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7306|回復: 2

太極拳十三式新解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30 17:16: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劉樹春

“太極十三勢者:掤捋擠按采例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勢。”凡練習太極拳者都將這段話熟記於心。按照上文的說法,掤捋擠按是“四正”的方向,即東南西北;采?肘靠是“四隅”,也就是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四個方向。“進退顧盼定”是前後左右中五個方向,取的是東木、南火、西金、北水和中土之義。前八字暗含八卦的八方,後五字則合五行之數,共為十三勢。以上是比較普遍承認的說法,也就是“八卦五行”說。

    還有一些別的說法。

    如陳式太極拳說掤捋擠按采屢肘靠是八門勁,八法其實只是一法,都是掤勁,只是順逆正斜單雙前後的用法不同罷了。其原文是: “八門勁的名稱雖有不同,但實質上只是一個掤勁,其餘七個勁只不過因方位與作用不同而另有所稱而已,所以太極拳也可以稱為掤勁拳。現將八門勁的內容分析如下:

(1)在全動之下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
(2)在全動之下掌心由外向內纏絲,稱為捋勁;
(3)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稱為擠勁;
(4)掌心向下圈沾著一點而不離開的下掤勁,稱為按勁;
(5)兩手交叉向左右、前後雙分的掤勁,稱為采勁;
(6)將掤勁卷蓄起來,在短距離內猛然一抖而彈出的勁,稱為?勁;
(7)手腕出了方圓圈,用二道防線肘的掤勁掤出去,稱為肘勁;
(8)肘出了方圓圈外,用三道防線身軀的掤勁掤出去,稱為靠勁。

   綜合上列所說,歸根結底內中主要練的是掤勁。”(引自《太極拳全書》) 對於後面五個字,認為是五種步法,“顧”和“盼”被認為是左右的步法,所以“進退顧盼定”統稱為“五步”。十三勢就是“八門五步”。

    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太極拳在最開始的時候是沒有固定套路的,即沒有完整的套路,只有十三種單練的動作,就像八段錦和形意拳的五行十二形拳似的。但沒有具體的說明解釋十三個動作到底是什麼,所以對此說不敢妄議,只立此存照。

    不淪是“八卦五行說”還是“八門五步說”,雖然表面上的說法有不同,分析起來,對基本事實的認定是一致的,即十三勢是手法與身法的結合,是具體操作層面上的概括原則,或曰行動指南。

    但仔細研究之下,發現問題遠非那麼簡單。首先,這十三個字是不同層面意義上的東西,或說是不同類別的詞:“掤捋擠按,采?肘靠”是手法,很具體,八種手法之間分別很細,讓人一看就知道在教我們什麼(儘管各家對每一式的理解出入很大,如吳式太極拳就有自己的解釋);“進退”是步法,前進和後退,似乎就有些讓人模糊起來,練拳交手當然有進有退,記住這兩個字似乎並不能增加我們的理解;“顧盼”是眼睛的功能,是天生的,如果說進退還要提醒的話,那麼用眼睛左顧右盼是人的本能(當然訓練和不訓練的能力是有差別的),寫在拳經裡,是想說明什麼呢?最後的“定”字就更玄妙了,定者不動也,不動還練什麼拳呢,或說練樁功,練氣功的人定,又都不像,作為總括全域的最後一個字,和前面的內容,特別是具體的八種手法似乎不是一類。這樣看來,這十三個字放在一起,豈不是有些風馬牛不相及麼?

    再看前八個字。說“掤捋擠按”是四正,“采例肘靠”是四隅,也很勉強,似乎有湊成八卦的八個方位之嫌,因為“四正”之中,只有“擠按”說是“正”還過得去,“掤”和“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都是從斜方向走的,否則就會化到自己身上。“采?肘靠”中,“采?”是手法,“肘”和“靠”是身體的部位而不是手法,它只是告訴我們要用肘和肩胯等部位作為武器,而沒有像前六個字那樣具體,所以嚴格說來,“采捌”和“肘靠”也不是同類,不是同等意義上的詞。至於說“四正四隅”是代表了八個方向,就更勉強了,首先應該說是和東南西北的地理方向不搭界的,如果以練拳人自己的方位為准,八個字和八個方位也並不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方位之說大可商榷。

   至於把進退顧盼定和五行聯繫起來,就更顯牽強,似乎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而且前八個字和後五個字之間又有著明顯的斷層。

   那麼被幾代太極拳人奉為經典的這十三個字到底是什麼?它在向我們後人傳達什麼資訊呢?我們可以肯定這十三個字不是隨便湊在一起的,不是某人心血來潮隨意而為,而是先賢對於太極拳理解的心得,進行提煉、概括、總結出來的,而且是經過了數百年的實踐考驗,證明是有價值的東西,才能流傳下來。我們經過鑽研體會,略有心得,並曾多與同道做交流探討,終有所悟。但究竟確否,不敢肯定。於是不揣冒昧,自現粗陋,將一孔之見書之筆端,供世之同好批評切磋,“就有道而正焉”。

   其實我們只要從推手的實踐中而不是從以往的概念上來思考一下,就可以發現,這十三個字是分層次的,代表著功力上的不同層次。若按距離和動作的大小分,則掤捋擠按是一臂以上距離的大動作,采?肘靠是半臂以內的小動作,進退是手上無動作,只有身體的移動,顧盼則連身體也無動作,只有眼睛的動作,定則是全無動作。這是一個由大而小,由遠而近,由動而靜,由外而內的遞進序列。

   掤捋擠按是大開大合、大動作。敵人在一臂距離以外,動作幅度大,這是練太極拳的人最初級的實踐,是基本功的訓練。只有在此階段把身形、步法做扎實,把動作做大、做足、做圓滿,做到順就是順,逆就是逆,該放的能放出去,放到極處,該收的能收回來,收到極處,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是開,什麼是合,開合收放吞吐和它們之間的轉換是如何運勁兒的。這是一個長功夫、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入門的階段,又是不可跨越的階段,只有在長期的打輪鍛煉中才可以將虛浮僵硬之氣化去,身體越來越柔,越來越輕靈,動作越來越自然,從招熟而漸進懂勁,生鐵已成鋼也。前人所謂“四正”者,方也。方者,剛也。剛者,以築其基,以壯其骨也。老子曰: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采?肘靠則是小開小合,小動作。比較前一階段的勁力訓練,則更偏重於手法機巧的訓練。經過了前一階段練習之後,功夫見長了,就敢於把對手放進來,在半臂之內乃至貼身的距離上化敵進招,由外線作戰變為內線作戰,把敵人放進來打。此時的動作幅度變小了,化方為圓,內方外圓。掤捋擠按的勁路是明的,是方的、有棱角的,而此時采?肘靠的勁路就是暗的,是圓的了。由於動作小,隱蔽性強,旋轉性強,勁力容易集中,周身容易控制。且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順中有逆,逆中有順,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方寸之間將敵之勁力化解,化即是打,能化才能打。敵為我所制,全靠化得掉,要想化得掉,就須自身能至。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0-7 02:28: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10-7 02:35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30 17:16
作者:劉樹春

“太極十三勢者:掤捋擠按采例肘靠進退顧盼定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采?肘靠 ...

陳式太極拳說掤捋擠按采屢肘靠是八門勁,八法其實只是一法,都是掤勁,只是順逆正斜單雙前後的用法不同罷了。其原文是: 八門勁的名稱雖有不同,但實質上只是一個掤勁,其餘七個勁只不過因方位與作用不同而另有所稱而已,所以太極拳也可以稱為掤勁拳。現將八門勁的內容分析如下:
(1)在全動之下掌心由內向外纏絲,稱為掤勁;
(2)在全動之下掌心由外向內纏絲,稱為捋勁;
(3)雙手同時將掤勁交叉向外掤出,稱為擠勁;
(4)掌心向下圈沾著一點而不離開的下掤勁,稱為按勁;
(5)兩手交叉向左右、前後雙分的掤勁,稱為采勁;
(6)將掤勁卷蓄起來,在短距離內猛然一抖而彈出的勁,稱為?勁;
(7)手腕出了方圓圈,用二道防線肘的掤勁掤出去,稱為肘勁;
(8)肘出了方圓圈外,用三道防線身軀的掤勁掤出去,稱為靠勁。

「八門」用法有別、方位有別,怎可全然是掤?

「八門五步」之說出自拳譜《太拳法說》。陳溝拳原本沒有拳譜,不知何為「十三勢」。在來歷不明的所謂《張三丰太極拳論》&《王宗岳太極拳經》出現後,陳溝拳為了改稱太極拳而採用了「十三勢」之說。可是,那所謂的拳經拳論沒有說明十三勢的意義,陳溝人衹有依己意去解釋。其意義自然跟太極拳真義有所不同了。


還有。拳譜中八門的每一個字都是有「手」字旁的。大家也應該多作思考,為何每一個字都要從「手」呢?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0-10 02:00:1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10-10 02:02 編輯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0-7 02:28
「八門」用法有別、方位有別,怎可全然是掤?

「八門五步」之說出自拳譜《太拳法說》。陳溝拳原 ...
........................................................
拳譜中八門的每一個字都是有「手」字旁的。大家也應該多作思考,為何每一個字都要從「手」呢?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30 , Processed in 0.02178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