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419|回復: 3

“六面力”分析解釋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18 18:48: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5 07:48 編輯

“六面力”分析解釋

作者:馬國興

或問者曰:您老分析並解析了“渾圓力”的說法,乃是指“渾元一氣,渾圓一氣”的無形法身道體的功夫內容。那對於現在修煉大成拳、意拳的人們所討論的“六面力”的內容,您老又是如何認識?如何理解的呢?以下面的網上的文章為例,是否能夠解釋一番呢?


網上論述“六面力”的文章


關於“六面力”,其實先輩們在拳論中也經常提起,不管是形意拳還是太極拳,都有關於它的描述。陳鑫太極拳論:“不先不後,迎送得當,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接靈敏••••太極拳千變萬化,無往非動,而勁歸一••••上欲動而下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形意拳訣微》中稱其為六方之力,故六面力也可以叫做“六方力”。即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就是我們在練拳時將全身之力平均貫注於上下、前後、左右,從而形成一體,團聚如球。


六面力具體來說表現為頭與腳的爭力,肩與胯的爭力,背與手的爭力。頭與腳是上下力,肩與胯是左右力,背與手是前後力。前與後的爭力表現為前闖和後靠的力;左右表現為橫力;上與下表現為踩力和頂力。發勁時這六個方位都要同時貫注,六個方位相互統一,不可偏于一方,如果偏于一方,就是局部力。身體是一種團聚如球,表現出一種整體的彈炸和抖擻!


這種力在過去許多先輩都表現過,我們在這裡不多論述,在這裡我們談談現實中的案例。“五一”節我們群裡的幾個朋友在杭州聚會,當時住在唐龍瑞寶大酒店,當天晚上太極者的師父,形意拳家“鐵羅漢”張長髮傳四代掌門田景龍先生在房間裡給太極者和優遊講解發力,當他坐在椅子上表現抖擻之力時,只聽得“哢嚓”一聲,他坐的椅子面上的木襯已經斷裂。且不論他手上表現出多大的力,就從座椅木襯的斷裂來說,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六面力,如果他只是表現在手上的力,而腳下或臀部(因為是坐著)沒有反映,說明那只是前後爭力,是局部力,而不是六面整體力。


如果在平時你能在很短的距離或很小的變化,一變臉的時間就能發出彈炸之力,“徒然一變敵喪膽,方是太極真功夫”!說明你也具備了六面力的能力。


六合力講的是身法內外的整體合一,它是對身法整體結構的分解和整合。六面力講的是力的方向,是力的整體合一,團聚如球。它是對一個整體力的結構的分解和整合。


答曰:我可以解析“六面力”的修煉、建體、至用的內容,至於這篇文章的六面力的認識、解釋我就不作任何評論了,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但是,現在有些修煉者認為“六面爭力”乃是:“自身上往上爭,下往下爭的對拉拔長;左往左爭,右往右爭的對拉拔長;前往前爭,後往後爭的對拉拔長,稱為六面爭力,名之曰六面力。”我想:這是對六面力的認識概念的模糊不清現象造成的,是想當然的說法。你想呀:這樣的六面爭力,自己還能動得了嗎?故而有必要將六面力的體用問題分析解釋清楚,是修煉者清楚明白的修練而有益。


六面力是內勁的用法說


確實,前賢強調過“六合一體”的種種說法。其實這是指自身外形的六合一體的規矩法則而說的,這與王薌齋提出的“六面爭力”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情中的內容。王薌齋提出的六面爭力,是指內勁的“六合一體之方”的“六面”的爭打法式而說的。是純粹內勁的攻防爭鬥的發放人之具體方法的論述。而且,運用“六面力”的發放人的法式,必須具備“渾元一氣、渾圓一氣”的“渾圓力”的內勁功夫基礎上才能得心應手呢!否則,就不能形成“六面力”的法式之打法了。而且具體運用六面力的概念之打法上,每次只是運用渾圓一氣球體形成的其中一個立體平面而已;其它的面都是內勁“渾圓球體”的立體圓弧面的狀態。如圖示:




雖然少了兩幅前後面的圖像,但從這四幅圖示中亦可以看得出來“前後、左右、上下”的六面力的問題了。因為上、下平面圖示,換個方位思索的看就可以等同於前後面的圖示之意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就是因為內勁運用的法則“前空後豐”的緣故。按照圖示的畫面看,外圓者,渾圓一氣的本來之體的景象也;平面者,發放對方時的內勁成一片牆之景象也。緣何如此?因為前賢有“緊倚門牆”、“身形一片”的說法而知之也。分別專題論述如下:


一片
身法一片,須是以我之肩膊,挾助人肋。以我之手肘,墊住人腰。以我之臀,貼住人臀。以我之腿,夾住人腿。以我之膝頭擊人之腿腕。俱要一齊直射,一齊著力,不可稍有先後,腳法是顛,此一片之法也(又雲: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爛熟①,齊進齊退,思過半矣)。


【注釋】
①、爛熟者,稀泥軟蛋之喻也,可敷帖一片者也。說的是形體如流水之藝境,自然是形不破體,力不出尖的法式。以此法式接手觸人,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矣!


【題名解】
前在“粘身”條目中說:“轉身一齊著力,則人自難逃閃矣”!在“到身”條目中說:“一段而進,所謂百骸筋骨一齊收也”。此“一片”條目之精義,就是繼續解釋上述兩條目之法的詳細情況的。即“身法一片”之法的。還是在論“場中切要”之內容的。實質是在說明自身之“坤為吾母乾為父,太極一氣貫來衡,周身靈穩准,內外一齊通”的功夫藝境的。即本段括弧內注文“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爛熟,齊進齊退,思過半矣”之精義的。只不過本段之經文具體的敘述身體各部位之法更詳細一些而已。只要能粘貼到之處都要‘粘貼而齊發也’是謂之一片。下面進行具體條文的闡釋。


一片之法。
闡釋:
此“片”字說明接觸對手的方法,不管以身體任何部位接觸對手身體任何部位,都要做到“形不破體”,“力不出尖”。謂之“一片”,既是“敷”法。“形不破體”是拳勢的攻防招式形態,不要破壞自身攻防機體中正安舒的架構,才能保證自身攻防機體運轉正常,充分發揮此機體的正常效用。“力不出尖”是說接觸對手時自身那個部位的勁力含蓄在內,第一是不干擾對手,可有隨勢順其變化而發用的隱蔽性之特點;第二是對手不可預先測知我之動向。我隨時都有突發性的擊打效果,對手不及防備之特點。“力不出尖”的“敷”法的這兩個特點,共同構成了在接觸點刹那間“敵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效果。力不出尖就是《張氏短打拳》譜中所說的“不攖人之力”的功法內容。根據傳統拳法的秘訣“拳打兩不知,知者打不知”的說法,也就明白了“力不出尖”是自身內氣、外形,柔外剛中匹配如一的方法形成的,即神形一片。神形一片,就是“內勁、外形,柔外剛中,含蓄堅剛而不外施”形成的。知道了“一片”的精義,知道了一片就是“形不破體、力不出尖”兩種功夫的拳門術語。而“力不出尖”就是勁形柔外剛中,含蓄堅剛而不外施的“神形一片”之功夫實質了。知道了這些名詞概念的實質內容,我們再看本段“身法一片”也就容易明白了,也就能得其練、用之要旨了。這就是以文觀法的能力之體現。


須以我之肩膊,挾助人肋。
闡釋:
此“挾”字,用於肩膊之敷法,敷住人肋之部位,可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用勢。
以我之手肘,墊住人腰。


闡釋:
此“墊”字,用於手肘之敷法,敷住人腰的部位,可有充填其腰部空隙之效,使其不能動轉變化,具跌撲對手之效用。


以我之臀,貼住人臀
闡釋:
此“貼”字,用於臀部之敷法,可有胯打抖擻跌人之用。


以我之腿,夾住人腿。
闡釋:
此“夾”同挾字,實際是用步法控制對方步法的方法。施用此法時,並非用腿直接接觸對方的腿,而是不接觸地控制,就是接觸性控制亦要用一片的“敷”法為是。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18 18:49: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3 09:45 編輯

以我之膝頭擊人之腿腕。

闡釋:


此“擊”字,是擊人之法,此法正是前面所言的“擻”法,擊打對手樁腿的方法。


俱要一齊直射,一齊著力,不可稍有先後,腳法是顛,此一片之法也。


闡釋:

此論又將“身法一片”的內容,進行了豐富的概括,即上述的“肩膊、手肘、臀、腿、膝”之各法雖可單獨運使要“力不出尖”的“敷法”一片而用,自身各部位也要“一齊直射”而入,一齊著力各盡其職能,自能將對手跌翻。又可“肩膊、手肘、臀、腿、膝”之各法共同運使,也要“力不出尖”的“敷法”一片而用,自身各部位自然要“一齊直射”而入,一齊著力各盡其職能而將對手跌翻。而運用此法時更要注重領會“挨著何處何處發,渾身無處不太極”的功夫藝境。

但是,不管上述諸法的單獨運使,共同運使,俱要一齊直射,一齊著力,不可稍有先後,方是一片之法也,這才是重要的。這就是前述之“六進法”的精義之深化一步的解釋。然自身必須具備“神形一片” 的輕靈如 “蜘蛛遊網”之功夫藝境,方能直射而入。必須具備“神形一片”的神知功夫,才能做到“荷葉滾珠”的智以藏往之挨著何處何處發的自動化的“觸之即發”的功夫藝境。


腳法似顛,


闡釋:


此“顛”字,是說自己雙腳的後足根之蹬勁、前足掌之踩勁而形成的身法整體前移之“過身法”的這一技法內容的。又顛者,近身之法者也。


此“一片”之內容,直指“神形一片”的內容,涉及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修煉、建體、至用的“形拳招熟、意(氣)拳懂勁、神拳神明”三層功夫藝境的實質。由於從“形拳招熟”而論攻防之功夫技藝入手,但讀譜者,時刻都應以“神形一片”來領會其立論的內在之實質內容。即能看到“有形練到無形處,練到無形是真功”的境界,方才能讀懂此“拳經拳法備要二卷”的精旨妙諦,才能習之進階有序,層次分明,步步證驗無誤,自能由始至終的一鼓作氣至功成藝就,明此者,思過半矣!


“緊倚門牆”精義解


“如釘若矢,緊倚門牆”。短短八個字,所論拳法的修煉、建體、至用,規矩、法則、藝境之精義妙法疊出,層層妙境無窮,古人論拳精矣!真乃後人之師。但是,尚未論“牆”,似有遺憾!傳統拳術講求:“有形功法”和“無形功法”兩種藝境,有形功法就是“形拳”的拳術攻防功夫;無形拳法就是“神拳”的拳道攻防功夫。故對於“牆”的概念,亦分為“有形之牆”和“無形之牆”兩種功夫內容的。

緊倚門牆,只論了“門戶”的內容,而“牆”只含蓄的體現在“拳打一片,一片打法,神形一片”之中。如果從有形的“形拳拳術攻防功夫”立論,則是“筋勁骨力肉為牆”。如果從無形的“神拳拳道攻防功夫”立論,則是“天心性體為牆”。但我以“健順合一的德之體”立論,為應和初中級水準的習拳者闡釋。即“神形一片、柔外剛中”較技時入門而與對手敷貼在一起,即不改變對手,又不干擾對手,自然不驚動對手,才能內勁一發,如摧枯拉朽,將對手跌翻,以貫徹“挨著何處何處發”的上乘拳法之打法。這就是所謂“肉牆”的功能。因為古拳論指出,肉牆乃人身之最大的氣囊,此“牆”既能防人擊打時有緩衝化解來力的功能,又有攻擊時發放勁勢之功能,不管此“牆”,是有形的“肉牆”,還是無形的“性體之牆”,就象一道防護的牆壁。而具有攻防的雙重作用。無形的“性體”之為牆,古有“鐵布衫、金鐘罩”的功夫之說法,是“真氣功夫”,就是真功夫。有形的“肉為牆”,亦是“柔外剛中”的真氣功夫,只不過屬於有形的拳術功夫範疇,只是功夫尚未“至德全神”之時罷了,乃至德全神的基礎功夫。此中所論,皆是“依”字之法。即“依”拳術、拳道而循序漸進之修法的功夫之論述,習拳者必依此而修,方達上等拳法,方能得入聖之果。


這兩篇論專題述中都提到了無形法身道體的攻防功能作用了,只是未從“六面力”的角度來分析而已。

按照上面圖示的渾元一氣的外圓之勁勢,是呈現渾圓整體的勁勢狀態。所謂“好漢打,不出圈。”就是指這個勁勢之立體球形圓圈而說的。但是,在接觸對方攻擊勁勢的瞬間時候,這個勁勢之立體圓圈就呈現謙讓空松收縮蓄勁的態勢而形成了平面狀態,就是圖示中的平面形態。當渾元一氣形成了這樣的蓄勢態勢也就達到發放對方的最好時機而整體發放了,致使對方化解不及而落敗也。這就是渾元一氣“前空後豐”的自動化之方圓立體蓄髮攻防機制的機理、機制秩序。如果對方從自身的任何一面襲擊,假如是分別為六面的話,也就形成了自身六面皆能如此法式的蓄髮,這就是“六面力”或曰“六面渾圓力”、“六面爭力”提出的根本原因。


這樣六面力的自動化之蓄髮機理、機制秩序之平面的形成,一方面體現了自己的謙讓收縮蓄勢的方圓立體攻防機制,一方面亦體現了這個攻防機制的“不攖人之力”化解了對方的勁勢;然而又在方圓立體整體上體現了“讓中不讓乃為佳”的機制勢態;又清楚的體現了渾元一氣的彈簧效應的攻防同時存在的真一不二的勁勢;而最重要的是分析的時候是“六面力”的說法,運用起來的時候就是“無點不彈簧”的“動靜之機”的攻防機制之機理了。


由此看出:六面力的基礎功夫是渾元一氣、渾圓一氣的功夫。有了渾元一氣的功夫,才能逐漸形成勁勢的方圓立體之六面力的攻防同時存在的化打合一的機制效應。況且,前賢亦早有妙論,以資對照,相互印證,錄之如下:


渾則靜,以逸待勞;玄則元,馭靜以動,動中亦靜。則正奇進退之機,遲速幻轉之妙,悉出於無心,系自然之運用。因時致變,因力制人。至於方圓①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統蓄以先天寸綿之力,為無為無不為也。以動靜互為其根,陰陽迭神其用。非渾于始,奚得其元之玄;非元之大,無以顯其渾之德。是渾元者,其即無生妙有也。 《渾元劍經•劍髓千言》


這段論述中:“因時致變,因力制人。至於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統蓄以先天寸綿之力,為無為無不為也”的說法,已經將“渾圓一氣和六面力”的立體攻防機制的法式內容論述的清楚明白了。
這就是我對六面力的認識、理解,亦如此而運用於攻防較技之中以制勝的。


或問者曰:真是聽君一句話,勝讀十年書。我真服了您老的以理服人的口談功夫了,在這侃侃而談的過程始終未有狂言、態度誠懇、友好,功法道理剖析的如此清楚明白,致使聽者無不首肯也!


答曰:行了!連續的將渾圓一氣、六面力的問題解釋清楚了,修煉、運用不入歧途矣!一個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的幸事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18 18:51: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3 09:43 編輯

Leen-Hoo Choung:

我是很響往六面的「爆炸力」。

可惜很少看到真的。
大部份的表演都是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後。
只是左右之間或前後之間的時差很短。

或者是根本做假的。
一群學生用力往老師身上推,老師立地如根,學生們自己彈出﹗

要是馬國興先生能表演一下,貼個錄影,或許說服力會比較強。
另外,如能挨西洋拳一拳或跆拳一腳而能把對方彈出,那就更了不起。

就我所知意拳的「六面爭力」並非六面的「爆炸力」。
而是訓練整勁的一個入門手段。

我自己並不是練意拳的,這還得請意拳高手說明和鑒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5 07:45:1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5 07:45 編輯

標題:“六面力”分析解釋
來源:中國武當功夫  http://www.wdgf.com/html/201102/7568/


或問者曰:您老分析並解析了“渾圓力”的說法,乃是指“渾元一氣,渾圓一氣”的無形法身道體的功夫內容。那對於現在修煉大成拳、意拳的人們所討論的“六面力”的內容,您老又是如何認識?如何理解的呢?以下面的網上的文章為例,是否能夠解釋一番呢?

網上論述“六面力”的文章

    關於“六面力”,其實先輩們在拳論中也經常提起,不管是形意拳還是太極拳,都有關於它的描述。陳鑫太極拳論:“不先不後,迎送得當,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接靈敏••••太極拳千變萬化,無往非動,而勁歸一••••上欲動而下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形意拳訣微》中稱其為六方之力,故六面力也可以叫做“六方力”。即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位,就是我們在練拳時將全身之力平均貫注於上下、前後、左右,從而形成一體,團聚如球。

   六面力具體來說表現為頭與腳的爭力,肩與胯的爭力,背與手的爭力。頭與腳是上下力,肩與胯是左右力,背與手是前後力。前與後的爭力表現為前闖和後靠的力;左右表現為橫力;上與下表現為踩力和頂力。發勁時這六個方位都要同時貫注,六個方位相互統一,不可偏于一方,如果偏于一方,就是局部力。身體是一種團聚如球,表現出一種整體的彈炸和抖擻!

   這種力在過去許多先輩都表現過,我們在這裡不多論述,在這裡我們談談現實中的案例。“五一”節我們群裡的幾個朋友在杭州聚會,當時住在唐龍瑞寶大酒店,當天晚上太極者的師父,形意拳家“鐵羅漢”張長髮傳四代掌門田景龍先生在房間裡給太極者和優遊講解發力,當他坐在椅子上表現抖擻之力時,只聽得“哢嚓”一聲,他坐的椅子面上的木襯已經斷裂。且不論他手上表現出多大的力,就從座椅木襯的斷裂來說,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六面力,如果他只是表現在手上的力,而腳下或臀部(因為是坐著)沒有反映,說明那只是前後爭力,是局部力,而不是六面整體力。

  如果在平時你能在很短的距離或很小的變化,一變臉的時間就能發出彈炸之力,“徒然一變敵喪膽,方是太極真功夫”!說明你也具備了六面力的能力。

    六合力講的是身法內外的整體合一,它是對身法整體結構的分解和整合。六面力講的是力的方向,是力的整體合一,團聚如球。它是對一個整體力的結構的分解和整合。

答曰:我可以解析“六面力”的修煉、建體、至用的內容,至於這篇文章的六面力的認識、解釋我就不作任何評論了,因為沒有這個必要。

但是,現在有些修煉者認為“六面爭力”乃是:“自身上往上爭,下往下爭的對拉拔長;左往左爭,右往右爭的對拉拔長;前往前爭,後往後爭的對拉拔長,稱為六面爭力,名之曰六面力。”我想:這是對六面力的認識概念的模糊不清現象造成的,是想當然的說法。你想呀:這樣的六面爭力,自己還能動得了嗎?故而有必要將六面力的體用問題分析解釋清楚,是修煉者清楚明白的修練而有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7:35 , Processed in 0.006871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