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400|回復: 1

漫談中國武術與書法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1 06:4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邱文頊
老師


武術源於中國屬於世界。中華武術與書法藝術在歷史的恆河中綿延流長歷久不衰。在中國古代社會,祭祀和征伐被認為是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情,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此武術與軍事有不解之緣,武術的主要作用在於提升國家軍隊武力、整軍備戰、抵抗外辱,而今精銳武器取代了它的地位與重要性,雖然如此,中國武術依然深植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學習武術不僅益於身體之鍛鍊,更有助於精神之修養,並融匯哲學、生理、心理、醫理、拳理、兵法、藝術於一爐。


遠在二千多年前中國秦代發明毛筆,數千年來便以此為書寫的工具,而西元前五十年有人利用鵝毛筆,沾上墨水寫字。1780年英國人哈里遜發明以金屬製作筆尖,不久法國人利用石墨和黏土攪拌製成鉛筆,1884年英國製造出第一支鋼筆,1914年美國人在筆尖處鑲上一個金屬的鋼珠,書寫時鋼珠會滾動把油墨帶出,這就是原子筆。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於民國初年鋼筆、鉛筆與原子筆傳入中國,改變中國數千年以毛筆書寫的習慣。鋼筆、鉛筆與原子筆雖然取代其實用便利性,但其藝術欣賞的價值卻未因此而泯滅。


中國武術與書法藝術相互輝映,為中國固有的傳統文化。各有其各自獨立的內涵、規律、法則乃臻師法自然,形成中華民族不同特點的藝術,雖然各有其特殊性,亦有其相通之處。中國武術與書法博大浩瀚非以下幾點所能涵蓋,然而筆者孤陋寡聞、見識不豐,僅就個人拙見粗略歸納幾點:


一、論勁與力


武術太極拳中所謂「勁」乃是自踵至頂,即其起於腳根,發於腿,主宰於腰間,形於手指,發於脊骨,由腳而腿而腰,一氣呵成;意即由足心、踝、膝、胯、腰、脊、肩、肘、腕、指,各關節貫穿所釋放的一種力的表現。


發勁時要求勁整,所謂「周身合下成千斤」如此方能借力使力、四兩撥動千斤。勁與力之別在於:「力散勁整,力滯勁活,力斷勁連,力浮勁沉,力鈍勁速…。」清代李亦畬五字訣:「…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意,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不丟不頂。如此做法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武術講究「不用力」並非「不要力」,其實「用意不用力」,是指運用思想去支配行動,而無須時時刻刻留意於用力方面,因為勁力是隨著招式技巧而產生。武術中若缺乏勁力的拳腳功夫只能說是花拳繡腿、僅供觀賞,而毫無內涵可言,習武之我輩不得不察;誠如明代武將戚繼光紀效新書中所言:「凡比較武藝,務要俱照示學習實敵本事,真可對搏打者,不許仍學習花槍等法,徒支虛架,以圖人前美觀」。


書法的點、劃無不是勁力的表現,晉代衛夫人筆陣圖:「下筆點畫,撥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傳為王羲之書論:「每作一點畫,皆懸管掉之,令其鋒開,自然勁健矣」。至於東漢蔡邕九勢:「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清代蔣和:「字無一筆可以不用力,無一法可以不用力。即牽絲使轉亦皆有力。力注筆尖而以和平出之,好善舞竿者,神注竿頭;善用槍者,力在槍尖也」。林韞撥鐙序中云:「盧肇謂林韞曰:子學吾書,但求其力耳。殊不知用筆之力,不在於力;用於力,筆死矣!」宋代書法名家米芾海岳名言:「世人多寫大字時,用力捉筆,字愈無筋骨神氣,作圓筆頭如蒸餅,大可鄙笑!要須如小字鋒勢備全,都無刻意做作乃佳!」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疏證:「余既心儀遒麗之旨,知點畫細如絲髮,皆須全身力到。始歎前此十年,學成提肘,不為虛費也」。書法之筋、骨、神、氣鋒勢備全,都流露著內在的勁力,也就是筆力,勁力絕非靠用力捉筆或是刻意做作所能取得的,必需熟練技巧更需依賴全身之力才能達到,而缺乏勁力的書法像春蛇秋蚓般索然無味不足為觀。


綜觀歷代書法名家與武術名家的立論中,對勁力的詮釋皆一致認為:勁力的發揮須仰賴全身各處之力貫串融會方能達到。北代米南宮論書佳句:「無往不收,無垂不縮」,董其昌譽為書法理論之八字真言,書法用筆有收有放,每往必收,每垂必縮,含蓄蘊藉而鋒芒不露,不輕挑浮躁。每一點劃,筆鋒是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下先上與太極拳中: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向前之勢必有後撐,前後左右,內外相合,筆牽意連,虛實相間,靜中生動,陰陽協調。武術中拳打、腿踢在於勁力未盡之前,拳腿即刻收回,如此勁力方能收放自如。


書法與武術的勁力彼此息息相關,包世臣藝舟雙楫疏證中答熙載九問中云:「學書如學拳,學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對骨,出手起腳,必極筋之所能至,使之內氣通而外勁出。予所謂臨摹古帖,筆畫地步,必比帖肥長過半,乃能盡其勢而傳其意者也。至學拳已成,真氣養足,其骨節節可轉,其筋條條皆直,如對強敵,可以一指取之於分寸之間,若無事者。書家自運之道,亦如是矣」。


武術與書法兩者之間不僅強調勁力,更將勁力巧妙靈活運用,在書法中是利用提、按、頓、挫等技巧,在武術中則是透過踢、打、拿、摔等表現出勁力的技巧。


二、論氣


舉凡具有動能力量作用,而為目所不能見之物,稱之為「氣」,氣是宇宙萬物發生變化的動力。因此古人認為:「宇宙間的一切皆是由氣之運動變化而產生。氣是構成、維持人體生理機能活動之動力,亦是維持生命活動之基本物質」。孟子公孫丑篇云:「志壹則氣動,氣壹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再如明代醫學家張景岳於景岳全書所云:「人之有生,全賴此氣」。莊子知北游:「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老子道德經第十章中:「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管子內業篇:「搏氣如神,萬物備存」。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1 06:49:04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在中國是運用得很廣泛,內涵相當豐富的範疇。武術中對「氣」相當重視,以意導氣,力從氣出、氣隱力厚,氣運力實。武術拳經有所謂的氣在骨中行;更有所謂的氣沈丹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宜鼓盪…等都說明氣在武術中的重要性。少林拳譜云:「捶打十分力,力從氣中出,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藝以習而精,氣以用而出,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久練則妙自出。沈壽在氣通三關訣中云:「起根、順中、達於梢,意到氣到勁自到。意不在氣,氣不滯,氣通三關勁始到,鬆開肢體十五關,引活氣血是正道。氣血暢活體自健,白髮老翁勝少年」。陳式太極拳拳譜中云:「以心行氣,務令沈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心為令,氣為旗,氣以直養而無害。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習武者須以心行氣,心為發令處,氣為奉令而行之所,一舉一動皆要用意不用力,意到而後動,如此方能意到氣到,氣到勁至,久練才能收斂入骨達到行氣深入的功夫。


書法亦講究氣,氣是通過線條的律動而傳達出來的節奏,元代書法家陳繹曾列舉書法中,氣的種種情況:「清和肅壯,奇麗古澹,互有出入者是。窗明几淨,氣自然清;筆墨不滯,氣自然和;山水仙隱,氣自然肅;珍怪豪傑,氣自然奇;佳麗園地,氣自然麗;造化上古,氣自然古;幽貞閑適,氣自然澹。故書不獨稽其點畫也,亦想見其高山流水之志焉。」;以上八種交相為用,變化又無窮矣。又云:「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則氣和而字疏,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疏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也。」偉大的書法家,也是透過筆墨技巧到用氣的高層次。


中國拳法歷來強調以氣功為始終之則,在外為拳,在內為氣;又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臨寫書法之一點一劃無不是意到氣到,氣到勁自到。張懷瓘書斷:「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惟王子敬(獻之)深明其指,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前行之末」。氣脈是維繫章法整體的生命線,沒有氣脈,或氣脈不連貫,就無法構成書藝章法渾然天成的美,由此可知書法與武術拳理兩者是相通的,彼此在理法上有著相互借鑒之處。


三、論骨與神


「神」在易經上是所謂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是形與氣的昇華。莊子養生主庖丁所言:「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凡練武術須重練神,神貫通全身自然能獲輕捷,手足身腰便敏捷靈活,以功練氣,以氣練神,以神還虛、以神行意。


東晉衛鑠筆陣圖:「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唐李世民在論書中云:「今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又云:「緩則滯而無筋,急則病而無骨,橫豪側管,則純慢而多肉,豎筆直鋒,則乾枯而露骨;及其悟也,思與神合,同乎自然」。唐顏真卿述張旭筆法十二意:「張旭曰:力謂骨體,子知之乎?顏真卿對曰:豈不謂(走歷)筆則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之謂乎?」解大紳云:「臨書先習骨體,後追精神。有膚有血,有力有筋。其血其膚,側鋒內外之際;其力其筋,毫髮生成之妙。臨摹既久,豁然貫通,不知物我之有間也」。孫過庭書譜云「假令眾妙攸歸,務存骨氣;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亦猶枝幹枎疏,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雲日而相暉。如其骨力偏多,遒麗蓋少,則若枯槎架險,巨石當路,雖妍媚云闕,而體質存焉。若遒麗居優,骨氣將劣。譬夫芳林落橤,空照灼而無依;蘭沼漂萍,徒青翠而奚托。是知偏工易就,盡善難求」。北宋蘇軾論書:「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疏證中曾有這樣的論述:「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血濃骨老,筋藏肉潔,加之姿態奇逸,可謂美矣」。以上姿態奇逸是比較偏向結構的美感,其餘筋、骨、血、肉四者都是針對書法線條之美而言。


南齊王僧虔筆意贊:「書之妙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書法塑造的每一個字不僅是骨力,血脈調和,血肉豐盈,而且必須是充滿精、氣、神、骨,是從健全的形質而至於奕然的神采。古代書論中把沒有神采的書法比之為廟宇中的泥塑木雕,正是因為他們缺乏一種洋溢的生命力與生動性情的抒發。


書法中力透紙背、氣溢空間筆千錘而入化境,墨百鍊而純青,筆挾千鈞墨分五彩,筆以行氣而如生,墨錘千年而猶濕,可謂神矣。

........網友、舊論壇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4-29 09:46 , Processed in 0.03912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