底何在?』謂:「大東書局送來之樣書錯誤百出………將曼青師伯大名遺漏,不得不用紅色印泥為其加蓋印章。【注三】」而路迪民先生在2008年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版本考證』一文則稱:「趙斌、傅鐘文老師都說,協助楊澄甫先師整理《太極拳體用全書》的是鄭曼青,傅鐘文老師是跑腿的,負責聯繫印刷等事務。」從瞿氏及路氏諸文中可知鄭曼青當時寫完原稿後,並沒有參與首版校對、勘誤、聯絡印刷等工作,否則〈鄭序〉文中就不會有“贄”字誤為“贅”字了。另外,路氏又在『《太極拳體用全書》版本考證』一文中對楊守中在香港發行第二版本的經過有此說明:「再版的過程很簡單,原書的銅版在上海傅鐘文處存放,楊振銘給傅鐘文寫信要版,傅鐘文將銅版寄往廣州,這是我親自聽傅老師說的。」而楊守中在再版本的版權頁上,將鄭氏與黃景華兩人並列為校者;顯然,楊先生並不瞭解此書初版時的校對情況。所以路文中有如下的進一步解釋:「到1948年再版時,可能楊振銘(守中)先生又覺得把鄭曼青與楊澄甫並列為“著者”也不妥,於是把鄭曼青和黃景華並列為“校者”。」
鄭曼青當年專心為楊師編寫《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完稿後未參與瑣碎的出版雜務,書首的〈鄭序〉文中被留有一個字誤,86年後竟被有心人蓄意誤導。希望經過此文之討論後,今後的《太極拳體用全書》再版本,能更正此一錯誤。
又此書後的版權頁上遺漏了“永嘉鄭曼青”的疏忽,近年來引起了更多的爭論。因在“樣本”的版權頁上所列的校者是永嘉鄭曼青,但在“正本”中校者被改為吳江黃景華,而鄭曼青的名字卻被遺漏了,當時不得不用紅色印泥為鄭氏加蓋印章。此事究竟是上海大東書局之疏忽或是其他的人為錯誤,在近幾年中國大陸的雜誌及網站上有過激烈的議論。2010年11月在臺北舉行的第八屆楊式太極拳名家論壇暨鄭曼青110歲誕辰紀念大會上,來自上海的傅鐘文、黃景華、濮冰如、葉大密等門生弟子們為了此事興起了激烈辯論;看樣子,這項爭論又會延伸到2011年10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九屆楊式太極拳名家論壇。這張版權頁早已不存在於1957年後翻印的第三至第七版的《太極拳體用全書》,那麼楊家的後代弟子們,也不必再持續著這項口舌之爭了。
三.
鄭曼青首晤楊澄甫應在拜師入門的前兩年
筆者認為江瀾先生宣稱鄭曼青與楊澄甫老師相處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年是毫無根據之言,其在中國大陸的網站上散佈此不實之言不知有何用心?至於鄭曼青從學于楊澄甫的年限,及在滬相處的時期有多久,只要弄清楚了楊氏何時來滬、去粵、及回滬,其理就會自現。
楊氏何時來滬可根據馬偉煥、路迪民在『楊澄甫年表初探』一文所述,楊澄甫正式由北京南下是從1928年開始的,原系由南京中央國術館館長張之江聘請楊氏為太極門門長,但楊氏因故扺寧較晚,職位已由他人所代等小誤會而未就職,於是楊氏在1928年就由南京轉來上海。雖然楊氏在1929年曾去杭州擔任過浙江國術館教務長,但自1930年起又回到上海定居【注四】。
當代的武術界,徒弟拜師父難,師父收徒弟更難,收徒前要經過一段觀察期,待弟子符合條件通過了審察,要經人介紹,及本人寫拜師帖,才舉行拜師儀式。一旦遞帖子拜師入門,就是宣告建立了師徒關係,成為師父的入室弟子,這是件很嚴肅的事。若不是入室弟子,但向師父學過拳技,只能稱為學員或學生。瞿世鏡先生在『楊門弟子素描』一文中有此敘述:「楊公自寧來滬,經葉大密介紹,鄭曼青、黃景華、濮冰如均請楊公指點,濮冰如因其父濮秋丞社會地位甚高,澄甫公來滬又鼎力相助,故首先拜師入門。鄭曼青精于歧黃之術,太師母侯夫人患病,服其所開中藥處方,霍然痊癒,澄甫公甚為感激。景華師練功刻苦,辦事謹慎,擔任守中師伯每日對練之“相手”,甚得楊公嘉許。故於1930年之後相繼拜師入門,成為楊公入室弟子。【注三】」所以,鄭曼青在1932年初正式拜入楊公師門之前,首次和楊氏會唔應在習拳未久的庚午年(即1930年),並與黃景華、濮冰如等被楊氏指點過拳藝兩年。楊氏的指點對鄭曼青入門前的拳藝應有助益,所以〈鄭序〉雲:「兩年之間,與有力十倍於我者較,則數勝矣。」誠然,鄭氏在入楊師門以後,其拳藝就更猛進了。所以,《太極拳體用全書第一集》的〈鄭序〉一文中所言:「壬申正月,嶽在濮公秋丞家,得晤楊師澄甫,秋翁介嶽,執贅(贄)於門,承澄師之教導,口授內功」一節,如以白話文來譯說,就是:「1932年正月,鄭氏在濮秋丞先生家裡,能與楊澄甫老師見面,由濮秋丞先生當介紹人,鄭氏執禮拜入師門,後來又受到楊澄甫老師的教導,口傳了太極拳內功。」
葉大密1926年在滬開設“武當太極拳社”,鄭曼青在1930年曾與趙仲博(系吳鑒泉弟子【注五】)、葉大密研習太極拳術,並經葉氏介紹與楊澄甫相識、相學。葉氏當年推廣太極拳的開放、開明作風,與眾不同,值得肯定。雖然葉氏並未被列入楊氏門牆成為楊氏入門弟子,但葉氏先從田兆麟學拳,後從楊少候、楊澄甫等學藝,仍被社會認可為楊氏太極拳的傳人。而鄭曼青自1932年執禮入了楊門後,被傳授了太極拳內功,自然會專心從學于楊師。在楊師遽歸道山的次年(即1937年),鄭氏離滬扺甯,任國民政府南京中央軍校國術教官,專授太極拳;1938年又去長沙任湖南省政府諮議兼國術館館長。江瀾宣稱鄭氏曾向葉大密學習太極拳、刀劍、對劍等藝八年之言,顯然是錯誤的。
四.
楊澄甫啟程赴粵授拳時間應在1934年尾
關於楊澄甫赴廣州授拳並居住的情形,曾昭然(即曾如柏)在其《太極拳全書》的〈自序〉中寫的很詳細,是由廣州公安局某分局長王英儒出面,向陳微明先生提出了請求,邀請楊澄甫老師南下廣州授拳。曾氏在〈自序〉中又謂:「楊師抵粵後,以私人團體所聘,為期難久,生活無由安定,故仍與滬方聯絡,擬半年後北返。【注六】」根據資料,曾昭然先供職於廣西省教育廳,後任廣東法學院院長等職,是楊氏南來廣州唯一拜師的門人。曾氏先在致柔拳社廣州分社跟從陳微明學習太極拳,後來他和第一集團軍、第四集團軍、廣州公安局的一些要人商議,請楊氏來粵授拳。這個曾氏所謂的私人團體,是指當時此三個機關的同仁們,自行組成的太極拳學習班。當時,楊氏曾攜楊守中、傅鐘文等一同南下,若是只靠此私人學習團體所聘,楊氏等人生地不熟,當然會擔憂將來大夥兒在粵生活的安定性。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27 10:20:04 | 顯示全部樓層
曾昭然在《太極拳全書》的〈自序〉又接著說:「餘不獲(得)已,乃薦諸陳總司令伯南于其總部任諮議,至是楊師乃決定長住粵垣矣。」由此,曾氏己很清楚的說明了,雖然楊氏當年初次來粵本擬半年後北返,但在獲得陳濟棠(即陳伯南)集團軍總部正式聘請楊氏任諮議的公家職位以後,楊氏的生活得以安定,能夠安心施教,也就打消了返滬的念頭。這個解說和馬偉煥、路迪民在其文章『楊澄甫年表初探』中所述是一致的。關於陳濟棠在廣東主政期間是1929年至1936年,陳將軍先任第四軍軍長兼廣東綏靖委員,駐紮廣州,又先後任第八集團軍及第一集團軍總司令。
為了確認楊澄甫初到廣州的時間,路迪民曾指出了二張楊氏在廣州的照片,第一張是歡迎楊氏等初到廣州的合影(共41人),照片上寫著“廣州市政府國術組仝人歡迎楊澄甫先生合影,中華民國23年12月23日”。蓋民國23年即1934年,由地方市政府出面歡迎楊氏的場面,當為楊氏初次去廣州不久所攝。路迪民指出的另一張照片是1935年楊氏在廣東法學院授拳後的合影(共7人)。因此可以從照片中瞭解到,楊氏去廣州的時間大概是1934年尾,而非江瀾先生在『臺灣一周的流光記憶』一文中所說的:「楊氏在1932年首次赴廣州,1934年回滬後不久,1935年再次赴粵。」
曾昭然《太極拳全書》之〈麥(霞甫)序〉所說:「越兩年,太極拳名師陳微明先生自滬來粵,曾子首從之遊………」,那麼陳微明究竟是何時來粵及何時離粵呢?而〈麥序〉又謂:「一年之後,曾子又與同道者迎太極宗師楊澄甫先生南下【注六】」,這一年之後應是在何年?蓋陳微明南來廣州授拳時,芸芸學生之中只收了梁勁予先生為入室弟子。臺灣自由出版社曾印行陳微明所著:《太極拳秘要》【注七】,此冊後有1932年陳氏受中山大學校長鄒魯所聘,赴粵講拳其間,請梁勁予協助於太極拳式轉換、轉動之處攝影,以補陳著《太極拳術》一書中定式照之不足。而梁勁予曾雲:「1932年隨陳師學拳………旰宵磨礱,未或稍懈,體力日增,藝乃銳進,甚為陳孝廉嘉許………1933年隨同陳師回到上海繼續深造太極拳。【注八】」所以,曾昭然和梁勁予等在致柔拳社廣州分社跟從陳微明學習太極拳的時間應是1932年至1933年間。待陳氏於1933年返滬後,可能才有機會親自將曾昭然和王英儒等的邀請及其在廣州授拳的情形告知了楊澄甫。而〈麥序〉中所謂「一年之後,曾子又與同道者迎太極宗師楊澄甫先生南下」,這一年之後曾氏等歡迎楊澄甫南下的年份應該是陳微明離粵後的一年,即1934年了,而非江瀾後來在網上回應中改說的1933年。何況在陳微明來粵的1932年至1933年期間,未曾見任何人談論過陳、楊兩人同時在粵授拳。至於曾昭然《太極拳全書》中的〈自序〉之說:「余侍師二年有餘………」,這大概亦是中式虛年演算法,應即1934年尾至1936年初。
1934年楊澄甫去廣州授拳時並未生病,否則怎能去粵教拳及去香港旅遊?這個說法是有資料可考。因金承珍先生在『楊澄甫南下廣州傳拳軼聞』一文中曾有如此的記載:「1935年,我在國立廣東法學院(光孝寺)讀書時,聞太極拳名家楊澄甫先生到廣州教授太極拳,並設館于陳濟棠總部、四集團軍、廣州公安局等處。………我懇求曾如柏先生在我院設一太極拳班,後他征得了楊老師的同意,學員由我召集,並推薦我為班長。於是,我院特設的這一個太極拳班,榮幸地得到了楊老師及其大兒子楊守中師傅的悉心指導。………楊(澄甫)老師器宇軒昂,功夫到家,………有時讓別人推其身軀部分,就如觸棉絮,用盡最大的力,最快的速度,最突然去推,他也毫不受力,穩如泰山。………,一次,有個學員恃學過南拳及其他外家拳,要求與楊(澄甫)老師試比一下。剛一下馬,只見楊老師五指抓住其頭頂,如泰山壓頂,立即使他下蹲撲地(不少人曾嘗試過),楊老師隨即提他起來,使那位學員佩服得五體投地。楊(澄甫)老師有一次赴香港,有一南拳名師要求與他比手。比手時,其人如猛虎撲來,楊老師稍閃化馬步,用右手食指一指,觀眾未覺其指觸及對方身體,對方即已跌出二丈外(是由於發力速度快,肉眼看不見),後就不敢再較量。【注九】」由以上金承珍所述,楊澄甫於1935年在國立廣東法學院授拳及去香港旅遊時,體能好的很,授拳時還親自示範功夫呢!
楊氏開始生病是後來的事,可能是1935年下半年。曾昭然在《太極拳全書》曾雲:「時楊師心病已漸深」,其心病時間也是在粵定居以後才漸漸發生的。楊氏病因的猜測,其家人和傳人,至少有四種不同的說法(譬如:水土不服而染疾,水腫而誤用假藥,肝病,或是心臟病)。無論如何,楊氏在病情轉壞之前,雖然當時粵、滬之間交通不便,還能在1936年初回到上海治病。
五. 鄭曼青與楊澄甫在上海相處前後至少5年之久
由上面數例的解釋,可知楊澄甫、楊守中、傅鐘文等一同南下來粵的時間大概是在1934年尾。楊氏剛來粵因只被私人團體所聘,擔心為期難久,生活不得安定,本擬半年後北返;但在陳濟棠將軍的協助下,給與固定的公職,楊氏就決定留下來了,直至1936年初,因染疾才又回到上海治病。所以,楊氏自1928年起來到上海,最後於1936年3月在上海病逝,前後的時間總共是8年左右;但減去其去杭州(1929年)及廣州(1934年尾至1936年初)的時間,真正居留於上海大概有6年之久。所以,鄭曼青向楊師學拳的前後年份是6年(西式演算法)或7年(中式虛年演算法),這和陳微明及鄭曼青本人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內的敘述是相符合的。若減去楊氏去廣州的時間,則兩人在上海相處的時間大概有5年左右。無論如何,鄭氏能在短暫的從師期間,取得重大的學習成果,豈不是我輩效法的榜樣?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27 10:20:30 | 顯示全部樓層
【注一 】:邵奇青寫『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七種版本概況』,2010年10月刊載于邵奇青的新浪博客。

【注二】:路迪民著《楊式太極拳三譜匯真》,中國大陸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年印行及臺灣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翻印。

【注三】:瞿世鏡的『「楊氏太極在上海」』、『楊門弟子素描』、『《太極拳體用全書》謎底何在』等文刊載于《楊氏太極兩岸一家》,臺灣時中學社2010發行。又『楊門弟子素描』一文亦刊載於中國大陸《武林》2001年第7、8、9、10期及臺灣《太極拳雜誌》2003年第145、146、 147、148期。

【注四】:馬偉煥、西安路迪民合著『楊澄甫年表初探』,刊載於中國大陸《太極》(雙月刊) 2000年第6期。

【注五】:趙仲博系吳鑒泉弟子,見吳圖南著《科學化的國術太極拳》商務印書館1931年發行,趙仲博傳為吳鑒泉首徒。

【注六】:曾昭然《太極拳全書》,香港友聯出版社1960年發行。

【注七】:臺灣自由出版社系蕭天石先生于1958年創立,其住家就是出版社和書店,專門出版蕭天石畢生搜集的許多道家文化資料、道藏典籍等書。自由所印之《太極拳秘要》為增訂版,此書之本名應稱《太極拳術》。

【注八】:梁勁予於1932年從陳微明在廣州中山大學學習楊氏太極拳,1933年隨陳師到上海繼續深造,終於成為入室弟子。1938年遷居澳門,設立環中太極拳社。1948年後移居香港,成立了香港太極拳社;1985年移居美國加州。

【注九】:金承珍先生著『楊澄甫南下廣州傳拳軼聞』,刊載於中國大陸《武林》1982年第5期。
朱殿蓉2011年7月4日寫于美國華府
------------------------------------------------
上文是恩師朱殿蓉老師最近發表的文章。朱老師師從鄭曼青的徒弟羅邦楨,在美國華盛頓地區教拳30餘年。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28 08:15:32 | 顯示全部樓層
海兄轉貼該文,請問,妳看了之後,對拳術可有絲毫助益?

個人感想如下:
一、撰文要小心遣詞用字,以免一字之別,留下讓後人猜測空間。
二、明白太極拳理的人才會集太極拳大成,因而成為名人。
三、正因為是名人,才會有人拉關係。
四、研究太極拳要掌握正確方向,避免誤入歧途,搞錯方向,費心神無啥效益。
五、鄭子太極拳博大精深,有獨特創見存乎其間。

_________________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陰陽合一 太極圓融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10 16:26:46 | 顯示全部樓層
lebai 寫到:
蒙老千不該萬不該,自己沒練到,不明白,遂將張三丰祖師遺論「太極拳論」任意詆毀。

殊不知「太極拳論」既是太極拳基礎的東西,也是太極拳上層的功夫,要練到才知道太極拳的奧妙。

「太極拳論」之所以難懂,依據個人研究是因為它是張三丰祖師的練拳心得結晶,張三丰祖師在太極拳領域,可稱得上是博士,博士的心得結晶,自然不是太極拳領域幼稚園、中學程度者能夠容易懂。

找個好老師學拳,固然是絛捷徑,惟諺語: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到頭來還得靠自己體悟,所以土法煉鋼,來得直接方便。

蒙塵奉張三丰為祖師。入門時向祖師行三跪九叩大禮。怎會任意詆毀犯上!

李兄所提那所謂《張三丰太極拳論》 & 《王宗岳太極拳經》來歷不明,內容殘缺
不全,文意不通。是殘章斷句所組成。不值得費神去看。可憐有心精研太極拳者,
絞盡腦汁去闡釋本來就是不通的殘章斷句。

以下是蒙塵的愚見:

武先生跟楊祿禪學了兩三年太極拳,覺得楊不願教他真功夫。便立意要親自找陳長
興。可是為時太晚。陳長興經己老病不能教拳(翌年去世。而村中傳習的祖傳拳
法是不教外人的)。

武先生打聽得離陳家溝不遠的趙堡鎮有位叫陳青萍的教太極拳。陳青萍是一位有教
無類的太極拳家。但不知何故,武先生也沒有學拳。只在那裹逗留了一個月,學得
一些理論。大概陳青萍拿出太極拳譜讓武先生過目。武先生看過拳譜,暗自記在心
中。回家後便把所記得的寫下來。可是記憶不全。只寫下殘章斷句。

不久,那所謂的《張三丰太極拳論》 & 《王宗岳太極拳經》便在鹽舖中被發現了!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蒙塵 在 星期五 九月 09, 2011 1:49 am 作了第 1 次修改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11 10:35:32 | 顯示全部樓層
貼上舊照一幀,以慰兄台想念之苦...
.............................................................

以上是 1970s 年代的照片。背鏡頭的是蒙塵。另一位是師弟 Ian Cameron, 在英國教太極。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

褲子的尺寸很窄,當年的流行時尚嗎?

會不會有礙動作?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9-12 12:16: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9-12 12:17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11 10:35
褲子的尺寸很窄,當年的流行時尚嗎?

會不會有礙動作?
.............................................................

...................................................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12 19:2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9-12 20:28 編輯


被唬了,擺姿勢是為了拍封面所以不重視服裝。

這本雜誌還有發行嗎?

師弟近況如何?是不是已放下太極拳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13 15:48:38 | 顯示全部樓層
海公公想知道在下的貼身式衣著是否時尚與及有礙動作否。
衣著是時尚。因質地軟薄,故不礙動作。

照片不是擺姿勢拍的。蒙塵與師弟在記者面前演示幾種兵器對拆
(刀對杆、劍對刀…等)照片是在動作中拍下的硬照。

《新武俠》於1970年創刊,現在仍然發行…
http://www.newmartialhero.com/chinese/main.php

Ian Cameron 現仍在英國教授鄭天熊師父傳下的太極拳…
http://www.five-winds.co.uk/www.five-winds.co.uk/Home.html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9:06 , Processed in 0.024277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