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淺談太極拳“接手”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10-20 17:20: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2-10-20 17:21 編輯

回復 Zoce 的帖子

懂接手即是懂技擊。太極佬十個九個叫人舉隻手出來先。

還有步法、步法的變換呀!

古人說:「寧教十拳,不教一步。」,就可知步法的重要。


Zoce 發表於 2012-10-20 18:55:44 | 顯示全部樓層
所以太極多數是死步頭。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1 05:56: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0-21 05:58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10-20 17:20
還有步法、步法的變換呀!

古人說:「寧教十拳,不教一步。」,就可知步法的重要。


請再看看我在「重談接手」一文內的連接。練接手也一同練步的。接手與步不可分開。在該文我也建議、接手應該連同反擊一齊練習,才會更快練得自衛本能。「接手連同反擊」即是「散手」啦!

練「散手」等如食全餐。全餐包括湯、配菜、主食、甜點、咖啡或茶。散手包括接手、步法(進、退、顧、盼、定)、身法、反擊。那有教拳不教步之理?教散手就必教全餐。否則怎叫散手?「寧教十拳,不教一步」?此話何來?...教拳不教步?除非學生是坐輪椅的啦!

要強調一點的是:散手即是散招。是一招獨練。因為有些所謂散手是“套裝散手”。是很多招式連在一起的對拆套路。這樣的“套裝散手”可以讓你記熟各招用法,但不能把功夫練上身的。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2 07:38: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0-22 07:38 編輯
花留香 發表於 2012-10-18 14:42
傳說有沾衣十八跌的,技藝神奇不在太極拳之下。而習練此技的跟他人接手,有問手的手法。不知諸位網友和海大 ...

「問手」是戰略 !

魯莽的人一出手就想把人打倒。在某種情勢下是可以的。或者,對方位在你的攻擊範圍之內,你可出其不意地一攻得手。但大多數情況下,你需要探悉一下敵方的實力(例如他的靈敏度、他如何反應等等)。(又或者,用以擾亂他的心神)。你先出手試探一下。是為問手。有若投石問路。這一試探的手,你像真的攻擊,看他的反應。也要準備他真的馬上反擊。

在跌撲(摔技)方面的問手也是差不多。僻如你先試著把他拉向左,在他抗力時你才借勢把他推向右。或者,你先假意要左摔,在他要抗力或借你的力時,你馬上轉借他的力或勢摔他。敵我雙方實力都差不多時,就會因為你要借我勢、我也要借你勢而膠在一起。或者,在「你引我動,我引你動」情況下,也會大家膠著一起。

....................................


Zoce 發表於 2012-10-22 12:5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2 07:38
「問手」是戰略 !

魯莽的人一出手就想把人打倒。在某種情勢下是可以的。或者,對方位在你的攻擊範圍之內 ...

所以sticky hands在膠在一起時,就是「不停問手」。而不是Look 手。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4 07:22: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0-24 07:33 編輯
Zoce 發表於 2012-10-22 12:53
所以sticky hands在膠在一起時,就是「不停問手」。而不是Look 手。

詠春「黐手」“碌上碌下” 不同「問手」。

「問手」是要探悉對手的靈敏度與及怎樣作出反應。有時單從動態可以估計他的功夫修為。除了「探悉」外,還可給對手“誤導” (or “欺騙”)。讓對手誤以為我要拉他而其實我是要推他,or 諸如此類。

詠春「黐手」不停地 “碌上碌下” 時突然發動攻擊,是 “陰濕”而不是「問手」。
“陰濕” 的目的是要練「反應」。在對手突發攻擊時,他的手的動態與節奏會突然改變,你就憑這感覺作出反應。越多練,反應越快。能夠“預知”對手詭計的能力就越高。

在跟敵人交手時,自己的橋手會被擋格或受阻滯。在剛猛的功夫而言,當然力強者勝。詠春拳採用較柔之法,遇阻即變。這也是「黐手」的另一作用。

太極拳的推手本來也有「黐手」的作用。但大多數「太極拳家」只會叫人「引進落空」or 叫人「用意不用力」。少有人強調「遇阻即變」的重要性。在現實的格鬥(打架)中,出拳出掌受阻是很常發生的情況。練就高度「遇阻即變」的本領可以加強致勝的機會

.............................
Zoce 發表於 2012-10-24 08:47:51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4 07:22
詠春「黐手」“碌上碌下” 不同「問手」。
「問手」是要探悉對手的靈敏度與及怎樣作出反應。有時單從動態 ...

高度「遇阻即變」,也是問到了。但不代表贏實。因為下一個磯手,機會就對衡了。
所以電影中,不停擋格,打極都唔死。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5 06:37:25 | 顯示全部樓層
Zoce 發表於 2012-10-24 08:47
高度「遇阻即變」,也是問到了。但不代表贏實。因為下一個磯手,機會就對衡了。
所以電影中,不停擋格, ...

電影中的打鬥是 “套裝散手”。在 “李小龍時代”之前的電影打鬥就好像同門對練的“套裝散手”。一大班人打極唔死。導演認為打夠時間了,就開始逐個逐個的瓜直(死去)。

上世紀七十年代,李小龍開創電影打鬥新紀元。對打縮短了“套裝散手”的配搭。出招以快勁激動人心。李小龍時代之後,則是飛天與凌空勁時代。但偶然也可看到打不死的舊橋。

看看現實的打鬥,都是短暫的接觸的。看看詠春的黐手,也沒有不斷的變招對拆的。

「問手」是雙方接觸前的探測,或「誘動」。一旦真的交上了手,就沒可能看到對手怎樣出招變招。「遇阻即變」就須憑「聽勁」。

...........................................


Zoce 發表於 2012-10-25 08:14:51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5 06:37
電影中的打鬥是 “套裝散手”。在 “李小龍時代”之前的電影打鬥就好像同門對練的“套裝散手”。一大班人 ...

打不死的舊橋。
看看現實的打鬥,都是短暫的接觸的。
看看詠春的黐手,也沒有不斷的變招對拆的。
舊橋,即是重複,無變招「痴」手,當然不是現實囉。
唱歌仔有拍子,強弱,停斷,但黐,對方進攻的節奏,同步時就知覺了。
但是,自已同時也難偷雞。
強弱懸殊時,就不能黐中討消息。無運行。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25 08:57: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0-25 10:40 編輯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0-19 11:00
沾衣十八跌的功夫在網路上的資料大概可信吧!只看名稱會給人一種「神奇」的錯覺。實際上不是沾一沾衣服就 ...
Youtube 上可看到「一觸如觸電」的「功力」演示。有人信、有人不信。我把這本領視作「特異功能」。因為楊無敵傳說中的功夫也沒這麼神奇。


楊班侯的功夫人稱出手見紅」。顯然不是「一觸如觸電」的神技楊祿禪的功夫又如何?光緒皇的老師翁同龢有這樣的描述:「進退閃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獲太極之渾圓一體也」。

相信楊班侯不是在王公貝勒面前比試拳腳,又因他脾氣較剛烈,因此出手沒有留情。一出手就是傷人。也可能人家看到他柔慢的拳架而對他的功夫有所懷疑。為了証明自己身手不慢、功夫不賴,因而出手無情。

楊祿禪在貴族面前跟他們的武師比試,不要讓武師們太過落面而留手。從翁同龢的描述來推測。楊祿禪每攻都用圈手(纏絲虛實莫測、手如運球)。圈手用得妙的話,給對手難以捉摸的困惑。一攻迫前可以擊打卻留手而退。撒步後退後、憑著敏捷閃展身手,遊步再攻(進退閃神速、身似猿猴)。只要一兩次留手不擊,對方自會知難而退,甘拜下風了。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4-19 18:57 , Processed in 0.03715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