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431|回復: 0

蘇永明談鬆緊動靜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6 08:4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鬆緊動靜是幾乎所有門派都最關心的東西,而且他們對這些的說法也眾說紛紜。
師父說:“拳學之道,唯松而是,其餘皆非。松者,神松也,體松也,而意緊也。神松則精神輕鬆,體松則氣血運行無阻滯,意緊則思維單一,雜亂之事不擾,神明體健則垂手可得。”
這句話可見師父對松的重視程度。但是師父同時又糾正了很多練拳人認識的誤區。有很多人總以為有了緊就肯定不對,談緊色變。可是緊和松是對立統一的,一陰一陽不可分離,沒有緊哪來的松,沒有松又何以談緊?這些中醫的辯證觀點,應該在我們的腦中牢牢紮根。沒有這些中醫的知識是很難把拳法練到特別高的境界的。
王薌齋老人說:“松緊緊松勿過正,虛實實虛得中平。”
師父解釋說:“松緊緊松勿過正是境界,練時為錯,練時必須過正。”
其實這點非常容易理解,從中醫的角度就是陰陽消漲變化直到和諧。而且初學者怎麼可能做到松緊緊松勿過正,越想著不要過正,反而適得其反。而師父的功夫有時候反而求緊,但這種緊和健美和單純肌肉的緊不同,是一種肌肉和肌腱的拉長。其實也很好理解,把肌肉拉長了就會變得鬆馳而又有韌性,這才是真正的“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問題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卻很多人都不去想,只知道抱著先人的隻言片語不求甚解,望文生義,而且奉若神明不敢稍有逾矩,以至那麼多武學瑰寶瀕臨失傳的邊緣。
再比如說動靜。其實也和鬆緊一樣,要陰陽和諧才行,能靜也要能動。
王薌齋老人說:“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於是很多人又奉若神明,站起樁來一動不敢動,生怕一動就違背了師訓。可是他們還是沒有對王薌齋老人的話理解。因為這句拳諺還是一種境界。很多人就總是分不清這點,不明白先師的意思,只以為站著不動就是靜了。而且越光想靜是越靜不下來的,正如越光想松越松不下來。必須從辯證的角度去認識這一點。所以師父說武術和中醫是中華民族的無價珍寶,這話一點也不錯。
聽聽蘇永明老師對動靜的解釋吧:“假想中要有意境,逐步做到由不動而小動,由小動而大動,神態若神龍遊空,行動處處樁功,複而由大動而小動,小動而不動,體會動中之靜,靜中之動,凝神定意聯想不動之動速於動,極速之動猶不動,精神放大虛懷若谷,永不自滿,滿則溢,自滿更何物填充!”
試想你連真正的動都不會,如何去體會靜中之動??
所以師父曾告訴我過一句口訣,願與天下武友一同分享:“緊出松,慢出功,快出靜!!”
最後再說一句,中醫的辯證法在學拳中非常重要,一定要把思維打開,拳本來就是用來益智,用來明白道理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52 , Processed in 0.01456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